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記者 肖妤倩
他曾在摩根士丹利負責中國大型企業融資和上市,也曾是納斯達克中國區總裁,見證過30多家中國企業風風火火地登陸納斯達克,百度、分眾傳媒、攜程網等企業,都曾在他眼皮子底下走過。
直到2007年,他放棄了美國納斯達克中國區主席及亞太區董事總經理的職位,成為了中投圣泉的創始合伙人。
他就是潘小夏,經歷多重轉身之后,開始關注中國的消費,且將能達到一萬億元產業的豬肉納入了投資標的圈。
最高產值1.5萬億元
豬,已經不再是屠戶的象征,它以自己的方式開啟了另一扇門,而門外,規模化和產業化頻頻招手。
在第四屆清華創業者訓練營上,潘小夏對豬的衍生物有著特殊的理解。他說,“豬這個產品在中國行業里的產值大概為1.4萬億至1.5萬億元,算是單個產品中非常大的產業。”
潘介紹說,豬這個行業可以分為六個環節,其主要的豬飼料環節占有兩千多億元的市場份額。這并不是一個小數字,和中國的液態奶相比較,1997、1998和1999年,中國液態奶只有兩百多億元的市場份額,大環境之下,中國除了蒙牛、伊利之外,兩千多億元的市場不算小。彼時,沖鋒在前就有“新希望(19.00,-0.05,-0.26%)”,一度將豬飼料行業做到了30多億元,此前的正大飼料品牌被遠遠甩在了后面。
飼料之后,便是豬本身。潘說,豬這個行業在中國可以記錄下來的大概有800多億元的市場份額。
養豬農戶的數量已經成年累月不斷增長,而在這方面的投資卻是很難控制的一點。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養豬是一個養殖過程,涉及到疾病等諸多風險,而在此過程中,也只有屠宰是最能標準化和工業化的環節。
此后便進入了生加工階段,“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就生豬產業而言,沒有加工龍頭的引領就算不上是完整的產業。在這個2400多億元的市場中,也打造出了不少品牌,如雙匯。
每一個環節都有每一個環節的利弊和風險,找哪一個環節作為切入點曾一度讓風投們頭疼。就拿飼料來說,已經有4.5萬家企業,而最大的企業幾乎形成了壟斷地位。
切入屠宰業
這個時候,潘小夏看出了切入屠宰行業的好處:其一是價格轉移,豬肉的價格波動是難免的,如2007至2008年上半年豬肉的價格持續上漲,各地生豬生產全面恢復并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且該狀況3至5年一個周期。而屠宰行業,則是什么價格收進來就以什么價格賣出去,中間收取的是加工費,價格風險因素顯然得到轉移。
其二則是中國的現狀,各種疾病、殘藥等介入了生豬飼養環節,該風險在屠宰中也能得到轉移。最后一點,即接近于工藝的過程,36道工序之后,屠宰就結束了。
潘說,越簡單越容易標準化,而最簡單的操作也最容易成功。只不過其中需要增加一定的技術含量,也就是所謂的排毒排酸,以此出來的潔凈肉才能在市場上獲得合理定價。
一個容易標準化、工業化,同時又涉及到消費升級換代的領域被潘小夏相中了。
他發現,其中更重要的一環是冷鏈物流,畢竟冷殺有具體指標,豬除了安樂死以及拔毛之外,其他的36道工序都是在0至4℃的生產線上進行,因為豬死去兩個小時之后,細菌繁殖相當迅速,所以只能在0至4℃的低溫下控制細菌繁殖,操作工人必須穿著全封閉的制服進行各道工序的操作。
工廠中需要冷藏、中間的運輸環節需要有冷藏車,到了終端又需要冷藏柜……這一系列的冷鏈物流環節就好比八十年前美國鋪電話線,開始鋪設時的費用比較大,一旦鋪成,便坐收幾十年的電話費。
按照潘小夏的理解,他希望將一個產業進行細分之后,再著手各個環節,便能緊跟中國消費升級換代的步點踏踏實實地走。
冰鮮肉出位
豬肉產業純屬于傳統經濟,該產業鏈中能細分出不少子產業,而潘小夏抓住的正是最不起眼的一個屠宰環節。
順著他的路子,冷鮮肉類企業也成為該產業鏈中頗為出位的一個。
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開始推廣冷鮮肉,而在歐美國家,99%的都是冷鮮肉。它克服了熱鮮肉、冷凍肉在品質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始終處于0至4℃的低溫控制中,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被抑制。且在此過程中,經歷了充分的成熟過程,因排酸和蛋白酶、鈣激活酶等多種良性因素,產生氨基酸和風味物質,使得冷鮮肉口感細膩,充分保持了營養物質,有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
通俗而言,冷鮮肉是指嚴格執行獸醫檢疫制度,對屠宰后的畜胴體迅速進行冷卻處理,使胴體溫度(以后腿肉中心為測量點)在24小時內降為0至4℃,并在后續加工、流通和銷售過程中始終保持0至4℃范圍內的生鮮肉。
“傳統行業和先進技術相結合,這個商業模式我們很看好。”潘小夏說道。
河南眾品背后的創投正是中投圣泉,2007年12月,河南眾品在納斯達克上市了,它就是一家以經營冰鮮肉為主的企業。彼時,中國90%左右的豬肉仍然是“熱殺豬”,也就是現殺、活殺。潘小夏將“熱殺豬”形容為:沒有任何冷凍冰鮮,放在市場上蒼蠅、蚊子都那兒圍著,賣不完了,顏色也變了,一下子冷凍到零下20多度。
但河南眾品的冰鮮肉與之兩極分化:從安樂死到屠宰,再到食品柜臺,中間有27道程序,都是在零下24℃到4℃的情況下進行。按照該工序所制成的冷鮮肉既不像冷凍肉,營養有所流失,更不像熟肉產品那樣不新鮮。
這便是傳統產業的升級版,也是潘小夏為之振奮的商業模式。
而今冰鮮肉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豬”身上,比如河北三河綠芳創新高肉類食品公司也著手在京東燕郊開發區建立北京東較大的育肥羊基地,建立北京東較大的專職羊肉生產加工車間,以生產出更多的優質冰鮮貨。
這個以“豬”為起點的市場正在擴大。
來源:投資者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