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90年代興起的物流園區建設熱,反映了從政府到企業對物流業發展的極大熱情,對推動我國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也應看到,物流園區建設熱所隱含的投資饑渴癥、過度夸大物流業的支柱作用等方面的負面影響。
一、什么是物流園區?
目前,物流園區的概念在國內物流界還沒有得到清晰、準確和統一的界定。一般情況下,人們是把它和綜合物流中心等而視之的。日本的"物流團地"似乎與它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按照現代漢語辭典的解釋,所謂園區,是"某項事業建設的基礎",或是"建設某項事業基礎的地方"。由此推論,所謂"物流園區"就是建設物流事業基礎的一個特定區域。除此而外,界定物流園區的概念,還應該考慮它具有的有別于其他的特殊個性,即它的獨立專業性和社會公益性。
日本在70年代規劃城市發展的時候,在城市周邊地區確定了若干集約運輸、倉儲、市場、信息、管理功能的物流團地,對于整合市場、實現低成本經營起到了重大作用,成為支撐日本現代經濟的基礎產業,很多日本企業也從中受益。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物流的專業化、社會化已經成了社會分工的必然趨勢。為了追求社會總成本的降低,物流領域與生產領域逐步分離,一些大的生產廠家,已經很難明確產品的集中生產園區。某一種產品可能有許多不同的零部件生產地,出現了分類生產的傾向,為了使物品能在生產園區和部件引進地之間及時準確地運送,必須要有專業物流企業來支撐。物流園區的產生就是適應了這種社會分工的需求。 一般來講,物流園區的獨立專業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物流園區,原則上不單獨發展制造業;另一方面,在物流園區的服務半徑內,原則上不應該再發展分散的自用型物流業。在充分發揮物流園區的整體功能的條件下,盡可能地減少重復投資造成的浪費。物流園區的公共公益性是它不同于自用型物流中心的另一個特征。以公共公益為特征的物流園區面對的客戶更廣泛,服務輻射的半徑更大,規模更大,配套服務的綜合性更強。從這個意義講,物流園區的產生,不僅可以提高物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而且更有利于提高物流行業的資源利用效率。
二、物流園區所具備的基本功能:
1.集約瓦補功能
物流園區首先要有量上的集約,要有一批物流企業在此集中經營。從這個意義上講,物流園區應該可以被視作一個物流業的開發區。當然,量上的集約并不意味著經營項目上的趨同,而要注重業內的分工細化。在這方面,可以借鑒日本物流團地的經驗:搞倉儲的不搞運輸;跑長途的不做市內配送,千方百計把本企業的專業特色顯示出來,把本企業的專業運作成本降下來,把規范服務搞上去,以此來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非本企業專長的業務,其運作成本肯定比專業公司高,應該轉讓給專業公司去做,以實現優勢互補,形成集合優勢。此外,它在技術、設備、規模管理上也應該有非常強的集約功能。
2.綜合運作與轉運銜接功能
物流園區在實現集約功能的同時,還應該體現其綜合的功能,如深圳平湖物流園區的功能定位就是五位一體,即市場信息、現代倉儲、專業配送、多式聯運和市場展示及交易,以實現產業運作的配套化和系統化。物流園區的綜合功能還應該體現在發揮有效銜接作用上,主要表現在要實現公路、鐵路、河運、海運等多種不同運輸形式的有效銜接上。作為綜合特點非常強的物流園區,應該是各種不同物流線路的公共交匯點、一體化的一種結點。那么在這里面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或者采用最先進的技術、最好的管理辦法,來實現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等運輸形式的有效轉換。
綜合功能的另一方面是商流與物流的統一。由于我國目前對物流的認識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差距,物流企業的利潤相對較低,提供的服務中增值部分少。因此,在建設園區的同時,應該增加其中商業設施、會展中心、大型批發市場等,利用市場的"造市"功能來拉動物流需求,帶動物流業的發展。
3.指揮功能
綜合性、大規模的物流園區,同時也是指揮、管理和信息的中心,通過園區將信息集中,達到指揮調度的功能。
4.輻射、拉動功能
作為一個物流園區,它的服務區域不能僅僅按行政區域來劃分,而應該考慮它自身的輻射、拉動半徑,這個半徑很可能不再局限于某個行政區域,而是一個經濟區域。
5.其他功能
作為一種公共事業,物流園區除了承擔以上功能之外,還應該在軟件建設方面、物流平臺開發上發揮應有的創新作用。比如,信息系統的構筑、專業人才的培養培訓、產業政策的研究制定、物流理論的研究探討等等。
三、物流園區建設的優勢
1.整合現有資源,引入現代機制
通過引進"第三方物流"的產業組織形式,建立現代物流企業,以及將傳統的儲運企業轉變為現代物流企業,即:從整合現有物流資源入手建設物流園區有利于促進現代物流業的形成,提高物流社會化程度,為企業優化物流系統提供市場環境。通過物流園區的建設和新型物流服務的開發,喚起中小工業、加工企業潛在的物流需求,鼓勵其將物流職能從生產經營中剝離出來,由專業物流公司提供規模化的物流服務,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對中小工業企業來說,第三方物流能夠規避自身在物流上的劣勢,充分發揮其在生產制造方面的優勢。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應提高現有設施、設備條件,樹立新型物流意識,進行專業化、現代化的物流運作,降低物流成本。在工業園區的規劃中,可通過入駐典型物流企業,發揮園區物流系統的作用,吸引優秀工業企業入園。
