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研究制定的《全國奶業發展規劃》已于6月8日發布,各地要抓緊部署落實。要按照規劃的要求合理布局奶業生產,以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帶動奶源基地建設,大力推行奶牛標準化養殖示范創建,做到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處理無害化和監管常態化,從源頭上保障生鮮乳質量。要加快推進奶業一體化進程,通過建立奶農合作社、推行政府指導價、開展第三方檢測、簽訂產銷合同等形式,實現奶業產加銷利益聯結,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聯合體,促進奶業發展的良性循環。要著力抓好合同收奶,督促企業和奶站誠信經營,共同維護生鮮乳收購秩序。
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09-2013年)全文下載
全國奶業發展規劃
?。?009-2013年)
奶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是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結構、增強國民體質的需要。為切實保障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09-2013年。
一、我國奶業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奶業以市場為導向,強化政策支持,實施優勢產業布局,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和生產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
?。ㄒ唬┠膛4鏅诳焖僭黾?,奶類總產量大幅增長。2008年,全國奶牛存欄達到1233.5萬頭,是2000年的2.5倍;奶類產量3781.5萬噸,是2000年的4.1倍。我國奶類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三位,成為奶類生產大國。
(二)奶牛生產區域化進程加快,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2008年,內蒙古、黑龍江、河北等13個優勢省(區、市)奶牛存欄占全國84.3%,與2000年基本持平;牛奶產量占全國88.3%,比2000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同時,優勢區域內部布局也進一步優化,涌現了一大批奶牛養殖大縣。
(三)奶牛規模養殖加快推進,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2008年,全國存欄20頭以上的奶牛規模養殖比例達到36%,比2003年提高了9個百分點;奶牛單產水平達到4800公斤,比2000年提高了40%。擠奶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2008年底達到66%。
(四)乳制品加工業飛速發展,生產規模迅速擴大。2008年,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達到791家,比2000年增加414家;實現工業產值1555.8億元,是2000年的8倍;前10家大型骨干企業乳制品工業產值占全行業的47.5%。
?。ㄎ澹┤橹破樊a量持續增加,產品種類豐富多樣。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乳制品產量1810.6萬噸,其中液態乳產量1525.2萬噸,分別是2000年的7.7倍和11.2倍。目前,市場上巴氏殺菌乳、超高溫滅菌乳、酸乳、乳粉、干酪、奶油、煉乳等產品種類齊全,基本滿足了城鄉居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六)乳品消費同步增長,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乳品消費量22.72公斤,比2000年增長56.8%;農村居民人均4.81公斤,為2000年的3.9倍;城鎮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費金額比2000年增長了1.8倍。
但是,我國奶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一是養殖方式落后。小規模散養戶仍是生鮮乳生產的主體,專用飼草飼料缺乏,飼養方式粗放,高產奶牛比例不高,單產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成母牛平均單產不足5噸。二是乳品質量安全監管依然薄弱。生鮮乳收購站點數量多,條件參差不齊,開辦主體復雜,監管難度大;乳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不健全,監管力量不足。三是乳制品市場秩序不規范。一些乳制品企業缺乏穩定的奶源基地,淡季壓價、旺季爭搶奶源的現象時有發生;部分乳制品企業為搶市場打價格戰和廣告戰,炒作概念,不落實復原乳標識制度,誤導消費者。四是原料奶定價機制不合理。奶農組織化程度低,乳制品企業單方面決定生鮮乳價格,奶農利益難以保證。五是消費市場培育滯后??茖W消費的觀念和習慣尚未形成,乳品消費市場培育滯后于奶業發展。這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與嬰幼兒乳粉事件、國際金融危機等多重因素疊加,交互影響,使得2008年下半年以來,我國乳品消費萎縮,乳粉進口大幅增加,出口下降,乳制品企業經營困難,生鮮乳價格持續下行,奶牛養殖虧損嚴重,奶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當前,我國奶業正處于從數量擴張向整體優化、全面提高產業素質轉變的關鍵時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從消費市場看,城鎮居民的人均乳品消費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農村居民的人均乳品消費量只有城鎮居民的1/5,隨著人口增長特別是城鎮人口大量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和消費結構不斷改善,乳品消費需求增長空間巨大。從資源條件看,奶牛存欄已突破1200萬頭,還有1000多萬頭牦牛、2000多萬頭水牛和500多萬只奶山羊資源可供開發,農區種植業結構調整和飼草產業穩步發展,牧區生態逐步恢復,近7億噸可用作飼料的農作物秸稈還有40%左右的利用空間,奶業發展相關資源還有較大的開拓潛力。從政策環境看,《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相繼出臺,國家扶持奶業發展的政策日趨完善,規范奶業發展的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各級政府把發展奶業擺在重要位置,加大政策落實和資金扶持力度。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因勢利導,就能化危機為機遇,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保障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目標
?。ㄒ唬┲笇枷?/p>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安全為核心,以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協調發展為根本,推動科技進步,轉變發展方式,夯實奶業基礎,強化乳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快建設現代奶業,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乳品消費需求。
切實保障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著眼當前和立足長遠相結合。既要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奶農和企業渡過難關,恢復消費信心,穩定奶業生產;又要立足長遠,著力強化奶業發展基礎建設,解決制約奶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全面提高科技含量和產業素質,促進產業升級。
——市場調節和政府扶持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利用市場機制,推動企業和奶農提高自身素質,促進產業升級。同時,通過政府扶持,幫助企業和奶農克服困難,增強奶業抗御風險的能力,保護奶業基本生產能力,鞏固奶業發展的基礎,加快轉變奶業發展方式。
——強化監管和規范引導相結合。把保障乳品質量安全放在優先地位,堅定不移推進乳品行業清理整頓,全面加強以質量安全為核心的制度建設,消除產業鏈各環節的監管漏洞。規范市場秩序,鼓勵企業和奶農建立各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化經營新格局。
——突出重點與全面發展相結合。扶持奶業重點產區,發揮區域優勢,提高準入門檻,培育骨干企業,促進養殖、加工與消費協調發展。同時,兼顧地方品種和民族特色,實現奶業全面發展,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ǘ┗灸繕?/p>
——生鮮乳生產能力穩定增長。2013年,全國奶牛存欄達到1500萬頭,奶類產量達到4800萬噸,成母牛平均單產水平提高到5.7噸;1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例達到35%,奶牛粗飼料質量顯著提高。奶水牛和奶山羊發展取得突破。
——乳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生鮮乳生產符合《生鮮乳生產技術規程(試行)》,乳制品企業實行《乳制品企業良好生產規范(GB 12693)》,嬰幼兒乳粉生產企業全面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GB/T 27342)管理,質量安全保障機制更加健全,產品質量全部符合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的要求。
——生鮮乳收購站全面規范。2013年,生鮮乳收購站100%實現持證收購和標準化管理,偏遠牧區、山區的牛奶收購點和山羊奶收購點100%納入監管范圍。
——奶源生產和乳制品加工銜接更加合理。乳制品企業奶源基地和加工產能合理配置,符合《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的要求。2013年乳制品企業穩定可控奶源達到70%以上,初步建立生鮮乳質量第三方檢測體系。
——乳制品流通條件進一步優化。2013年,生產經營低溫產品的乳制品企業擁有完善冷鏈體系的比例達到90%以上。配送網絡覆蓋全部中小城市和90%以上鄉村。
——乳品消費群體不斷壯大。全國城鎮居民人均乳品消費不斷提高,農村居民人均乳品消費大幅度增長,“學生飲用奶計劃”在全國中小學校的覆蓋率進一步提高。
頁次:1/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