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物流業快速增長態勢呼喚高資質大型物流商
化工產品是重要的生產原料和消費品,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化工物流發展將呈現怎樣的趨勢?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交通運輸、服務管理應有怎樣的改進?為解答這些問題,第四屆中國液體化工物流峰會近日召開,《面對金融危機 化工物流機遇大于挑戰》一文全面、透徹的解析,給人以有益啟示。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向好,但國內自然災害、波動劇烈的原油價格以及美國金融風暴等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影響著起步不久的中國化工物流業。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中國液體化工物流峰會上,政府部門官員、企業老總和有關專家對國內化工物流的現狀、特點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化工物流業機遇良多
國家出臺拉動內需的重大舉措,化工物流面臨利好情勢。隨著化工產品需求的逐步回升,越來越多的化工企業委托專業物流公司運輸;一些物流公司也以服務和優惠吸引客戶。這樣就會出現化工企業和物流公司雙贏的局面。
專家們指出,盡管目前中國經濟遇到很多挑戰,但對化工物流業來說,是機遇大于挑戰。一是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我國石油化工產業,高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變,2007年其總產值的增幅大于國內GDP的增幅。二是由于國內石油資源緊缺,進口原油量不斷增加,前期國際油價又持續高位震蕩,促進了煤制油、煤制醇醚、煤制烯烴等新型煤化工以及生物燃料工業的崛起,液體化工品、液體燃料總產能高達數千萬噸,生產商正在尋找新的運載體和物流服務商。三是各省市化工園區的建立,沿海城市貨運碼頭和港口的興建,區域油氣管網的鋪設,高速公路的聯網,也需要現代物流業為之配套。四是跨國化工公司正在尋找供應鏈合作伙伴,在華化工外企已多達2000家,他們大多實行物流外包。五是國內一些大型石化企業受到成本上升的壓力,也在考慮實行物流外包。
全球物流進入了供應鏈時代,物流服務商的數量平均以每年20%的比率增長,美國和中國的物流產值增長最快。去年以來,中國化工物流業已呈現快速增長的新局面。
物流與制造業協同創新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之一是,制造業與物流服務業的聯動發展。在中國石化行業產能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業內和社會共同關注一個話題:如何高效而安全地實現從貨物制造、分銷到交付的全過程,并以較低的綜合成本創造出最大的利潤。
上海中外運化工國際物流公司總經理王篤鵬分析說,跨國公司與大型綜合物流公司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是國際化工物流的發展趨勢;跨國公司越來越強調供應鏈整合、服務外包,自己做強做大核心主業,并希望自己的業務走到哪里,物流服務商跟到哪里。王篤鵬說,最近麥肯錫公司對國內的內外資化工企業進行了市場調研,結果顯示,外資企業普遍傾向于選擇信譽好、資質齊全、資產佳、投資能力強的大型物流服務商。在外包內容上,他們傾向于選擇物流綜合外包。而內資企業在規模較小的時候,普遍采取“小而全”的組織模式。近期一些企業呼吁建立“制造業與物流業協同與創新”的共生關系,得到了業內響應。
確立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共生關系,也是出于安全儲運的考慮。我國有化工企業10多萬家,生產化工產品5萬多種,特別是?;飞a、使用、運輸和進出口總量大、種類多,確保安全運輸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國際上對危險品的管理和控制也日益嚴格。王篤鵬說,跨國公司最關心HES和風險防范,他們認為,僅僅是某一個車次的安全事故,就會造成該公司社會信譽下降,所以將原來分散在十幾家物流服務企業的業務,交由一兩家信譽好的供應鏈服務商承擔。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趙瑞華認為,從以往發生的?;肥鹿史治?,有設備上的原因,有違章的原因,但歸根到底是人的因素造成的。一些從事危險化學品運輸的人員,法律意識淡薄,文化素質低,因此,石化企業應選擇高素質的專業物流公司進行合作,確保危化品安全儲運。
打造一流物流業是當務之急
當前我國化工物流面臨的挑戰,主要是高資質的大型物流商太少。專家們呼吁,建設一流化工物流企業,配置一流物流裝備,是化工物流業健康成長的當務之急。
王篤鵬說,目前國內真正用專業車輛來運輸危化品的只占30%,其中有運輸商故意違規、獲取非法利潤的原因,更主要是在當地找不到符合規范的?;奋囮?。 再過一兩年,拜耳、巴斯夫等跨國公司在華產能將成倍增加,一般的倉庫和車輛都不能儲運TDI、MDI等?;?。王篤鵬說,許多外企在選擇物流商時,首先看是否有資源條件和很高的信譽。
英保客物流(北京)公司總經理趙國強表示,10年前我們進入中國,從做代理起家,現在我公司業務已擴大到四大方面,目標市場是大型化工企業和跨國公司,主要從事液體化工物流和干散貨物流。 英??涂礈柿酥袊の锪魇袌龅木薮鬂摿Γ媱澰?年內把設備制造轉移到中國,為國內和亞太地區的物流客商提供集裝罐等裝備。
罐式集裝箱在多式聯運中能發揮安全、高效、實現共贏的效能。一個標準罐箱可比一個裝滿圓桶的標準集裝箱多裝載45%的液態貨物,而且方便快捷,從產地到用戶“門到門”一步到位。
破解政策和改革難題
去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是對發展化工物流業的重大利好政策。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會長、中國物流協會副會長汪鳴指出,國內化工物流業前程光明,但在前進路上面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體制上多頭管理,政策上存在不合理之處;市場不規范,安全隱患嚴重,事故較多;物流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服務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弱;客戶觀念落后,隱性成本過高等。
針對國內罐箱多式聯運發展遇到的瓶頸,專家提出,我國鐵路按照《鐵路危險貨物品名》受理危險品,但沒有和國際接軌。希望擴大鐵路罐式集裝箱業務,充分發揮鐵路全天候、運量大、運距長、運價低和網絡覆蓋廣的優勢,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制定支持政策,在采取安全保障措施基礎上,使罐式集裝箱多式聯運由陸路和海運為主,轉為海、鐵、內河聯合運輸。
關于建立物流風險管理體系,張家港保稅區長江國際港務公司總經理高福興提出,今年以來受到國家宏觀調控、外貿政策從緊等因素影響,一些貿易商的資金鏈發生中斷,警示我們應考慮建立貨權控制管理體系,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規劃、風險內控管理等。
為解決我國供應鏈管理落后、物流設施、物流裝備不足等問題,汪鳴等專家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建議:通過整合社會物流資源,發揮中央、地方,外資、民資等積極性,實現聯動發展;加強資金投入,打造一批高資質的化工供應鏈的大型服務商;針對石化企業的規模化、園區化,以及生產、市場具有區域性的特點,建立大口岸物流信息和電子商務平臺,實現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的物流區域聯動;適應服務外包需要,鼓勵物流業務集中化和一體化,集中采購、倉儲、運輸(港口、鐵路)和配送(公路),通過建立“場站+運輸+倉儲”的模式,為化工企業的生產或銷售提供以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為依托的供應鏈服務;物流協會開展物流企業綜合評估試點和物流師的資格認定,與高校合作進行人才培養,推進高級物流管理人員與國際接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