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位于倫敦的環境調查機構(EIA)和聯合國環境署(UNEP)聯合公布的風險評估報告確認了HCFCs非法貿易的存在以及如果缺乏檢查將導致更嚴重的后果。隨著發展中國家淘汰HCFCs進程的開展,其背后的黑色貿易將打亂蒙特利爾議定書的承諾。
該報告顯示,在最近十年間,HCFCs的消費增長了2倍,從而導致基準線的確定遠高于CFC的淘汰。HCFCs的市場份額非常巨大。在90年代中期,全球CFC消費量的峰值在189,000MT/年。目前,全球的HCFC消費量為641,331MT/年,仍在不斷增長。CFCs的非法貿易峰值大約占合法貿易的20%。如果套用在HCFCs,其結果是非常可怕的。
在過去的十年間,第5條款國家(發展中國家)的HCFCs的生產量增長迅速,尤其在中國和印度。這些國家的HCFCs的生產量在2004年首次超過了發達國家。中國最具代表性,1997年生產了1,500ODP噸的HCFCs,2009年增長到28,500ODP噸。在2002年-2007年期間,中國HCFCs生產和消費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28%和26%。從2015年1月1日起,歐洲將全面禁止空調設備使用HCFCs。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發達國家將在2020年淘汰生產和使用。2010年已經完成75%的削減(基準線),2015年達到90%的削減,保留0.5%用于維修,直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和印度仍有10年的時間完成淘汰目標。
R22是空調和制冷設備中主要使用的HCFC制冷劑,同時,包括HCFC的混合物也在淘汰之列,如R410A,R401B,R402B,R406A,R408A和R409A,以及用于發泡的R141b。據悉,相關媒體報道還提到了2009年關于所謂“回收再生”的HCFC22出口到歐洲國家,但原產國并沒有相應的合法的HCFC回收工廠存在。每天有最多10艘小船從歐洲邊境港口運載少量的HCFCs到南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