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傳統的融資業務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不僅是國有大型銀行,眾多股份制銀行也紛紛加入“戰團”。近幾年方興未艾的供應鏈金融開始得到各家銀行的重視。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如何能夠持續發揮?在這一領域有哪些創新正在上演?供應鏈金融的“多贏”效應如何輻射到更多的領域?在我們系列報道中將去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看競爭
瞄準6.9萬億藍海空間
銀行上演供應鏈金融卡位戰
作為經濟原生動力的中小企業,其發展困境正在越來越多地受到決策層的重視,而金融正成為其中重要的突破口。
9月中旬,國務院推出促外貿穩增長“國八條”,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融資和擔保服務由此被提上日程,這一以貿易融資和供應鏈為主要訴求的政策所釋放出的信號,意味著供應鏈金融將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上扮演重要角色。
據申銀萬國預測,2012年供應鏈金融融資余額規模將達到6.9萬億元,增速約為20%。隨著國內直接融資市場的不斷成熟,大型企業金融脫媒的趨勢日趨明朗,而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也使得銀行傳統息差收入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面對企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以及多變的市場環境,銀行均在尋求傳統信貸業務之外的業務藍海,方興未艾的供應鏈金融競爭將越發激烈。
供應鏈金融撬動“需求杠桿”
中小企業在中國企業總量中的占比高達90%以上,但是這個群體的資金需求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得到滿足。今年杭州600家知名民營企業聯名上書省政府求助,拉響了“互保”、“聯保”模式的融資風險警報。
這種單純擔保融資的風險轉嫁模式受挫之后,帶有強烈自償性質的供應鏈融資或再度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途徑。
“雖然當前市場的絕對需求有所降低,但是相對需求仍然存在,我們還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務。”深圳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鋒告訴《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
而中小企業市場不斷呈現多元化需求,供應鏈融資的特性正使其成為撬動需求的“杠桿”。
廣東新中燃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就是從供應鏈金融服務中獲益的企業之一。該公司今年2月向興業銀行(601166,股吧)申請了應收賬款質押業務,8筆業務的順利實施幫助他們提前收回了8000萬元的應收賬款,有效地緩解了流動資金緊張的問題。在這筆業務中,興業銀行通過審核雙方的貿易合同、對賬單等貿易背景材料,認定其符合核心企業供應鏈貸款的要求,給予了貸款。
興業銀行貿易金融部總經理林曉中表示,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有關企業都處于供應鏈條上,所以對銀行來說關鍵是對供應鏈環節交易特點做出準確的分析,并且提供合乎交易特點的融資解決方案。
具體而言,供應鏈金融產品通過嵌入到交易環節來貫穿整個鏈條。“比如說興業銀行會給核心企業的上游供應商提供應收款融資,幫助這些企業提前實現銷售的回籠款,解決應收賬款難題;為核心企業的下游企業提供預付款融資,幫助有需要的企業完成采購;再進一步,如果這些上、下游企業在生產或貿易過程中還能提供本行認可的一些貨品,興業銀行還能為企業提供動產質押融資,幫助他們盤活存貨、擴大交易規模;最后,對于核心企業來講,興業銀行一般都會為他們配套信用額度,便于他們隨時進行支付,這樣的結果就為整個鏈條提供了金融服務。”林曉中介紹說。
總體而言,在興業銀行、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三者的關系中,核心企業和其上下游企業扮演的是基礎交易的角色,而興業銀行為它們之間的交易提供資金和信用,確保了交易順利進行。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家刺激內需政策的推出,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的各個鏈條上的企業之間貿易往來越來越多,貿易過程中對融資需求也大大增加。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企業海外應收賬款余額早在2007年就已超過1000億美元,并以每年15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央行統計數據亦顯示,中國企業應收賬款總量約占企業總資產的30%,高于發達國家20%的水平。
不過,當前并不樂觀的經濟形勢,令與實體經濟息息相關的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面臨嚴峻考驗,而不少銀行對此也早有防備。
