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醫藥夢網
我們知道,藥品的成本主要由藥品生產成本和藥品流通成本兩部分組成,而流通成本包括醫藥物流成本和藥品商業成本。醫藥物流成本是指藥品自生產出來后,從藥廠到達消費者(患者)手中這一過程的耗費,包括運輸成本、檢驗成本、包裝成本、倉儲成本、搬運費等顯性成本和資金利息、原料積壓、跌價損失、設施投入、設備折舊、人員培訓、經營風險、時間成本等這些隱形成本。研究醫藥物流成本,對形成合理的藥品價格,保證藥品的安全性,及時服務患者,都有現實的意義。
一、醫藥物流成本的現狀及問題
1.醫藥物流成本差異性突出
藥品是特殊商品,其品種復雜,形態各異,運輸要求各不相同,有冷藏要求的,有穩定性要求的,有時間性要求的。因此,醫藥物流與其他行業的物流相比,成本結構十分復雜,成本也就參差不齊。比如有的企業的醫藥物流成本只占藥品銷售額的0.4%,有的卻要占到銷售額的40%,相差近100倍。
整體上,近年來藥品行業的毛利一直在下降,物流費用卻不斷攀升,最高占到銷售額的40%左右。目前國內藥品批發行業的平均毛利為12.6%,而平均費用卻占到12.5%,因此,降低物流成本已經成為我國醫藥行業的重要任務。
2.醫藥物流成本核算分散隱蔽
醫藥物流成本要從藥品原材料供應開始核算,一直到藥品送達到患者手中,發生的全部物流成本。一方面,這使得醫藥物流成本貫穿整個藥品流通的過程,另一方面,使得醫藥物流成本分散在各個環節。而我國現行企業會計制度中沒有單獨考慮到物流成本的問題,物流成本的各個項目分散在企業成本核算的不同會計科目中,所以我們難以通過醫藥企業獲得物流成本數據。使醫藥物流成有很大的隱蔽性。
3.醫藥物流成本計算復雜
醫藥物流中的包裝、運輸、檢驗、倉儲等的具體情況都比較復雜,是技術性很強的專業物流。其成本核算就十分復雜。以冷藏藥品運輸為例,可能涉及到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幾和運輸方式,不同運輸方式成本不同,計算也比較復雜;還涉及到冷藏設備、專用的倉儲設備、包裝以及其他輔助手段。其成本分攤和核算就比較困難了。
4.醫藥物流整體實際成本高
目前我國有制藥企業3721家,原為6000多家,整頓關閉3000家左右發廠。分銷商估計有15000家,藥店已經開到20萬家藥店。表面上醫藥物流市場巨大,但實際上,平均到每一家企業,物流需求就不大了,這種廠家多、分銷商多、終端客戶多的多對多物流,供應鏈就容易混亂。整體上,醫藥物流的實際成本就比較高。
5.醫藥物流社會成本高
我國實行以藥養醫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醫生和醫療機構在藥品流通中,處于兩端間的壟斷地位。80%的藥品是通過醫療機構銷售的。而我國制藥生產能力過剩,日制藥企業和藥商要想其藥品進入醫療機構,必然增加社會成本。
6.重顯性成本,輕隱性成本
醫藥物流中,企業比較重視運輸成本、檢驗成本、包裝成本、倉儲成本、搬運費等顯性成本,而對資金利息、原料積壓、跌價損失、設施投入、設備折舊、人員培訓、經營風險、時間成本等這些隱形成本不大重視。實際上,在物流成本中,顯性成本約占50-60%,隱性成本約占40-50%。
二、醫藥物流成本的成因
1.物流企業規模小,醫藥物流企業更小
目前,我國從事藥品批發和運輸的企業多而小,名列前10位的流通批發企業的銷售額之和占市場總額的20%左右。而這些企業一般都是自營物流,而不是采取第三方物流?,F有的藥品第三方物流公司普遍規模較小。所以從事醫藥物流的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成本高。美國的醫藥市場規模是我國的近十倍,但美國的前三大藥品流通批發商卻占據了其國內市場的95%。
2.庫存量過大與流動資金周轉慢
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醫藥企業原為典型的國有企業,因此,在轉型中,醫藥企業保守了許多計劃經濟的色彩。制藥企業建有自己的倉儲系統,藥品流通企業也有自己的倉儲設施,醫療機構同樣要建立自己的倉儲機構。由于醫藥企業之間是信息孤島,每個企業不了解各方的需求,都不得不加大自己的庫存量。這就導致醫藥物流企業流動資金周轉慢,極大的提高了醫藥物流的隱性成本。
3.區域條塊分割,跨區物流成本高
