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魚得水
經過多年局部信息化實踐,再結合企業發展戰略研究信息化的總體方案,雙匯軟件公司提出了以雙匯集成智能信息系統(ShinewayIntegratedIntelligentInformationSystem,簡稱SHINEWAY-I3S)為核心的雙匯集團信息化總體建設方案。
所謂集成智能信息系統,就是大型集團類企業的完整強健的數字神經系統。它以基于數據倉庫的分析系統為大腦,以計算機網絡為信息傳輸神經,連接企業的各個管理單元,形成一個和諧運轉、反應敏捷的有機體。
針對雙匯的產業鏈特征,這套系統規劃了四個至關重要的應用子系統(如圖1所示),它們是ERP系統、CRM系統、物流管理系統和供應鏈管理系統。由于采用100%純Java技術,系統將可以輕松地運行于各種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平臺。現在,客戶已經可以通過手機、PDA以及其它任何移動數字終端與系統對話。
另外,整個系統被設計為B/S運行模式的四層架構體系,可以隨意擴展服務器,滿足不斷開店的要求。而采用其它架構的管理軟件則無法做到這點,在安全性上也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當雙匯集團的業務量增長到一定程度時,只需增加應用服務器,借助負載均衡系統即可提升系統吞吐量,提高響應速度。數據庫服務器也可以在需要時加以擴展,提高處理能力。
這樣一來,業務部門的工作量、管理力度、細度和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以前70多人管幾十個門店還忙得焦頭爛額,現在4個人管近300家門店卻井井有條。目前雙匯集團的近300家連鎖店已全部實現了訂單自動生成、自動上傳、自動分類匯總、自動配貨處理、網上盤點等,以往每月一次的盤點現在可以隨時進行。這為“十五”末雙匯商業公司擴張到2000家連鎖店、建設七大區域配送中心的規劃,在管理技術方面提供了支撐。
而基于互聯網的分銷管理系統,使雙匯實現了網上訂單處理和自動匯總,時間由原來的1天縮短為幾分鐘,配送周期縮短了2天,提高了產品新鮮度。而且還能摸清各地實時庫存,避免盲目訂貨造成的損失,庫存積壓也大大減少了。此外,集團總部對各個分公司、辦事處的財務控制加強了,管理效果非常明顯。
2001年雙匯軟件公司設計開發的“雙匯生豬屠宰線實時質量跟蹤監控系統”,實現了屠宰線全程質量監控和跟蹤,使每頭豬平均降低采購成本約6元。按每天屠宰量5000頭的保守估計,每年節約成本約1080萬元。系統提供的管理監控功能,也使屠宰生產線的計算機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平均掉耗至少降低了1%。
實施雙匯軟件,使雙匯集團的擴張之路走得格外輕松。劉小兵對萬隆的“信息化戰略”佩服有加,而萬隆慶幸的則是選對了伙伴。任何信息化項目都不是一次性的投入,系統維護、服務的費用等不可預計的成本,會隨著項目實施的不斷深入而增加。因此,實施信息化一定要選擇成熟的團隊,得到的產品應是供應商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的結晶。
而作為雙匯集團下屬企業的雙匯軟件,在成功打造了母體的供應鏈后,也開始嘗試對外發展了。2003年,雙匯軟件與山東德農農資超市有限公司簽約,該公司是上海德隆國際戰略投資有限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在農村市場開展商業流通和連鎖零售業務。目前德農農資超市在山東設立了11家分公司,所開店鋪已達400余家,預計2004年將開始在江蘇、河南、河北地區陸續開店,并計劃2006年在全國10個農業大省建立各級連鎖超市和便利店,完成其戰略布局。
德農項目是重心開始轉向外部市場的雙匯軟件大施拳腳的好機會。劉小兵說:“我們會在做好雙匯集團信息化的前提下,為任何有需求的企業提供一流的服務。”
頁次:2/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