據了解,興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管理方面有著自己的獨到視角,堅持在把握實質風險的基礎上推動業務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在具體做法方面,興業銀行堅持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查,審核客戶交易習慣和相關交易資料,確保銀行資金能夠真正運用于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針對今年鋼貿行業風險暴露比較集中的情況,興業銀行及時進行了業務檢查和全面摸底,指導經營單位在嚴控風險的基礎上開展業務。
供應鏈金融暗戰
盡管當下經濟增速放緩后,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要實現高速擴張仍面臨考驗,但另一方面,在利率市場化推進速度加快的催化之下,各家銀行構建供應鏈金融業務競爭力的腳步不會放慢。
申銀萬國分析師倪軍在其報告中指出,總體而言國內整體的供應鏈金融市場并不成熟,目前各家銀行都處于吸收客戶、發展客戶的成長期,在這個階段誰能率先吸收到更多的客戶是制勝的關鍵。
與其他股份制銀行相比,興業銀行則正構建獨特的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模式,其提供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涵蓋企業進出口和國內交易的全流程,供應鏈金融產品覆蓋了企業預付、存貨和應收的各個環節,能為企業提供包含融資、結算、外匯避險、跨境人民幣服務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在興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定位是被界定為銀行基于企業供應鏈采購、存貨和銷售等環節的交易特點、為供應鏈成員企業提供的多種標準化和非標準化的貿易融資產品的總和。”林曉中介紹說,“在這個業務范疇之下,我們充分地重視交易的真實性和自償性,主要是以流程的控制和封閉運作來安排融資方案。一般來講,我們不要求企業額外地提供其他的擔保或者抵押。”
自2010年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以來,興業銀行提出了“主流市場提升市場份額,細分市場做出特色”的目標,通過對核心企業和交易環節各個要素的把控,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了綜合金融服務,有效滿足了鏈條上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在汽車、家電、冶金、能源、大宗商品等供應鏈金融主流市場的業務份額逐年提升;與此同時,興業銀行深入各地特色市場,在細分市場推廣個性化金融服務,打造了港口金融服務,白酒、食糖、服裝等產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等一批成功案例。
“只要核心企業擁有穩定的上下游客戶,交易質量良好,不管能否提供抵押品或者擔保都有可能成為我們興業銀行的服務對象。我們以開放的態度接受行業和企業的選擇。”林曉中表示。
實際上,供應鏈金融中對于“核心企業”的爭取是業務實現的重要保證。而正是在這一點上,較之以往貿易融資老牌外資銀行而言,中資銀行已經顯示出其在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中的相對優勢和競爭力。
“對于國內供應鏈核心企業爭奪上,為什么外資銀行做不過中資銀行,主要原因是缺乏核心客戶。大銀行肯定有大銀行客戶的優勢,但是中等銀行也有相對的優勢。”某股份制銀行負責公司金融的副行長告訴記者,相比國有銀行,中等規模股份制銀行的經營壓力更大,所以市場敏銳度比較高,產品創新能力比較高,執行力比較強,融資效率比較高,而這四個方面則恰恰是一些大型企業在應用供應鏈金融業務時所看重的因素,因為很多產品實際上需要企業和銀行來共同設計。
要在激烈的供應鏈金融競爭中勝出,各家銀行要拿出各自的“獨門秘笈”,興業銀行通過個性化服務、專業團隊建設和產品體系的完善,已經形成了三大優勢:
其一,在有效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方面興業銀行應變靈活,只要企業有合理的需求,經過分析論證認為可行,興業銀行就會按個案的方式特別處理。
其二,興業銀行總分行已經形成專業的團隊提供產品設計和技術支持。興業銀行在總行成立了貿易金融部,對供應鏈金融業務進行統一管理。目前這個團隊已經擁有超過400名專業的產品經理,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供應鏈金融方案服務。
其三,興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產品體系相對比較完善,可以提供涵蓋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運輸全鏈條的金融服務,同時也可提供貫穿國內貿易融資業務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產品服務。
據了解,興業銀行將供應鏈金融業務列為全行公司業務發展的“一體兩翼”的“兩翼”之一。
隨著興業銀行企業金融專業化改革的深入,作為企業金融“一體兩翼”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行貿易金融業務取得了較好的發展勢頭。根據中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興業供應鏈融資業務余額2774.34 億元(含國內代付),較期初增加421.38 億元,增幅17.91%。該行供應鏈核心企業244 戶,較期初增加40 戶。圍繞核心企業客戶,興業銀行共開發上、下游客戶1711 家,實現供應鏈金融業務量543.4 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