2.通過物流園區,帶動產業鏈的發展
物流園區的一個重要功能是集聚效應,通過集聚擴大了企業的商圈,增加了交易的機會。同時,通過物流園區將零散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將產業發展鏈條中的采購、供應、會展、銷售、客戶服務以及交易結算、物流、信息反饋等各項功能集中在一起,充分發揮其經濟集聚作用,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經營效率,不僅使本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得以提升,還能夠帶動產業鏈條上的相關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物流園區的建設對整合流通產業鏈、提升流通業整體水平、促進產業快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3.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從以往工業園區的實踐經驗看,吸引企業和資金入園,提供優惠政策是一方面;提供適合企業發展的優良園區環境(基礎設施、物流系統)是更為重要的另一方面。完備的基礎設施和物流系統的支持能夠使入園企業降低運營成本,增加企業效益,這會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使企業獲得更強的綜合競爭能力。因此,在園區的規劃中,基礎設施和物流系統建設規劃是極為重要的部分。
通過園區的物流、配套基礎建設的完善吸引投資,改變過去僅依靠優惠政策吸引投資的方式。從國外發達國家現代產業的發展模式可以看出,發達國家在核心產業建設之前,相關的物流產業設施以及其他相關配套設施就已經初具規模,使入駐園區的企業大幅度減少對配套基礎設施的投入,縮短生產準備周期,降低物流成本。
4.改善城市環境
通過優化整合現有零散資源,發揮園區系統、集散、整合的優勢,采用統一發展的模式,以利于生產、方便生活、優化交通、改善環境、滿足城市功能發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城市形象,成為城市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各國和各城市的實踐來看,在轉化的過程中,城市規劃的重要性將會越來越清楚地顯現出來,并且規劃的先進程度將直接影響城市的進一步發展速度。隨著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改善,物流作為城市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園區的建設,政府統一規劃,將分散工業及物流設施整合進園區內,重新定位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樹立一個全新的城市形象。
四、建設物流園區應注意的問題
物流園區在建設過程中要充分進行論證,要在對現有基礎設施、交通條件、企業需求等調查基礎上統一進行規劃。因此,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園區要定位準確。要重視流通的作用,即商流、物流、信息流對園區發展的作用,以市場拉動需求、集聚人氣。
2.經營的多元化及配套設施的完善。由于園區建設的長期性和投資回收周期長,因此,在建設初期可采取多種經營方向回收投資成本。同時,在園區的設施配套上,要為入駐企業提供良好的環境。
3.與政府規劃的協調。物流園區的建設是城市功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初期規劃時一定要與當地經濟發展規劃相協調,否則將會出現重復建設、浪費土地資源的現象。
4.對入駐企業要進行甄別,要對土地的使用嚴格控制。從國內目前物流園區建設過程中發現,盡管大多數企業投資物流設施是以推動物流業發展為目的,但也有個別企業或集團以土地炒作為目的。因此,在審核入駐企業資質時要嚴格把關,要對土地的使用以及建筑物的形式等提出要求,以保持園區土地的充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5.在政策的制定上要有具體措施,特別是如何給物流企業提供寬松的經營環境。從目前我國物流園區政策實施上,還存在入駐政策相對寬松而企業經營、特別是物流企業經營環境急需提供支撐保證的現象。這種狀況如不解決,將影響物流企業的健康發展。
6.在網絡布局上要注意區域中心與局部中心的關系,要從網絡、系統方面進行規劃。物流是一個大系統,物流園區規劃也應該從系統的角度、從本地區與周邊地區物流需求關系的角度進行,否則將是整個系統達不到最優,反過來也會對本地區的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7.在規劃時要從物流需求管理(LDM,log istics dem an d mana ge ment)的角度進行考慮。LDM是TDM(交通需求管理)思想在物流業的體現。既要根據需求的變化不斷擴充設施,同時也要對需求進行分析,某些需求需要抑制,某些需求需要重新整合。如果一味地毫無節制地滿足需求,則會陷入越建設施越滿足不了需求的怪圈。所以,物流需求管理已成為當前物流界急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8.在信息系統的建設上要明確功能目標,通過系統建設真正實現物流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根本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