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外界矚目的中外運新戰略布局終于浮出水面。
5月26日,中國外運集團總裁趙滬湘在廣東南海舉行的珠三角物流網絡推介會上首次向本報記者透露,正式的戰略方案將會在上半年對外公布。
據趙滬湘介紹,新戰略在原有9大業務的基礎上,將其細分為核心業務和支持性業務兩部分。其中,核心業務將包括貨代、船代、快遞和合同物流,而包括倉庫和碼頭、集裝箱運輸等業務會放在支持性的業務上。
很明顯,趙滬湘此次徹底撇清了之前關于中外運放緩甚至放棄快遞業務的流言。而對于“中外運將與招商局合并”的說法,趙滬湘表示:“到目前為止,上級領導并未交給我這方面的任務,我在招商局的職務也已經免除了。”
首次進行業務分類
趙滬湘向本報透露:“關于中外運戰略的制訂,我們從去年的7月就請了麥肯錫做咨詢,目前方案已經提供給我們,我們正對這些方案和意見進行討論和細化,在完成集團層面上討論后,現在也完成了咨詢所有省公司的意見。”
據了解,此次中外運花巨資請麥肯錫所做的咨詢報告是在兩個月前完成的。
對于新戰略,中外運廣東公司總經理秘書李濤表示:“對于中外運這樣擁有40多家子公司、1000多家經營實體的大型央企來說,沒有清晰的發展戰略勢必將使中外運難以協調發展。”
對麥肯錫的這份報告,趙滬湘最滿意就是雙方在業務分類上形成的默契。“最大的收獲是把業務分成了幾類,以前沒有明確地分核心,所有業務都是并駕齊驅地推進。現在講核心業務和支持性業務,這是和麥肯錫反復溝通的結果。”
按照雙方最終達成的意見,中外運未來的業務分成核心業務和支持性業務兩大塊,核心業務包括貨代、船代、快遞和合同物流,支持性業務則包括堆場、倉庫和碼頭及集裝箱運輸等其它業務。
“我們把合同物流提到我們核心產業的地位上。以前并沒有把合同物流作為一個核心主營的業務去推。”趙說。
據趙透露,最近中外運廣東公司就成功攬下了中海殼牌的固體合同物流一事。
實際上,在1998年,中外運也曾花巨資請北京君創咨詢公司制定過戰略報告,“那次主要是從公司的管理制度上進行咨詢,完成了從一個傳統的國有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中外運一位內部人士說,而這次則主要是從業務上進行戰略定位。
在1999年,經過咨詢定位后的中外運迎來了發展中的轉折點,制定了《中國外運集團發展戰略綱要》,成功實現了由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轉變。這一次,中外運再次迎來發展中的另一個拐點。
業務版圖輪廓
在這份耗時近一年的麥肯錫報告中,對中外運的各項業務前景都有比較清晰的分析。
“對貨代業務,麥肯錫認為中外運最重要的是要轉變觀念,不再把船東當‘衣食父母’,客戶才是‘衣食父母’。”參與過討論的中外運內部人士說,以前只是幫客戶找船,現在不光要找船,還要為客戶設計合理的運輸一體化方案,包括拖車、報關等服務。
據了解,貨代業務雖然利潤率并不高,但是其經營收入可以帶來強大的現金流;而船代業務,盡管增值服務不多,但是利潤率比較高。
“合同物流歸在核心業務這塊,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需要為其設計出個性化的物流方案。”上述內部人士分析。
中外運的快遞業務被外界認為是最為敏感的一塊。“麥肯錫報告中,依然把快遞業務列為朝陽產業,中外運不只會繼續發展國際快遞業務,也會加快占領國內快遞業務的市場。”
中外運前任總裁張斌在任時,曾對快遞情有獨鐘。為了搶奪這塊市場,張斌一方面通過旗下的外運發展洽購川航集團49%的股份,同時還試圖買下申通快遞51%的股份。但張的 “下課”讓收購停滯不前,因此外界猜測其繼任者會不會放緩甚至放棄這塊業務。
“我們為什么要放棄?”趙滬湘5月26日反問本報記者,“我們本身在這個產業里面有自己的優勢。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網點的布局發展都挺快。”
對于是否繼續收購民營企業申通,趙沒有正面回應,只是表示:“收購和兼并企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發展方式。”
作為中外運快遞業務的另一極,國際業務同樣處于一個敏感的時期。
去年底,由于國家的開放政策,UPS、TNT相繼與中外運分手而獨資,僅剩下DHL與中外運保持合作關系,業界都認為DHL“放單”只是時間問題。
“目前沒有一點所謂分手的跡象。”趙透露,今年2月7日,DHL全球貨運代理亞太總裁藍希德訪華時拜訪了中外運。
中外運敦豪目前在國內占據著國際快遞39%的市場份額,依然排名第一。
據了解,中外運目前已啟用全國貨代業務的信息平臺,這是中外運花4000萬巨資請惠普公司設計完成的。
至于倉庫、碼頭和汽車運輸等被劃到支持性業務,前述的內部人士分析,支持性業務屬于中外運的資產型業務,是接下來的投資重點。
據了解,此次南海九江碼頭的收購及后續的投資,中外運將耗資超過6億元,而在4月份收購天津集裝箱堆場也花掉了2.3億元。
“中外運今年將投資25億元,其中一半資金將用于堆場和碼頭的建設和收購中。”中外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建衛5月26日表示。
打破行政分區
趙滬湘同時透露,這次麥肯錫對中外運的重新定位還不只是局限在業務分類。“麥肯錫在組織經營架構上也給了我們一些咨詢意見。”趙說。
趙承認,目前經營主要是按行政區域來劃分的,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從今年開始,開始注重進行架構的重組。重組的目標是集約化、專業化的經營。
“收購九江碼頭后,中外運在珠三角的碼頭已形成了網絡,今年我們在珠三角還會有動作,在長三角以及渤海灣地區,也會有進一步的投資,綜合計算,投資總額將達25億左右。這是中外運打破長期以行政區劃分為核心的經營格局、實現以沿海重點城市為龍頭、向內地輻射的起始點。”張建衛同樣表示。
與此同時,中外運將進行法人治理結構的改革。
“中外運是國資委十六家改革試點企業之一。董事長苗耕書以前是五礦的董事長,實際上,他是一個外部董事。目前我們正在建立董事會,董事會建立起來后,外部董事將比內部董事還要多。”趙滬湘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