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生鮮農產品的產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會對生鮮農產品的安全和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發展農產品物流,對于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保障消費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廣西主要農產品生產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一個農業占很大比重的省區,農村人口占全區人口的61.8%,農業占gdp的20.3%。2011年,廣西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農業經濟總量在全國居第9位,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072.8千公頃,糧食產量1429.93萬噸,增長1.3%。油料、甘蔗、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增加,產量分別達到50.14萬噸、7269.96萬噸、2246.40萬噸,分別增長9.5%、2.1%、5.5%。水果產量大幅增長,達943.81萬噸,比上年增長12.1%,其中荔枝、龍眼等亞熱帶水果分別增長14.2%、16.8%,葡萄、柑桔橙等溫帶水果產量分別增長17.3%、14.7%。肉類總產量持續提高,全區肉類總產量391.08萬噸,其中豬肉產量239.79萬噸;禽肉產量128.84萬噸。2011年,廣西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增幅高于城鎮居民,但農民收入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從農民收入結構看,家庭經營純收入仍然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占57.5%,其中第一產業收入占51.4%,[1]農民收入主要來源的家庭經營第一產業純收入的增長,因此,迅速提高廣西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廣西農產品市場的形成及發展,才能推動廣西農業生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這需要加快發展農產品物流,以利于提高廣西農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2.廣西農產品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廣西農產品物流發展仍處于低級階段,現代化的物流體系尚未形成,尚無法有效滿足廣西農產品流通的需要。突出表現在:
2.1沿用傳統低效農產品物流模式
農產品生產具有一定的區域性,人們的需求又是多樣的,因此農產品往往需要在不同區域進行交易流通,而農產品的鮮活易腐性,對農產品的倉儲、運輸、配送要求很高,另外,農產品的數量大,品種繁多,各品種的品質特性差別很大,農產品各環節的銜接問題復雜。這對農產品物流提出很高要求。但目前,廣西農產品物流依然保持著傳統的流通形式,即:生產者—收購商—農產品批發市場—批發零售商—普通菜市場—消費者。這種傳統的流通形式在產前、產中,加工、運輸、銷售各個環節上都有眾多參與者,參與者越多損耗和成本也就越大,加之現有批發市場的小、散、弱以及硬件設施限制,既無法為農產品供應商提供準確的銷售信息反饋,也不能為農產品消費者提供安全保證,造成農產品流效率低、信息不暢的原因之一。這正是讓農產品交易連年都陷入了菜賤傷農菜貴傷民怪圈的根源。
2.2農產品物流各環節中損失率高
由于廣西的農產品的物流投入不足,技術落后,對農產品的鮮活性保障性很難滿足,缺乏足夠的冷凍冷藏設備和保鮮技術,使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難以實現保質保鮮的要求,常常導致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腐爛變質,據統計目前我國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損失率高達25%-30%(發達國家果蔬損失率一般在5%以下),保鮮儲藏比例不到20%,加工比例不到10%。糧食平均損失也有14.8%,物流費用占國內生鮮產品總成本的70%,比國際水平高出20個百分點以上。在廣西農產品物流中,這個現象更顯突出。
2.3農產品物流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
農產品物流由于其具有專業性、高效性等特點需要專業的物流技術人才作為支撐,傳統的觀念認為物流人員無非是搬運工、送貨司機,無需太專業的人才,因而不重視物流人才的培養,但隨著物流業的飛速發展,物流業務更為復雜,物流設施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對物流管理水平要求更高,迫切需要大批的專業物流人才,但由于在廣西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軟、硬條件的落后無法吸引和留住專業物流人才,使農產品物流業專業人員嚴重短缺,農產品物流大部分都是原始作業,根本談不上技術,阻礙了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
2.4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落后
農產品多為鮮活的易腐的物品,現代農產品物流要求要有道路等基礎設施、針對農產品和農用物資特性的專用工具等作為保障。廣西屬少數民族地區,長期以來在農村物流建設上的投入不足,導致農村道路建設滯后,農村交通網絡不健全,有些偏遠的農村還沒有公路;農業運輸專用技術設備,技術裝備極其缺乏。物流基礎設施落后使得農產品物流依然沿用傳統落后的形式:多數農產品沒有經過加工、包裝、質檢、分類篩選及運用條碼技術進行銷售,附加值低;農產品運輸多用敞篷卡車,缺少密封式廂式汽車,更別提冷藏車輛,缺乏對農產品的有效保護,損失率高。這樣現象致使農產品流通不暢,大大增加了農產品物流成本和經營風險。
2.5農產品市場信息時效性差,信息質量低
由于受種種條件的限制,農民對信息工具的掌握能力有限,觀念跟不上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在廣西的廣大農村地區,很多農民基本的信息交流工具就是固定電話,缺乏移動電話,由于在偏遠山區,通信工具的缺乏,使農民形成信息孤島,這些因素使農業信息化網絡難以形成,無法有效的進行農產品市場交易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發布工作,使得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程度極低,農民相互之間利用口頭或者通過收購商了解產品需求量及銷售信息,導致產品市場信息時效性差,信息質量低,農民獲取信息滯后,交易信息不順暢,農產品市場經常出現交替性短缺或過剩,造成農民的豐產欠收和欠產欠收的局面,嚴重損害農民利益。
