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庫前,來來往往運輸蔬菜的車輛絡繹不絕;蔬菜公司院里,分撿蔬菜的婦女們忙忙碌碌;蔬菜交易市場里,前來賣菜的農戶滿臉喜悅,打包裝箱的小伙子滿頭大汗。記者了解到:由省農科院農產品貯藏保鮮研究所小型節能冷庫及果蔬貯藏保鮮技術示范項目帶動了應縣蔬菜產業鏈條的發展,共在應縣示范推廣節能型預冷保鮮庫200多座,年貯藏處理各類果蔬可達50萬噸,每噸增值可達1000元,流通環節經濟效益可達5億元;帶動蔬菜種植面積4萬畝,與種植糧食作物相比,每畝可增值1500元,種植戶農民可增加經濟效益6000萬元。
在應縣,青椒種植已經是一個很傳統的產業了,義井鄉南柳會村的徐壽英種植青椒已經有16年了,種植面積也從當初的一二畝穩定到現在的十畝左右,最多的時候他甚至還種過20畝,就靠他和妻子兩個壯勞力,家里蓋起了七間房子,購置了全套家用電器,兩個孩子都上了大學,銀行賬戶上還有存款,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在義井鄉也有蔬菜交易市場,但每公斤價格要比南河種鎮的便宜一毛錢左右,為了能讓自家種植的優等青椒賣到好的價錢,他寧愿開三輪車來回多跑五六十公里到這里來賣。
徐壽英告訴記者,他們村80%以上的農戶都是青椒種植戶,而且每年都種。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青椒每畝投資約1200元(不算勞動力),今年畝產保守在3000公斤左右,每公斤價格2元左右,質量不好的蔬菜挑揀出來還能賣給蔬菜公司,這樣算下來每畝純收入差不多可以達到4500元-5000元。
接馬峪村的郭武已經有十幾年搞蔬菜運銷的經驗了,他在當地市場將種植戶的蔬菜收購裝箱后,放在保鮮庫里預冷一下,然后給這些蔬菜裹上厚厚的棉被保溫,裝車后遠銷全國各地。他的大卡車每次可運輸970多箱蔬菜,據他說每年僅他一戶就可將當地十萬多箱共計2000多噸蔬菜遠銷上海、廣州、鄭州、杭州等地,甚至還遠銷到香港、澳門。記者見到他時,他正趕著把剛裝好車的蔬菜運往杭州,新鮮的蔬菜運出去后,每公斤差價至少也在一元以上。
而據記者了解,在應縣有百分之十的農戶就是像郭武一樣以蔬菜運銷為營生,常年跑蔬菜運輸或者運銷的生意,他們的年收入也都在八萬元以上。
鴻鑫預冷公司的總經理何國偉是應縣南和種鎮接馬峪村人,他也是從青椒種植戶發展為青椒運營商,后來又籌資建立起一個300平方米的保鮮預冷庫用來做冷庫出租業務,今年結合省農科院保鮮所小型節能冷庫及果蔬貯藏保鮮技術示范項目的推廣,籌資260多萬元,在農科院保鮮所副所長張立新的幫助下,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新型節能果蔬預冷保鮮庫,在7、8兩個月,每天從他的保鮮庫里拉走上百噸蔬菜,過了貯藏蔬菜的旺季,還可以貯藏蘋果。預計年經濟效益可達80萬元左右。
據該項目的首席專家、省農科院農產品冷庫儲藏保鮮研究所所長王春生介紹,該項目是以小型節能冷庫為載體,使用本所獲得國家專利的冷風機高效分液器產品和智能通風降溫技術,通過應用新型環保材料、多重保護電腦控制柜、水沖霜技術,在節能高效、低碳環保上優勢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