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是全機械化擠奶,牛奶一擠出來馬上就被冷卻,裝入冷藏奶槽車送到工廠;到達工廠后,奶槽車直接與管道連接,進入加工程序;產品生產出來后都被放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冷庫里,商超銷售的產品由冷藏車直接配送到商超。值得一提的是,光明的設計思想是“門對門”,冷庫有門廊,溫度保持在0-10攝氏度的范圍內,冷藏車到冷庫接貨時,車先倒進冷庫門廊里的,從而保證這條鏈條永不中斷。
為了使冷鏈在最后1公里也能夠不中斷,光明先后共投入了500多萬元來完善社區小冷庫。7月份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說,光明在上海已經建立了200個社區小冷庫。
光明的鮮奶在社區小冷庫里放置的時候溫度還要冷卻,這樣等送到千家萬戶時,鮮奶就會達到一個合理的溫度。據光明乳業公關部經理龔妍奇說,光明有2700多人的送奶大軍,他們是用三輪車來完成最后配送的。這些三輪車也都有保溫層和冰袋,甚至光明為用戶提供的奶箱也都被設計成了保溫型的,所以用戶在早上7點上班前拿到的牛奶還是冷的。
在整個華東地區,光明有1萬多個網點,覆蓋了20多個城市,冷藏車每天的運輸量在5000噸左右,行程大概10萬公里,相當于在上海與北京之間跑40個來回。光明以自有的200多輛冷藏車為核心車隊,還整合了相當多的社會冷藏車資源來為其服務。
邁向第三方物流
光明乳業的物流事業部是經過幾次大的變革才誕生的,最早的時候叫車隊,歸銷售部管,后來叫運輸公司,再后來才成立了物流事業部。
1992年是光明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當時,現任總裁王佳芬開始對光明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其目標是使上海的光明成為華東的光明。那時,上海乳品企業有一廠、二廠、三廠等一大串,每個工廠都有自己的銷售團隊和倉庫、車隊。通過一系列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整合,運輸公司成立了,但物流還只是簡單的倉庫加車隊模式。
1996年,公司的正式成立使光明開始走向全國。為了配合商流的發展,銷售部最早獨立出來,這對整個物流又提出了客觀要求。那年,光明乳業以八廠為基礎開始建立物流中心。去年年底,它開始有系統地整合企業內的資源和社會資源,向社會公開招標,讓社會車輛和倉庫成為自己必要的輔助和補充。
楊海欣說:“光明物流是在朝第三方物流走,從企業物流向物流企業轉換。”
實際上,光明乳業在今年6月底就已經拿到了第三方物流的經營執照,而且已經開始為兩家外資食品企業做配送業務。楊海欣說,他們看上的是光明強大的冷鏈配送能力。
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比如,其中一家外企以前每到夏季就不得不停產某些產品,因為這些產品在夏季高溫下無法運送到門店,在途中就會融化掉,而由于與光明的合作,它今年夏天不但沒停產,還通過光明的網絡向北京、廣州等地配送產品。
上海壹言商務咨詢有限公司的首席策劃師湯志慶說,光明的通路今后可能并不單單送它的牛奶,還有很多社會性產品。
“它在通路上投了很多錢,”湯說,“如果只用來送瓶裝奶,那它的盈利將會遙遙無期。”
頁次:2/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