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產業鏈整合,將給中儲股份帶來十分顯見的效益——既做大了自身規模,同時又提升產業附加值,利潤也能翻倍增長。中儲股份董事長韓鐵林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今年起公司將強力進入物流商業地產領域,該業務未來或將成為公司重點打造的主營業務之一。
“十二五 ”將加速擴張
中國證券報:中儲股份目前是國內A股最大的綜合型物流企業,未來將如何保持這種領先優勢和強勢位置?
韓鐵林:中儲股份年初時就開始制定“十二五”規劃,將“加速擴張”作為接下來一個階段的重點工作。
在擴張方面,主要有三項工作計劃:首先,現有的物流基地和土地資產大多都在中心城市及這些中心城市的核心區域,這些城市亦是國務院振興物流規劃的主要節點城市,如沈陽、天津、西安等,這些城市和區域面臨著重新規劃,因此中儲可借此機會,進一步擴大規模。同時,地方政府也正積極推動進一步規劃和投資。通過原有一些土地置換出來的資金,也能支持我們進行規劃和擴張。
重新規劃后,預計基地的規模面積能成倍擴張,從設計理念到功能布局上也都會更加科學合理,相信今后也會有更強盈利能力。
其次,進入二線城市的物流園區開發建設。目前,接觸過的城市包括營口、鎮江、襄樊等,這些城市同樣也是發展物流業的主要節點城市,我們十分看好這些地區的前景,希望能早日與地方政府達成投資協議。
第三,深耕國內的倉儲物流業務,重新梳理長江的水路聯運網絡。公司計劃從“長江第一港”宜賓開始做碼頭、貨場等業務,將涉及重慶,蕪湖、馬鞍山、鎮江、武漢、南京、上海等城市。
中國證券報:中儲股份整體上市工作有何進展?
韓鐵林:目前,中儲股份擁有300多萬平方米土地資產,而大股東中儲總公司擁有800多萬平方米。也就是說,中儲總公司還有2/3的土地以及1/4到1/5的其他資產尚未注入。按照誠通集團將中儲打造為“央企倉儲物流平臺”的規劃,我們也一直計劃將中儲總公司的土地和資產,通過增發等形式,分批裝入中儲股份。
物流商業地產有望進主業
中國證券報:近年來在傳統倉儲業務、國內國際貿易、現貨交易的基礎上,中儲股份一直在優化和創新盈利模式,這方面有什么考慮?
韓鐵林:主要有這么幾個思路:一是配合我們的現貨市場、實物交割功能優勢,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用電子商務平臺把現有現貨市場上線,進行電子交易、異地交易交割,最終發展成全國性的生產資料交易與物流電子商務平臺。這樣遠期合約和現貨交易就能結合起來,使我們的交易量和市場服務費用提高,物流服務平臺發揮更大作用。
二是把物流和質押結合起來,實現供應鏈質押或金融物流,也就是從客戶的貨一進口岸,我們就幫他做通關、貨代、運輸等,加速客戶的資金周轉;通過增值服務,從中又可增加服務環節。
第三,物流開發業務上,變倉庫租賃使用的分包商為總承包商。向上游的輕資產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業滲透,提升倉儲企業的附加值。中儲股份還要彌補一些新物流項目和細分項目功能的空白,搶占市場份額,例如城市超市配送、城市生活用品物流供應商區域性供應、冷鏈物流、空運代理、鐵路中轉,船代等,提高附加值。
作為一種新的盈利模式,我們還要強力進入物流商業地產領域。
中國證券報:公司將如何打造物流商業地產板塊?
韓鐵林:按照目前的新政策,在物流園區用地中,允許用其中10%左右的面積搞物流商業配套開發。實際上,物流園區開發也需要商業設施配套,而物流商業地產收益率比物流業要高。
過去我們置換資產,只是一味賣地;而現在我們考慮,既可以出讓一部分土地,也可以招商一起合作開發。這樣,在開發物流基地的過程中,土地增值了;通過合作搞商業地產,我們搞物流基地的開發資金也具備了。
目前在天津濱海物流園區,我們計劃拿出一塊地來做物流商業開發。南京中央門、武漢丹水池物流基地的物流商業地產規劃也已在進行。預計我們的物流商業地產將有30%到40%的利潤率。按照計劃和預計的實施效果,這一塊未來有望成為上市公司的主業之一。
通過上述業務擴張和模式再造,我們預計中儲股份今年的總收入將達170億元左右;根據公司“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這一數據將升至400億元以上,總利潤近9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