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天津視窗
“再這樣漲下去,我一天連100斤肉都賣不出去。”面對瘋長的豬肉價格,不少攤主發出這樣的感慨。7月13日,成都菜市場上的豬肉價格已經上漲至15元左右,一些打著“高山豬肉”品牌的攤主更是將價格提到了19元每斤。
提價,并不意味著攤主們的利潤增加,相反,賣豬肉的攤主卻是叫苦不迭。一方面隨著肉價不斷創造者記錄,攤主們的銷量大打折扣,與漲價前相比,攤主的銷量減少了一半左右。另一方面,由于進價過高,攤主的利潤空間反而被壓縮。兩者疊加,攤主們搖頭嘆氣說掙不到錢也就您可以理解了。
早上應該是菜市場最熱鬧的時候,然而,昨天上午8點左右,記者在武侯區燃燈寺東街的百花農貿市場看到,除了稀稀拉拉的幾個市民在買菜之外,一向比較繁榮的百花農貿市場卻略顯得有些冷清。
吳女士是成都溫江人,夫妻一起來到成都賣豬肉已經將近8年了。談到近段時間豬肉價格的上漲,“見過世面”的吳女士也不斷地嘆氣。豬肉價格的峰頂谷底的變化,讓吳女士兩口子吃了不少虧。
豬肉漲價之前,吳女士的生意一直都不錯。三個月前,豬肉的批發價是8塊多錢一斤,賣出去的價格是12塊多,一頭200多斤的全豬,從早上一直賣到晚上5點多就基本能賣完,夫妻兩口一天能掙上將近五百塊錢。
而豬肉價格上漲之后,豬肉的批發價是12塊多,賣出去的價格是14塊錢,在不考慮損耗等一系列的情況下,一斤最多也只能掙到一塊多一點點。一頭200多斤的豬從早上賣到晚上8點多收攤也賣不完,多的時候有將近五六十斤豬肉賣不出去。賣不出去的豬肉只能用冰箱冰凍起來,到第二天以批發價甚至虧本價處理掉。本來賣出去的量比以前少了很多,加上每一斤的利潤也少了。這樣一來,吳女士兩口子辛苦一整天也只能夠掙到兩百多塊錢,如果賣不出去的豬肉太多,有時候還會虧本。
下午4點多,記者再次來到少陵綜合市場發現,一共20多個攤位,大部分攤位都還有不少肉掛在攤前,不少的攤主都趴在桌子打瞌睡,只有寥寥無幾的顧客在走來走去。
在貝森路菜市場對面的一家高山豬肉店內,店主陳先生在中午就關掉店門休息了。“原來一天能賣五六百斤,現在能賣二三百斤就不錯了。生意不好做,利潤少,還不如早點休息。”陳先生預測肉價還會繼續攀升。
記者調查發現,一般情況下,成都工薪階層家庭在買菜方面的支出都有一定的計劃安排,豬肉價格上漲了,不少家庭會選擇少買一些。
據調查,不少的攤主都是來自成都周邊的區縣,由于來回路程遠、開工早收工晚等原因,夫妻倆基本是在成都租房子住。豬肉價格上漲之后,豬肉生意不好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壓力。(記者 張進春 實習生 李秀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