2.6廣西農產品運輸缺乏強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物流發展到一定程度須有現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支撐,特別是鮮活農產品對物流企業的要求更高,一是技術條件,二是專業性要求,三是管理水平要求高,但當前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廣西的農產品主要依靠一引起小規模的物流企業來完成,這種物流形式周期長,成本高,隨意性比較大,缺乏對農產品保鮮的技術及專業條件,導致產品損耗大,流動周期長,從生產、銷售、物流配送、零售商販,到消費者手中,周期少則10天,難以適應鮮活農產品流通的要求。
3.推進廣西農產品物流發展的措施
3.1構建綜合物流中心(園區)
以廣西主要品種和重點地區農產品為基礎,布局建設大型綜合物流中心(園區),形成廣西農產品物流核心層。重點建設蔬菜、水果冷鏈冷藏配送、水產品冷藏設施及完善的配送體系,推動整個農產品流通體系的調整,實現從傳統批發市場向綜合物流中心的轉變。一是通過政府引導,在現有分散的中小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基礎上進行空間集聚,由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從而整合現有市場資源快速形成集聚;二是引進資金構建綜合物流園區,建設以促銷本地農產品為主的大型現代物流中心。這樣農產品進市場就有了一定組織化程度,有利于實現農產品規?;l展,在此基礎上構建物流體系對市場后端配送、倉儲進行支撐和協調,建立起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超市和食品配送業務。將生產、批發、加工、儲藏、保鮮、運輸連接起來,帶動農產品物流體系上下游的發展,降低流通成本以及損耗。農產品物流中心堅持以農產品經營為主體,為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和需求者提供經營場所和一流物流服務,分別實現“物流中心+生產基地+農戶”、 “物流中心+超級市場或連鎖超市”一體化。
3.2培養農產品物流專門人才
農產品物流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也是影響發展廣西農產品物流產業的重要因素,要解決廣西農產品物流人才奇缺的問題,應從多方面入手,一是地方政府牽頭與高校聯合,開展訂單式培養,進行技能培訓,著力培養農產品物流專門型人才;制度優惠政策吸引大學畢業生等物流專業人才支援農村地區農產品物流建設。二是不斷提高農民的素質,培養本地區的農業物流人才。包括加大農產品物流知識的宣傳,定期組織有針對性的農產品知識培訓、講座等。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因人才匱乏或出現農村地區留不住人才等現象而使物流業發展滯后的現象。
3.3因地制宜建設冷鏈物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居民對農產品的多樣化、新鮮度和營養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農產品流通呈現大規模、長距離、反季節的特點,尤其是生鮮農產品的區域規?;a出和反季節銷售的增加,對農產品物流服務規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發展農產品跨地區保鮮運輸。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可降低農產品流通損耗、保護農產品品質,減少營養流失,保證食品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廣西應大力推進蔬菜水果冷鏈物流工程項目建設;對預冷保鮮、低溫分揀加工等冷鏈設施、冷鏈運輸工具和冷卻、冷凍冷藏設施等進行扶持;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質檢中心,保障農產品冷鏈物流中的產品質量。同時,對一些農產品批發市場、冷庫進行改造,建設蔬菜產品應急儲備庫等。但是冷鏈物流設施往往投入較大,應充分挖掘現有的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冷藏設施的潛力,統籌規劃,提高利用率;還可吸引區內外及國外資金進入廣西冷鏈物流領域,以解決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問題。
3.4積極培養農產品第三方物流企業
通過引進和培育大型物流企業集團,加快地方物流資源整合,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即由專業的物流企業組織的農產品物流活動。從事第三方物流的企業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動下,從簡單的存儲、運輸等單項活動轉為提供采購、運輸、倉儲、包裝、配送等全面的物流服務。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組織的物流配送中心與生產、銷售企業的縱向聯合,通過供應鏈下游向上游提供訂單的方式反映市場需求,很好地調節季節性、地域性等問題,與傳統農產品物流體系相比,流通環節較少,更利于掌握市場信息,調整供需平衡,減少流通過程中的損耗,極大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
3.5不斷完善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設
信息流是帶動整個物流系統運作的動力, 完善的農產品物流信息系統有助于市場需求信息在各接點的準確及時傳遞, 一方面保證農業生產的計劃性,降低經營風險;另一方面通過網上訂單等方式,節省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因此廣西要加強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硬、軟件設施投入,提高網絡質量;對現有的農業網絡進行整合,協調各地獨立的信息系統,改變小而散的局面,從而建立起完善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發布體系,構筑物流信息和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總之,要充分發揮和利用廣西農產品資源優勢,建立具有產品優勢的農業特色經濟,就必須強化廣西農產品物流能力,以期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強廣西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廣西農村經濟發展。 [科]
【參考文獻】
[1]廣西統計信息網.2011年廣西農業經濟效益提升增加值總量超2000億元--2011年廣西農業農村經濟形勢分析及2012年展望.2012.02.22.
[2]劉素玉,張麗娜.欠發達地區發展現代農產品物流的問題與對策[j].市場論壇,2011,(10).
[3]隋博文,王景敏.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農產品冷鏈物流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