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醫藥物流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決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它取決于先進的信息、網絡系統。在傳統企業內,由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還需對之進行企業內流程再造以及組織結構創新,因為信息化追求的是整體最優,而非局部最優。其次它還受到社會公共基礎設施、政策法規等宏觀因素的制約,也有賴于企業人才、資金、管理等微觀因素的支持。因而需要醫藥行業端正觀念,從傳統的“運輸加倉儲”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深刻理解物流運作的內涵及面臨的潛在問題,實施戰略性物流系統。
實施積極的醫藥物流發展政策
要發展中國醫藥物流,必須首先從宏觀上建設與培育醫藥物流市場,并使這一市場逐步規范化、法制化。為此,應著力于打破地方保護主義,使醫藥物流市場在競爭環境中形成,同時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法律進行保護,出臺醫藥物流的發展政策。
根據藥品管理法制訂醫藥物流各項實施細則,堵塞藥品在流通過程中的管理漏洞,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能力。醫藥市場必須是一個有序、有效的市場,而無序的、無效的競爭,都將影響醫藥市場的規范經營。
擴大監控力度,剝離低效的醫藥物流部門,逐步實現企業物流活動的社會化,為醫藥物流市場發展培育廣泛而堅實的市場需求。建立嚴格的醫藥物流市場的準入制度,限制不合格者進入醫藥物流市場,控制惡性競爭。
加大投資進行醫藥物流基礎設施的改造和新建,充分利用好國債資金、國外資金發展醫藥物流;調整醫藥物流服務配送中心的許可證制度和經營對象范圍,應與國際接軌,建立配送中心嚴格準入的許可證制度,建立配送中心下屬的配送中心的許可證備案制度,應允許配送中心既可以向自己品牌的網絡終端配送,也允許向社會藥店、診所、醫院配送,以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益;加快縣級醫藥公司改造成醫藥配送中心的建設。
積極發揮政府在推動醫藥物流中的作用。首先,政府各部門間的政策應該相互銜接;其次,需要政府制訂相應的行業標準及行業法規,協助行業制訂物流標準化工作。藥品編碼的標準化,物流作業中使用的設備、包裝、運輸、裝卸工具、使用的托盤等標準化,這些都需要政府加以引導與督促;再次,需要政府提供資金、稅收方面的扶持。如政府批準了11個由國債貼息的醫藥物流中心建設項目,國藥物流、重慶和平藥房、廣州醫藥公司等企業籌建的物流中心都位列其中。
科學規劃醫藥物流基礎建設
我們要把國外的先進技術與中國醫藥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把醫藥企業的“小物流”與社會“大物流”的規劃與發展相結合,積極推動深化醫藥生產流通的改革工作。
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是當務之急,要轉變傳統管理方式和經營理念,把已被證明了的一切先進技術引入到生產流通企業中來,再通過實踐來完善并發展有自己特色的物流體系。在倡導加快醫藥現代物流建設的時候,仍要堅持積極而穩妥的方針,千萬不要一哄而上,不能重蹈分散投資、重復建設的老路,每個企業或每一個連鎖店都建立一個物流中心是十分不妥的。
醫藥現代物流的重點是將供應商、物流中心、終端銷售網絡,進行合理的分工、整合,供應商重點抓產品的研發、生產和終端消費者的服務,物流中心重點抓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的服務,通過物流進行規模化配送,把物流效率提高從而降低流通成本;終端銷售網絡重點抓好藥品的銷售,提供專業的健康咨詢服務。政府要總體規劃,制定規范的醫藥物流發展政策,抓好物流中心建設的合理布局,用政策引導企業走專業化分工、合作的發展之路。
醫藥現代物流具有社會化、系統化、網絡化的特點,對物流功能、要素進行整合是發展醫藥現代物流的關鍵問題。要用政策引導資產重組、管理重組、技術重組等各種方式形成聯合,向集約化協同發展,新組成的醫藥物流企業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及時準確地掌握物流動態信息,協調物流網點,構筑起全國一體化的物流網絡,最大限度地節省時間和費用,以贏得競爭優勢,為供應商提供優質的服務。
建立醫藥物流配送中心
有一些現代的醫藥商業企業在建立現代物流方面有很好的條件,關鍵是要按照現代物流的條件將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并使其功能逐步發揮,分步到位,逐步占領市場。
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首先以自身配送為主,面對醫院、零售藥店和其他商業;二是吸引主要供應商并與他們建立網絡伙伴關系,使物流中心成為其他藥品的配送中心或中轉倉庫,擴大物流中心的功能;三是從配送藥品擴大到醫院、藥店需要的相關產品的儲存、配送。
