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冷鏈物流網訊 “明年下半年公司將開始進行試生產,由于從煤生產出烯烴的流程比較長,期間公司大概需要七八個設計、采購和施工總承包商(EPC承包商)。”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蒲城化工)有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是由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2008年11月根據雙方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出資設立的股份制企業。目前,公司正在規劃建設540萬噸/年甲醇、200萬噸/年烯烴項目,分三期建成。目前正在建設的主要是一期工程,包括180萬噸/年甲醇和70萬噸/年烯烴項目。
3月15日,蒲城化工負責人在與霍尼韋爾簽訂供應商框架協議的儀式上表示:“我們今天簽約的僅僅是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安全儀器儀表系統(SIS)等的合作框架協議,下一步我們還要和好多EPC承包商來具體簽訂有關這個項目的合同。”
蒲城項目的商機
據了解,這次霍尼韋爾獲得的訂單包括多項內容。未來三年,霍尼韋爾將作為主自動化供應商為該項目在建的一期工程建設2個中控室以及6個現場機柜室,提供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安全儀器儀表系統(SIS)、報警管理系統(AMS)、操作員仿真培訓系統(OTS)、調度管理系統;主要涉及霍尼韋爾Experion過程知識系統、安全管理、現場設備管理器等;與此同時霍尼韋爾還將負責第三方設備集成、系統組態、工程現場服務、項目開車、試運行及投運及人員培訓等。該項目預計有超過5萬個流程控制點,以及6500個儀表控制點。
除了在控制系統方面與霍尼韋爾合作之外,蒲城化工在整個生產流程中還應用了大量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在整個生產過程之中氣化采用了8.7兆帕的德士古水煤漿液壓氣化技術,凈化部分采用林德的甲醇烯烴技術,合成采用英國戴維公司的等溫合成技術,從甲醇轉換烯烴采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DMTO二代技術,烯烴分離采用的是國內惠生公司的油切割分離技術。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目前我們做的是一期工程,根據集團公司戰略規劃,二期工程在‘十二五’末要完成政府審批手續啟動工作”。由此看來,未來幾年隨著蒲城化工后期工程的推進,還會為供應商提供很大的市場需求。
煤化工領域的需求
據業內人士分析,在國家石油資源短缺和國際油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以煤液化生產汽油、柴油以及烯烴將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同時,我國能源化工產品的需求出現較高的增長速度,煤化工在我國能源、化工領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由此,煤化工行業的高速發展,給上游設備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商機和新的挑戰。而蒲城化工項目只是整個煤化工需求市場的一個典型案例。
僅就蒲城化工的母公司——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公司而言,今年的投資項目就很多。2012年該集團重點項目計劃完成投資533億元,涉及煤炭、化工、裝備制造、電力、鐵路等領域,其中化工項目16個,計劃完成投資137.18億元。其中化工項目建項目11個、新開工項目5個。在建項目主要有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公司三期40萬噸甲醇,北元化工集團公司100萬噸聚氯乙烯、80萬噸燒堿等,神木富油科技公司12萬噸中低溫煤焦油綜合利用等。
而今年正在建設和招標的項目也不少,反映出煤化工領域對設備和相關零部件的巨大需求。據了解,國家已批準并正在建設的內蒙古神華50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目前大型加氫反應器已經國產化,流程中一些高壓泵閥機組等要繼續研制。這就要求中國泵制造業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加快研究開發加氫泵、往復泵、螺桿泵、旋渦泵、稠油泵和輸油管線泵等急需的泵類產品。而山西天澤煤化工集團股份公司最近對年產40萬噸氨醇60萬噸大顆粒尿素技改項目泵類設備進行公開招標。招標范圍包括液氨泵3臺、甲銨泵3臺、高壓沖洗泵1臺。
國產設備要跟進
“除煤制油、煤制烯烴的一些設備,其他設備都已基本實現了國產化。”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隋永濱會長對煤化工領域的裝備國產化寄予了厚望。
從目前國內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的供應情況來看,一些產品的研制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在隋永濱看來,國內科研開發最具標志性的兩個成果是:沈陽鼓風機廠研制開發的大型煤化工所需的120萬噸活塞推力的往復式壓縮機研制成功。中國有色集團沈陽冶金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色沈機)自主研制的煤化工水煤漿高、低壓隔膜泵生產技術的突破。這意味著高壓隔膜泵為國外產品壟斷的局面將被改寫。
據了解,水煤漿隔膜泵是煤化工的關鍵設備之一,有很高的技術難度,長期依靠進口。預測到2020年全國將新增各種規格德士古氣化爐2000臺,需要2000臺高壓泵和4000臺低壓泵。
在打破國外壟斷,潛心研制水煤漿隔膜泵產品過程中,中色沈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第一代高壓煤漿隔膜泵研制基礎上,中色沈機公司應用現代CAE技術,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體系,自主開發具有當今國際先進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壓煤漿泵和低壓煤漿泵系列產品,申請獲得5項國家專利。公司首臺(套)隔膜泵的成功運行,填補了國內空白,標志著我國的高低壓煤漿泵技術達到當今國際先進水平,對于我國煤化工的發展和推進裝備制造技術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另外,中色沈機公司還利用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開發隔膜泵系列產品,在冶金、礦山、有色、化工、建材、煤炭、電力及環保等領域也有廣闊的市場,需求量可達60億~70億元人民幣,國際市場的需求量也非常巨大。
另一個在煤化工設備領域積累了長期經驗的企業——雙達集團,擁有大量的煤化工高端用戶。神華煤制油裝置使用的雙達集團制造的煤化工泵有70多臺套,江蘇省靈谷化工有限公司采用了20多臺套雙達牌煤化工泵。兗礦國宏化工有限公司從1999年起就與雙達集團合作,購置了35臺雙達的煤化工泵。
總體而言,我國目前在煤化工設備的供應領域,國產化率在逐步提高,但在關鍵部件制造上,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在煤化工成套設備中,一些關鍵的泵、閥還依靠進口,需要加緊攻關;另外一些特殊鋼材、特殊鋁材國內也還生產不了,高端原材料尚需攻關。”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表示。
來源:中國工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