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的話題,是一個最新的話題。物流科學逐漸形成的過程中,庫存曾是主要的研究對象,“庫存是企業的癌癥”,許多經營者,把庫存的危害性上升到驚人的高度,從一開始的經濟批量(EOQ)方法,派生出定期定貨、定量訂貨、基于巴累托曲線的ABC分析以及重點管理,都是希望能夠通過各種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體制來使庫存大幅度降低,使庫存成本下降,同時增加資金周轉、提高資金效率。在微型計算機作為一種管理工具廣泛應用之后,借助于信息技術,各種涉及庫存和針對庫存的軟件,從更高層次進行資源統籌計劃和管理方式便應運而生,現在在發達國家制造業廣泛采用的資源計劃系統(MRP),以及在這個系統基礎之上多方面的延伸,例如DRP、LRP、CRP、ERP,其實,其最終的表現形式,仍然是和庫存有關,人們的現代管理思想和方法借助于計算機手段,可以從依靠庫存對生產的保證轉變為依靠先進的管理和計算機手段對生產進行保障。
關于零庫存生產方式。追求零庫存,曾經是企業家的一種幻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在科學技術的有力支持下,零庫存在很多領域得到了實現,尤其在信息時代,企業在廣泛地追求零庫存。生產過程中的零庫存有兩種代表形式:
一種是在連續的甚至封閉式的工藝過程中,整個工藝過程處于能動的、無縫銜接的運行狀態,化學產品的生產方式可以說具有代表性。問題是庫存經常出現在生產工藝過程的兩個端部,對于獨立的、大規模生產的企業而言,還沒有辦法完全解決。
另一種是制造業,20世紀初期,“福特制”傳送帶生產方式把制造業局部工序依靠傳送帶連接成一個系統,傳送帶式的生產,使原來相隔離的工序,實現了無縫的銜接,實際上在這些局部領域實現了零庫存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在經濟全球化的社會環境中,需要全程的、甚至全球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上一道工廠要保證下一道工序的零庫存,一直層層推進到最終的工序,這是當前企業要下大力氣解決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從企業的外部來講,最初只是用批量方法,以后在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技術共同的努力之下,出現了諸如配送方式、“門到門”方式以及這些方式進行社會化運作的第三方物流,乃至發展到現在最先進的供應鏈系統。
從企業內部來講,就是看板方式、水龍頭方式、有效的資源管理系統、準時方式和精益方式。
一般來講,在一個生產企業內部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封閉系統,因此它的可控性應該是很強的。在這種情況下,實施精確的計劃,實現無縫銜接應該是比較容易的事情。精益思想和精益生產方法的成立就是基于這個前提條件。
相對而言,在社會流通領域隨機因素是極大的,系統尤其要面對市場和用戶的不斷變化,這是由開放性所決定的,因此,它的可控性顯然要差得多。雖然準時的思想、精益的思想是可以探討和借鑒的,但要做到像工業企業內部那樣精確是很困難的,有的方面也不應該過分追求。
其主要原因,無論企業內部還是社會流通領域,實現庫存大幅度降低、實現零庫存是要付出代價的,零庫存本身的庫存成本很低,但是實現零庫存的運作系統,則需要有一定的成本甚至相當高的成本,這是我們千萬不能忽視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