與此同時,物流中心不僅自身實現管理信息化,而且要幫助上游、下游客戶實現物流管理現代化,建立網絡,實現網上交易、計算機定貨、制單、配貨、核算、管理、信息處理等,形成大物流,形成區域性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員可以由以上三方的人員共同組成,醫藥流通企業的人員負責管理。這些物流中心主要包括對醫藥商品的在庫管理、周轉、分揀以及配送等作業。通過共同組建物流中心對藥品進行整體的物流作業管理,不僅可以加快藥品的流通速度,提高醫藥流通效率,更重要的是通過整合物流管理,可以降低醫藥物流成本。
建立戰略聯盟,醫藥批發企業可以將各自獨特的企業資源整合為一體,實現互補和共享,并使領頭企業形成規模化經營,降低營運成本。對相互聯系、分工協作的整個行業鏈進行整合,形成以供應鏈為核心的、社會化的醫藥物流系統,使物流活動逐步從生產、交易、消費過程中分化出來,成為一種專業化的經營活動。
加快物流資源整合步伐
通過醫藥企業的重組聯合,一體化發展,優化內部物流作業過程,提高醫藥流通企業的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
一是將銷售渠道的各個參與者(廠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結合起來,實行一體化管理,保證醫藥物流行為的合理化。現代物流管理中的銷售物流不僅是單階段的銷售物流(如從廠商到批發商、從批發商到零售商、從零售商到消費者的相對獨立的物流活動),而且是一種整體的銷售物流活動,也就是涵蓋廠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的一體化物流系統。
二是通過市場來形成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型醫藥商業集團公司。通過一體化發展,實現廠商、批發商、零售商的聯合或批發商的強強聯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
由于醫藥流通企業的整體物流水平低下,因此,優化醫藥流通企業內部的物流作業也是加快醫藥流通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企業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原有的配送體系實施流程再造,有效地利用和管理現有的物流資源,在企業商品運輸合理化、商品出入庫自動化和庫存信息化方面精心優化管理,提高配送中心的運作效率。
實現醫藥流通業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醫藥流通企業能否成功擴張,同時又能降低管理成本的關鍵因素。作為聯系醫藥產業上下游的紐帶,醫藥批發企業比其他企業更需要建立現代物流,依靠其強大的信息系統跟醫院、零售網點、供應商建立信息共享,幫助供應商、醫院、零售商供貨、存貨,提供服務,物流信息處理已經成為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現代醫藥物流的發展必須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引導企業發展先進的信息技術;加強條形碼、GSP的管理和電子數據交換、管理信息系統以及射頻技術、企業資源計劃、全球定位系統和供應鏈管理等物流技術在醫藥現代物流企業中的應用,從而全面提高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是現代醫藥物流的基礎,為此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加快網絡化、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在發達國家,網絡建設已很完善,支撐物流的信息系統也非常廣泛,主要有利用衛星的全球定位系統GPS,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自動連續補貨系統CRP,電子訂貨系統EOS,銷售時點實時控制系統POS,高速道路交通系統ITS,尋車尋貨系統KIT,資金快速支付系統EFI,以及實現信息快速輸入的條形碼技術和網上交易的電子商務技術等。
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傳輸速度慢,使用費用高,致使許多網絡應用無法開展,直接阻礙了企業信息化的進程;其次我國信息化建設緩慢,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共享性低,與國外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為此需要政府多渠道地調動各方面的資金,加快信息網絡的建設,盡快實現高速信息網與企業的互聯互通。
醫藥物流,與外資角力
2005年物流業的全面開放,標志著中國物流業開始調整競爭姿態,也標志著中國物流市場成為真正的競爭性市場。
中國醫藥物流業的爭奪隨著大限的一天天臨近,競爭愈發激烈。各種國際、國內物流勢力紛紛在中國排兵布陣,一場前所未有的較量正在悄然展開。各種獨資、合資、并購等爭奪正如火如荼地上演,分分合合的角逐中,醫藥物流市場沉悶的局面是否會一去不復返?