醫藥物流市場大,且市場經濟條件下,藥品是在全國市場甚至是全球市場流通。但部門分割的政策管理體制卻把跨地區跨部門橫向聯結切斷,很難形成整合與整體效應。醫藥流通,按有關法規實行的是特許經營,需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審批,才能夠申請營業執照。而工商政策與藥監政策不配套。國家藥監機構允許連鎖企業跨區域經營,可以對異地所屬連鎖門店進行垂直管理和物流配送,而且連鎖企業在公司的設置程序上也不違背《公司法》規定。可是按照工商部門的政策,就是同一法人主體在同一區域范圍內設立的分店也全部都是分公司,而不是連鎖企業。
再就是醫藥市場行政分割、地方保護嚴重。在市場分割狀態下,往往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醫藥物流企業,其物流組織形式分散、低效、高耗,使企業物流成本提高。
4.重復建設嚴重
現在中國的制藥企業、醫藥批發企業以及醫藥零售企業都在投資建設自己的物流中心,各物流中心分別由廠商、批發商或零售商管理,即他們在負責商品生產、流通或銷售的同時,也全權負責商品流動或管理的事務。顯然,這種形式的物流中心可以整合醫藥企業自身的資源,但其在利益上表現為廠商、批發商或零售商能對商品流動、經營的全過程進行控制和管理,造成物流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物流各環節割裂,建設及經營成本較高。
5.技術制約醫藥物流成本
技術水平較低是制約我國醫藥物流最主要的原因。在發達國家,基于因特網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相當發達,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都能通過網絡實現信息共享,使得數據能快速、準確地傳遞,大大提高了庫存管理、裝卸運輸、采購、訂貨、配送、訂單處理等的自動化水平。而在我國,大多醫藥物流企業并沒有運用物流信息系統,信息缺乏相互鏈接和共享,遠遠沒有達到物流運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盡管許多藥品供應商、中間商、零售商、醫院藥房等都配備了電子計算機,但由于相互之間大多沒有形成網絡,因而發揮的作用極為有限。
6.沒有形成統一的藥品標準編碼
我國各醫藥物流相關部門各自制定自己的藥品編碼,各自為政。結果不同編碼標準之間相互之間并不能兼容,信息不能互傳,電子計算機無法聯網,因而妨礙了系統物流管理的有效實施。
三、加快醫藥物流現代化,降低醫藥物流成本
要降低醫藥物流的成本,是一個系統,有賴于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發展。但在現行的醫療體制下,我們仍可通過發展物流、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創新物流技術等途徑降低醫藥物流成本。
1.發展現代物流,降低醫藥物流成本
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的主要區別是信息化。通過現代物流,能對藥品運輸線路進行智能規劃,可以建立大規模大范圍的醫藥物流系統,推廣醫藥物流的覆蓋范圍。
2.改革物流企業的會計制度,建立物流成本項目
如前所述。物流成本沒有被列入企業財務制度,不同企業的物流成本的計算范圍和計算方式各不相同,物流之間存在著在同一業務上物流成本計算口徑不一致的問題,從而給企業之間的合作帶來巨大的障礙。應建立了一套涵蓋物流成本項目、物流范圍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態三個維度的物流成本計算體系。包括管理會計方式和統計方式的兩種物流成本計算方法。
3.建立醫藥物流的成本管理體系
一是建立企業內部的物流成本管理機構;二是建立醫藥物流成本信息系統,負責計量、傳送和報告物流使用的信息;三是建立物流成本考核制度和物流成本獎勵制度。
4.促進醫藥物流企業整合,擴大企業規模
政府可通過市場準入、結構調整等方法,促進物流企業整合,增強物流企業的實力,使物流企業從傳統物流企業逐漸轉化為現代物流企業,醫療機構和患者提供優質的醫藥物流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