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別人電話或私談中的只言片語,就忍不住去想象完整的故事,這是人之常情。正因為信息不全,才更讓人好奇,想知道沒有聽見的那個部分。早年曾見雜志文章,有人的消遣之一,就是沒事兒時在街上閑逛,聽聽飄過來的路人的只言片語,自己加以點綴聯想,變成完整的故事。想想那還真是挺有趣的娛樂方式。不過,若是無意中聽見的只言片語讓你勞神費力、放心不下,那就是如何做好自我管理的問題了。秋楓和曹雨聽見的內容,都與她們本人無關,而且還都是人家刻意壓低聲音說的。別人并沒有大聲嚷嚷,導致她們無法捂上耳朵。去偷聽同事不想張揚的事情,本身已經不太合適,那些不相干的東西,知道得多了,不一定是什么好事。職場中,如果真想多知道些東西,可以下工夫去了解自己、了解所在的小環境和大環境、了解與自己的發展關系密切的人,這些,遠比去刺探他人的私生活或者不想被公開的背后議論,回報大得多了。
秋楓若想了解同事的感情生活,其實最簡單的是吃飯閑談時問問。如果別人拒絕回答,那么就不必再追問。整天說跟我要好,竟然瞞著我……這樣的想法,根本忽略了別人和自己的界限。在對待別人的過去或隱私方面,曾見過網上自述中有相當出色的處理:丈夫問妻子是否想知道他過去的情史,妻子溫柔地說:我想知道的話會問你;你不想說的,我就不想知道。夫妻之間尚且能做到如此,何況同事。曹雨在發覺偷聽到的內容與自己無關后,本來事情可以就此打住。她非要揣測是否在說另一同事,并跑去向該同事求證,這怎么看都是給自己找麻煩的不必要舉動。后來一個多月的惴惴不安,算是她為自己的多余舉動所付的代價吧。秋楓與曹雨的相同處在于,兩人聽到片段內容后,都有強烈的先入為主:秋楓認定同事在說本人的感情;曹雨認定同事議論的一定是某某。如果不那么快地把想象當成現實,她們能多問自己一句:除了我想的這一種,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跳出了先入為主的窠臼,會有助于她們避免不必要的下一步行動。
說起來,在辦公室里會有意無意聽到很多。怎么應對,則看自己。這是對外界信息的管理,也是對自身專注力的管理。如果有人大聲喧嘩,導致你被迫聆聽,那么,能提出抗議能制止對方的,盡管去提;實在不便說的,可以當成耳邊風。畢竟,時間如此寶貴,生命如此短暫,單是把重要的事情做好,時間都還不一定夠用,如能有閑暇,無論是規劃一下自己的下一步發展,還是學點兒有用的東西,或者好好休息、享受一把完全放松的感覺,都是很好的。那么寶貴的時間,用來琢磨別人的私事兒或話里的隱含意思,實在太奢侈了。也許有人會好奇,這兩個案例里,剛好說的事兒都與聽的人無關。如果有關呢?如果就是有人在背后議論自己呢?那怎么放下?
我始終相信,如果自己有重心和主線,那些無關緊要的雞毛蒜皮,自然放得下。不招人嫉是庸才,哪個背后無人說。真的是被人議論了,不妨想想那則老笑話,也可以說是一個老寓言:有父子倆趕著驢到集市上去賣。結果被路人議論了一路。他們牽著驢走,有人說他們傻,有坐騎都不騎。于是父親騎到驢上,這時有人說他不愛惜兒子。讓兒子騎驢,又有人說兒子不孝順。兩人都騎到驢上,又有人說他們不愛惜驢。父子倆只好抬著驢走了。所以,在信息本來已經超載的時代,聽不聽閑話,首先要自己選擇。即便真有閑話說到自己,那也沒有太多好說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就好。自己的路走向哪里,怎么走好,永遠比別人說些什么,為什么這樣說,重要百倍。
當然我們自己也要盡量做到不要去議論、傳播人家的事,通常這樣的人也是不招人喜歡的,所以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我們最好不要去理會人家的八卦,專心做自己的事才是你應該做的。
頁次:3/3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