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有儲藏保鮮豬肉及豬肉制品的習慣。肉與肉制品的儲藏保鮮方法很多,傳統方法主要有干燥法、鹽腌法、熏煙法等;現代儲藏方法主要有低溫冷藏法、罐藏法、照射處理法、化學保藏法等。現介紹幾種百姓常見儲藏保鮮方法:
低溫儲藏法
低溫儲藏法是在冷庫或冰箱中進行,是肉和肉制品儲藏中最為實用的一種方法。在低溫條件下,尤其是當溫度降到零下10℃以下時,肉中的水分就結成冰,造成細菌不能生長發育的環境。但當肉被解凍復原時,由于溫度升高和肉汁滲出,細菌又開始生長繁殖。所以,利用低溫儲藏肉品時,必須保持一定的低溫,直到食用或加工時為止,否則就不能保證肉的質量。肉的冷藏,可分為冷卻肉和冷凍肉兩種。
冷卻肉:主要用于短時間存放的肉品,通常使肉中心溫度降低到0℃~1℃左右。具體要求是,肉在放入冷庫前,先將庫(箱)溫降到零下4℃左右,放入肉后,保持-1℃~0℃之間,可保存5天~7天。經過冷卻的肉,表面形成一層干膜,從而阻止細菌生長,并減緩水分蒸發,延長保存時間。
冷凍肉:將肉品進行快速、深度冷凍,使肉中大部分水凍結成冰,這種肉稱為冷凍肉。冷凍肉比冷卻肉更耐儲藏。冷凍肉一般采用-23℃以下的溫度,并在-18℃左右儲藏。為提高冷凍肉的質量,使其在解凍后恢復原有的滋味和營養價值,也可采用速凍法,即將肉放入-40℃的速凍間,使肉溫很快降低到-18℃以下,然后移入冷藏室。冷藏溫度越低,出藏時間越長。在-18℃條件下,可保存4個月;在-30℃條件下,可保存10個月左右。
干燥法
干燥法也稱脫水法,措施是減少肉內的水分,阻礙微生物的生長發育,達到儲藏目的。各種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一般需要40%~50%的水分。如果沒有適當的水分含量,微生物就不能生長繁殖。正常情況下豬肉、牛肉、雞肉的含水量>77%,羊肉含水量>78%,只有使含水量降低到20%以下或降低水分活性,才能延長儲藏期。
自然風干法:根據要求將肉切塊,掛在通風處,進行自然干燥,使含水量降低。例如風干肉、香腸、風雞等產品都要經過晾曬風干的過程。
脫水干燥法:在加工肉干、肉松等產品時,常利用烘烤方法,除去肉中水分,使含水量降到20%以下,可以較長時間儲存。
添加溶質法:即在肉品中加入食鹽、砂糖等溶質,如加工火腿、腌肉等產品時,需用食鹽、砂糖等對肉進行腌制,其結果可以降低肉中的水分活性,從而抑制微生物生長。
腌制法
腌制法歷史悠久,許多年前人們就通過腌制方法在常溫下保存肉類。鹽腌法的儲藏作用主要是通過食鹽提高肉品的滲透壓,脫去部分水分,并使肉品中的含氧量減少,造成不利于細菌生長繁殖的環境條件。食鹽是肉品中常用的一種腌制劑,它不僅是重要的調味料,且具有防腐作用。食鹽可以使微生物脫水;對微生物有生理毒害作用;影響蛋白質分解酶的活性;降低微生物所處環境的水分活度,使微生物生長受到抑制。食鹽能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但不能殺死微生物,而且有些細菌的耐鹽性較強,單用食鹽腌制不能達到長期保存目的。因此,要防腐必須結合其他方法使用。在生活中用食鹽腌制肉類多在低溫下進行,并常常將鹽腌法與干燥法結合使用,制作各種風味的臘肉制品。
煙熏法
煙熏法常與加熱一起進行。當溫度為0℃時,濃度較淡的熏煙對細菌影響不大;溫度達到13℃以上,濃度較高的熏煙能顯著地降低微生物的數量;溫度為60℃時,無論濃淡,熏煙均能將微生物的數量降低到原數的萬分之一。熏煙的成分很復雜,有200多種,主要是一些酸類、醛類和酚類物質,這些物質具有抑菌防腐和防止肉品氧化的作用。經過煙熏的肉類制品均有較好的耐保藏性,煙熏還可使肉制品表面形成穩定的腌肉色澤。由于熏煙中還含有某些害成分,有使人體致癌的險性。因此,現在人們將熏煙中的大部分多環烴類化合物除去,僅保留能賦予熏煙制品特殊風味、有保藏作用的酸、酚、醇、碳類化合物,研制成熏煙溶液,對肉制品進行煙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