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凍食品業 要做成全社會的大廚房 |
2010-12-24 |
來源:中國食品產業網
近些年由于農副產品價格上漲,賣場、超市高額的進場費用,速凍行業群雄并起、利潤被迅速攤薄等因素,速凍食品行業利潤連年走低。不僅是中小企業發展動力不足,連大型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
作為中國速凍食品業的龍頭企業,三全和思念的決策人一致反對靠惡性競爭贏得市場,而強調在產品的差異化上下功夫,從全國的大市場著眼。
“我們要做成全社會的大廚房”。三全公司的董事長陳澤民在5月16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他苦苦思索的結果。
什么是社會的大廚房?就是用大工業化生產適合全社會所有人群一日三餐的食品。通過工業化生產實現產品標準化,然后通過物流體系配送到各超市、餐飲店等,經服務員或顧客簡單加熱或加工即可食用,符合干凈、快捷、標準的需求。
工廠+快餐店
滿足普通市民要求
陳澤民告訴記者,隨著人們生活和工作節奏的不斷加快,以往只有單身貴族和上班族才光顧速凍食品的狀況已有較大改變,更廣泛的消費者被各種速凍食品吸引。而速凍食品產品進一步地深加工,將能更好地滿足多種需求。加之連鎖超市和社區便利店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發展,速凍食品占領中國老百姓的廚房速度加快,甚至像發達國家一樣:速凍食品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速凍食品企業加大拓展力度,既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其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
“工廠應該是整個社會的大廚房”,陳澤民表示,工業化帶來的是標準化和低成本, 盡管現在在我國,速凍食品成為越來越多白領及商務人士的家庭必備食品,但仍有進一步開發的空間。在日本,速凍食品有70%用于業務,即快餐、速食與團隊伙食,而我國的速凍食品目前大部分供超市、賣場零售,僅滿足家庭個人消費。國際市場上,60%以上的速凍冷藏食品用于餐飲,而我國只有不到5%的比例。據有關的統計數據,我國餐飲業的年營業額已達7600億元,其中快餐業達1200億元。這樣巨大的需求量是速凍行業的新機遇。餐飲配餐市場興起,已經為速凍食品行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商業機會。
記者了解到,三全、思念、龍鳳等速凍企業都已經賣起了“熱氣騰騰”的速凍食品。三全還為此成立了業務事業部,請來了永和豆漿、鄭州紅高粱、香港大快活的職業經理人和深圳面點王的后廚精英\KFC的人員,研究速凍食品直接進入快餐行業的模式。
無廚房、無廚師、無油煙的中式快餐出現了。2004年11月8日,思念投資的第一家中式快餐店“一江兩岸”在上海徐家匯開張,短短一個月內又把觸角伸到武漢、南京。2005年2月,三全投資的首家“有知有味”快餐旗艦店在鄭州百貨大樓開張,隨后迅速劍指北京開展連鎖經營。目前已經建了10家連鎖店,開發了30多個品種配餐,預計3-5年內全國開到1000家左右。 河南笑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第一家中式快餐連鎖店“千碗訣”也已在鄭州市優勝北路開業。記者看到,“千碗訣”裝修典雅、質樸又具中式風格,經營著該公司生產的水餃、湯圓、包子、面點等產品。
不同口味滿足團購人群
擴大集團消費的份額也是速凍企業尋找的機會。由于中國飲食習慣的多樣化,企業要在較大的范圍內開發團購市場,必須研究不同口味和特色的產品?,F在河南速凍食品不僅有湯圓、水餃、粽子,芝麻球、金鳳串、雄雞丸、魚丸、肉丸、云吞、小籠包、涮羊肉片,還有各種面點等,共上百個品種。
作為規模較大的團體性消費主體的學校、部隊,對食品安全問題十分注重,在食品原料的采購上,又要新鮮,還要保質。這需要工廠的低溫速凍生產來解決問題,而且對快速大批量標準化生產的要求比較高。傳統的部門中賓館、餐廳等場所都有自己的廚師,但遇到大型接待活動時,也會有訂制需要。這里的消費者口味不一,人員來自五湖四海,針對這一人群由廠家按訂單送貨上門,十分方便快捷, 而寫字樓里的工薪族,要求是快速送到,還要保證營養,方便食用。需要企業有較為健全的配送系統。目前團購的需求量增加較快,由于其消費者集中且數量較大,做好這個市場,既有利于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也有利于樹立口碑和品牌效應。
末端冷鏈延伸滿足農村居民
以前,農村市場是被速凍食品遺忘的角落,原因在于農村居民收入低,消費能力較弱,同時冷鏈建設長時間沒有到位。近年,隨著國家對農村建設的重視和巨大的資金投入,以及多項惠農政策的落實,將會為速凍業提供廣闊的消費空間。
為了鼓勵流通企業在農村辦農家店,從去年開始,國家推行中央財政扶持政策扶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支持連鎖超市下鄉。作為配套工程,各地政府也從地方財政拿出錢補貼農家店的建設。據國家有關部門測算,扶持政策實施一年來,全國777個縣(市)已建成71000個農家店,每年擴大農村消費200億元。今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提高補貼標準。連鎖超市下鄉對速凍食品來說,最大的意義就是完成了冷凍銷售鏈的延伸,使速凍食品大規模進入農村市場成為現實。
目前三全已經配備了30000個冰柜,準備將冷鏈由大中城市向縣城、大鄉鎮延伸。對于許多企業原來不看好的鄉鎮,陳澤民認為,現在的農村就是多年以前的城市市場,商業超市的逐步建立,使得農民在家門口就買得起、買得到實惠便宜的速凍食品。而廠家也要針對農村市場的特點,降低不必要的成本。
從“廚房”到“餐廳”
5月17日至18日,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考察了白象集團、河南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三鹿花花牛乳業有限公司、河南思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食品企業,徐興春說,河南要從中國“糧倉”變成國人“廚房”甚至“餐廳”。
對于速凍食品企業進入快餐業的舉動,河南省食品工業辦的負責人表示非常支持,他們認為標準化、工業化生產的中餐既符合我們的消費習慣,又滿足了人們快節奏的生活需要。
河南省商業行業協會副會長何宏劍則表示:“中國人還是最喜歡中式食品,可是中餐一直存在著不標準的問題,速凍巨頭的出現,中式快餐可由此破題,無疑使企業發展多了一條腿,但在另一方面由生產企業變成廠商,需要加強管理和制度創新,走好這條路并不容易。” 行業專家指出,“吃”在中國始終是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是一個開發不完的金礦。目前,河南的一些食品加工企業正準備進一步拉長產業鏈,占領從廚房到餐廳的陣地。 |
[發表/查看評論] |
 |
推廣信息 |
|
|
|
|
|
 |
 |
官方微信:cclcn56 |
官方騰訊微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