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6日,衛生部發布通告,擬撤銷38種食品添加劑,其中17種為著色劑,不少網友擔心冷飲市場或因此“黯然失色”。然而時隔三個月,記者走訪滬上市場,卻發現冷飲色彩依舊“繽紛”,絲毫未受“禁令”的影響。
記者隨機打開一家超市的冷飲專柜,一根“山楂爽”里有焦糖色、誘惑紅、紅曲紅3種色素,一根“綠豆沙”里的色素也是3種:焦糖色、姜黃和亮藍,而一款“非常草莓”甜筒里的色素多達5種:焦糖色、胭脂樹橙、甜菜紅、誘惑紅、日落黃,即使是一款看似雪白的“香草奶昔”配料里也加入了檸檬黃和日落黃兩種色素。一個冷柜里的十幾款冷飲,幾乎沒有一款敢宣稱自己不用色素。
當被問及是否受到衛生部“禁令”影響,超市銷售員擺擺手:“聽說有些色素不能用了,但沒見冷飲有什么變化,去年是什么款式今年照舊,色彩艷麗的總是賣得很好。”
“禁令”公布后在市場上遇冷,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該“禁令”還在征求意見,并未正式實施。其次,17種擬撤銷的著色劑與冷飲的關聯不大,大多用于糕點、餅干、糖果、飲品等領域,即使有少數冷飲使用了這些色素,一旦“禁令”正式頒布,也完全可用其他色素替代。比如玉米黃就可以用檸檬黃、日落黃等近似色澤替代。
這17種色素之所以被歸入“冷板凳”,本身也是市場的選擇。市食品添加劑行業協會秘書長吉鶴立表示,以柑橘黃為例,是從柑橘皮里提取的一種天然色素,安全系數高,是國家食品添加劑標準中為數不多沒有限定使用量的著色劑之一。柑橘黃的生產與罐頭產業息息相關,以往生產柑橘罐頭剩下的“下腳料”橘皮直接被色素生產廠收走。如今,罐頭產業大幅萎縮,到色素商手中的橘皮就有限,更多的橘皮流入了生產工藝更簡單、回報更高的陳皮產業。同時,不少低成本的色素完全可以起到柑橘黃的效果,下游沒了銷路,幾乎沒有廠商愿意再生產柑橘黃。
盡管在國標規定的范圍內添加,色素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影響,但冷飲過于五彩繽紛,總讓人放心不下。那么“禁令”范圍外的色素是否能夠被撤銷或取代呢?吉鶴立表示,難度不小。目前國家允許使用的人工合成和天然色素共有63種,調配使用可以產生更多豐富的顏色,但調配的方法有嚴格的講究。以“綠豆沙”為例,必須要焦糖色、姜黃和亮藍3種色素才能調出“綠豆沙”的顏色,采用其他色素替代不一定能取得相同的效果,而且成本也更高。
與此同時,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慣壞”了冷飲生產企業,導致冷飲難以變得“樸素”。據一位冷飲生產企業的內部人士透露,曾經出于成本因素,采用了兩種色素組合的方案替代之前三種色素的方案,然而首批新版冷飲投放市場后卻被消費者投訴質量差,“因為顏色比以前淡了”,該人士坦言:“試想如果不加色素,一根橘子味棒冰就是白色的,等于暴露了橘子味是香精產生的效果,這樣幾乎就沒人會買了。”
來源:解放網-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