藥品分銷一直被業內人士視為亟待整合而又具有無窮魅力的領域。目前,國外醫藥物流企業憑借現代物流優勢對我國流通企業產生了強大的沖擊。相比之下,我國醫藥物流各環節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環節浪費大,物流市場存在無序競爭,物流的實現方式十分落后、過于單一。面臨世界物流業強手紛紛搶灘中國的物流市場,我國的醫藥流通企業只有背水一戰。
在合作中競爭
我國物流業雖然還比較薄弱,但我們也有自身的優勢:我國醫藥物流企業網點多,多年來建立的客戶關系很密切,地方關系也熟悉,而且現有的物流設施掌握在手。從許多產業走過的道路來看,現實的戰略是:又競爭、又合作。制造業曾經實行“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在物流業則是“以市場換先進的經營管理”。
目前,進入中國的國際物流公司主要服務對象是外資企業,即使它們向國內醫藥企業拓展服務,也只能占有一部分市場,不會是大部分的。有的物流企業擔心國內的物流設施被外國公司占據。我國的物流設施還很單薄,引進外資進行開發,對改善物流環境還是有利的。經過批準,各有各的地盤,這樣比較合理。對一個醫藥物流企業來說,也可以“又競爭、又合作”,合作早的可以占據先機。合作帶來的不僅是直接的經濟利益,而且帶來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機制、管理能力和人才的成長。有強勁的對手才能激發奮發向上的動力和擁有一個高水平的起點,關鍵在于能不能在開放當中發展壯大自己。
整合存量資源
我國現有的物流配送系統如EMS等,基本能系統化地完成物品投遞到戶以前諸多環節的物流要求,而投遞到戶這物流最末一個環節,則主要依靠各種零散的社會物流資源來完成;投遞質量差,成本高,安全性差,是我國現行物流系統中的薄弱環節。
因此,如果醫藥物流充分利用社會現有的資源來發展與速遞企業相銜接的第三方物流,既可實現速遞企業的快速發展,又可大大降低擴張成本。
發展第三方物流
由于我國的流通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物流的基礎上,因此,要轉向現代物流就必須發展第三方物流,這是一個企業的戰略選擇。中國的物流成本很高,第三方物流可大大地降低物流成本,流通企業在戰略選擇上如果認準了第三方物流,那么緊接著就應當進行市場戰略與要素戰略研究。即怎么去爭奪市場獲得大的市場份額?怎么去充分挖掘人力資本?怎么去整合產品、運輸、倉儲、加工配送等要素?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供應鏈管理?怎么去融通資本,融通資本還得使產權流動起來?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專業化的重要形式。其優越性在于能幫助企業解決降低成本和庫存,及時準確提供信息等難題,通過“量體裁衣”式的設計,制定出以企業為導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為物流需求企業在競爭中取勝創造有利條件。歐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例約為76%,在美國約58%。隨著傳統產業的發展和變革,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我國醫藥企業對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會不斷擴大。
當第三方物流充分發育和完善后,企業將物流提高到企業發展戰略的地位,并出現以物流為紐帶的企業聯盟時,物流業發展的高級階段即物流一體化時期將為時不遠。
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規和標準
政府部門要從法律法規方面提供保障,推進物流發展的市場化進程。另外,要實現物流的現代化,必須先實行物流的標準化。
運用計算機管理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物流技術來改造醫藥物流企業,并應盡快形成配套的綜合運輸網絡,完善的倉儲配送設施,先進的信息網絡平臺等,為現代物流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條件。
建立最先進的制度
首先是企業的產權制度。這主要是指產權的組織體系是否清晰、產權的結構是否多元化、產權的組織體系是否合理。從我國現行的《公司法》來看,按照《公司法》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是可以成功的,問題是傳統的、禁錮的思想體系束縛著人們。
其次是企業的治理結構。企業治理結構主要是為了解決企業內部利益主體的關系,這套界定企業內部最主要利益相互關系的制度叫企業治理結構。以英美公司為代表的企業治理結構是外部監控模式,其主要特點是股權分散,以市場監督為主,股東“用腳投票”為主,內部監督以發揮獨立董事和審計委員會為主,經理班子實行高薪激勵。以德日為代表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內部監控模式,它的特點是股權相對集中,以主銀行監督為主,職工參與為主,股東不是“用腳投票”。不管學習哪種治理結構,關鍵是要處理好兩權分離所帶來的代理問題。
第三是企業的契約制度。顧名思義,契約就是當事者意愿的承諾,而企業就是一個契約的載體。一個企業就是投資者之間、就業人員和企業之間達成的一個合約,一切都用契約形式體現出來。市場經濟之所以是法制經濟,也在于市場的每一個主體——企業,其制度的核心內容和重要標準都是合約,因此,企業的契約制度一定要健全,都要當事者共同承諾,這也是我們常講的市場經濟是道德經濟所在。
此外,企業的組織結構、企業的管理制度、人格化制度等也很重要,因為一個企業組織機構間的組合有一定的科學性,而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活動的整合與管理手段的選擇都是企業的管理重要內容。至于人格化制度與企業文化相關,既要在企業內界定好人與人的關系,也要界定好人與企業的關系。有的企業的分配方式是資本的收益即產權收益,有的就是按合同拿工資的勞動收益。這些都要用制度固定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