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轉型物流運作
供應商送貨同儲存型物流先預檢,預檢通過后方可進行驗貨配貨;供應商把中轉商品卸貨到中轉配貨區,中轉商品配貨員使用中轉配貨系統按商品再路線再門店的順序分配商品,數量根據系統配貨指令的指定執行,貼物流標簽。將配完的商品采用播種的方式放到指定的路線門店位置上,配貨完成統計單個商品的總數量/總重量,根據配貨的總數量生成進貨單。中轉商品以發定進,沒有庫存,多余的部分由供應商帶回,如果不足在門店間進行調劑。
3種不同類型的中轉商品的物流處理方式:
不定量需秤重的商品。
——設定包裝物皮重。
——由供應商將單件商品上秤,配貨人員負責系統分配及其他控制性的操作。
——電子秤秤重,每箱商品上貼物流標簽。
設定門店配貨的總件數,匯總打印一張標簽,貼于其中一件商品上。
定量的小件商品(通常需要冷藏)。
——在供應商送貨之前先進行虛擬配貨,將標簽貼于周轉箱上。
——供應商送貨時,取自己的周轉箱,按箱標簽上的數量裝入相應的商品。
——如果發生缺貨,將未配到的門店(標簽)作廢。
加工型物流運作
生鮮的加工按原料和成品的對應關系可分為兩種類型:組合和分割,兩種類型在BOM設置和原料計算以及成本核算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在BOM中每個產品設定一個加工車間,只屬于惟一的車間,在產品上區分最終產品、半成品和配送產品,商品的包裝分為定量和不定量的加工,對于秤重的產品/半成品需要設定加工產品的換算率(單位產品的標準重量),原料的類型區分為最終原料和中間原料,設定各原料相對于單位成品的耗用量。
生產計劃/任務中需要對多級產品鏈計算嵌套的生產計劃/任務,并生成各種包裝生產設備的加工指令。對于生產管理,在計劃完成后,系統按計劃內容出標準領料清單,指導生產人員從倉庫領取原料以及生產時的投料。在生產計劃中考慮產品鏈中前道與后道的銜接,各種加工指令、商品資料、門店資料、成分資料等下發到各生產自動化設備。
加工車間人員根據加工批次加工調度,協調不同量商品間的加工關系,滿足配送要求。產品入箱貼外箱物流標簽,由流水線輸送到成品待發區,待發區將產品按路線和門店放入籠車。在加工過程中記錄車間之間原料成品轉移,投料的記錄計量,完工的記錄計量,這些計量都通過車間的電子秤聯網系統,自動紀錄數據并返回到業務系統中。加工的包裝機械自動實現商品的檢貨分檢,業務系統從包裝系統中采集加工結果,并對結果進行處理與核對,最終形成各門店的實配數據。在加工完成后需要對原料和成品的耗用進行試算平衡,檢查異常。各商品成本核算使用耗用原料的成本全額分攤到產成品/半成品中,計算完工產品的成本,同時按照標準的BOM表和實際的加工計算加工得率(損耗率),并形成投料對照表,供考核用。
配送運作
商品分撿完成后,都堆放在待發庫區,按正常的配送計劃這些商品在晚上送到各門店,門店第二天早上將新鮮的商品上架。在裝車時按計劃依路線門店順序進行,同時抽樣檢查準確性。在貨物裝車的同時,系統能夠自動算出包裝物(籠車、周轉箱)的各門店使用清單,裝貨人員也據此來核對差異。在發車之前,系統根據各車的配載情況出各運輸的車輛隨車商品清單,各門店的交接簽收單和發貨單。
商品到門店后,由于數量的高度準確性,在門店驗貨時只要清點總的包裝數量,退回上次配送帶來得包裝物,完成交接手續即可,一般一個門店的配送商品交接只需要5分鐘。
頁次:2/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