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對于食品行業來說,管理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食品的安全生產和交付,食品貿易的全球化意味著國家范圍的食品健康措施需要認真調整。中國食物安全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沒有先進的信息管理手段和方便的信息共享途徑,要想實現食品安全生產和監控是不可能的。
國外食品物流信息化掃描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食品物流信息化受到非常高度的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信息體系都非常的發達,建立誠信體系、實行公眾監督、接受市場評判,使食品信息化、透明化。以農產品為例,在美國,早在2003年,美國農業部就要求零售商、加工廠商和農民認真做好家畜跟蹤記錄,以便建立家畜標識,幫助消費者了解家畜的出生、養殖和屠宰加工過程。
荷蘭、丹麥等國實施“ 檔案”管理,農場的每頭奶牛自出生之日起就都有自己的“檔案”,事無巨細都有紀錄。加拿大聯邦、省級政府農業部門都設立農業信息服務中心。而與我們比鄰的鄰國日本,通過全國農協上市的肉類和蔬菜等所有農產品編排識別號碼,實施“身份”管理制度,將下屬農協生產的所有的農產品都編上號碼,在零售商店銷售時,必須標明該農產品的名稱、產地、生產者、使用過的農藥名稱、濃度、使用次數、使用日期以及農產品的收獲、上市日期等具體數據。全國農協還將這些具體的數據通過因特網公布,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清楚地了解和確認所有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以消除消費者對農產品安全問題的擔心。
物流信息化的典范
奧運會,作為世界體育屆的盛事,其食品安全至關重要。一旦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就會危及參賽人員的身體健康,影響奧運會的正常進行,整個流程不能有絲毫松懈,這使得奧運食品物流配送相比其他普通物流配送,有更大的壓力和更高的難度,對于參與奧運食品配送的企業也有更高的要求。
為確保北京奧運食品供應的安全性,奧運會餐飲供應商俏江南攜手中國第一冷鏈物流供應商山東榮慶物流,全面啟用奧運食品、奧運冷鏈安全監控和追溯系統。將奧運食品備選供應基地、生產企業、物流配送中心、運輸車輛、餐飲服務場所納入監控范圍,對奧運食品種植、養殖源頭、食品原材料生產加工、配送到奧運餐桌,進行全過程監控和信息追溯。奧運食品物流對流體的可溯源性要求高,實現奧運供給食品的可溯源,從供應源到消費地對食品實施全程監控,確保了奧運食品安全。
兩方因素制約食品物流信息化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戴定一曾說過, 食品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老百姓關心食品安全,他們有食品物流信息化的需要,通過食品物流信息化,加大食品安全的透明度,食品物流信息化的市場特別大。
然而在目前,我國食品物流信息化發展還相當緩慢,一方面是因為食品物流屬于多層管理,缺乏統一的標準和監管制度。沒有從一而終的監管體系,缺乏一套完整的監管體制,這就給食品物流信息化的推廣造成很大的難度。另一方面,食品物流信息化的又受國情限制。據統博科資訊物流供應鏈研究中心統計約有73.6%的食品加工企業不具備經營許可資格。同時,日常生活中,老百姓還是習慣去就近的一些農貿市場。這樣一來,就使食品物流市場變得分散,監管難度增大,食品物流信息化的推廣難以施行。
食品物流信息化呼聲高漲
食品具有易腐性、鮮活性、保質性,所以對于食品的要求非常嚴格,食品的耗損率也就非常巨大。以水果、蔬菜等農產品為例,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損失率就達25%-30%,每年有總值約92.5億美元的農產品在運輸中損失,腐爛損耗的果蔬可滿足近2億人口的基本營養需求,現代生活中,食品消費日益趨向系列、方便、安全、休閑及有益身心健康,因而各方對于食品物流信息化的呼聲水漲船高。
博科資訊董事長沈國康說:“食品行業的特點是市場需求變化快,受季節、節假日影響大,產品種類繁多,因而食品物流對質量管理、批號管理、有效期管理、配送的及時準確性要求很高。通過食品物流信息化,可以實現食品從生產到消費整個食品鏈的全程跟蹤、監控、可追溯,切實消除老百姓食品安全隱患,使老百姓買的放心,吃的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