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荊楚網-楚天金報
還沒有找到“下家”,卻毅然決然離職,剛剛開年,就職于漢口建設大道一集團公司的郭淑宜來了個“瀟灑走一回”。人際關系、發展前途等一系列壓力襲來,而一周前竟與客戶爭吵,上司的批評,成了徹底讓郭淑宜辭職的導火索。
不考慮后路,決然辭職,是沖動還是瀟灑?記者在近日的采訪中了解到,時下這樣的“裸辭”現象在職場并非稀有,是壓力太大,還是機會太多,或是現代白領對工作價值觀的多元化?而“裸辭”究竟給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和結果?
A、享受型:清空壓力從頭來
昨日早上9:00,當記者如約撥通郭淑宜的電話,她告訴記者自己剛剛起床。“自由”是她現在生活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形容詞,當記者問到她是否后悔辭職,郭淑宜表示“談不上”!“完全是混日子,沒有一個性價比合適的薪水,也別談什么前途,辭職不是沖動,就是我不想工作了,這個跟工作地點甚至薪水都沒有關系。”郭淑宜介紹,近一個月,她不用穿刻板的職業裝,不用擠車擠電梯吃盒飯,不用考慮未來,腦子放松,不再焦慮失眠。而當下的收入來源,便是炒股票,雖然近日行情不理想,但總體沒有虧損,相比之下,性價比比上班高得多。
當記者問到,宅在家中是否會斷絕社會交際,導致封閉自己?郭淑宜稱,單純從工作上,即使以前公司的工作內容,大多數都可通過網絡、電話等完成,坐班只是種形式,即使去公司上班,一天時間大多貢獻給了“堵車”,效率并不高。辭職以來,每日在網上與各路朋友依然保持著聯系,信息也并不封閉,至少暫時階段,感覺“并無大礙”。“我知道,即使找好公司跳槽,干不了多久,還會出現同樣的問題。”郭淑宜說,她現在將工作競爭、房貸車貸、未來規劃等全部“放空”,只為了讓自己“清凈”一下,冷靜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更清楚考慮未來發展方向,雖然有時想想今后,有些迷茫,但還是更想“享受當下”。
B、后悔型:簡歷空白心慌慌
3天前的一場面試,讓26歲的趙偉卡了殼,盡管準備了一天,但簡歷中間一段空白期,仍讓他有些心虛。去年11月,趙偉因一場不合時宜的“辦公室戀情”倉促辭職,賦閑在家,開年“出山”求職,卻遭遇尷尬。
在三日前,一家倉儲物流公司的面試現場,趙偉遞交的簡歷上,將在前一家公司就職時間延長至今,也意味著他還未辭職,當考官簡單問了幾個業務問題,提起趙偉前上司的名字,稱認識,甚至簡單向趙偉詢問上司近況,這頓時讓趙偉有些“忐忑”,圈子太小,辭職的空白期,還真的難以填補。
“在家呆了三個多月,再不出來,人就廢了。”提起當時瀟灑辭職的感受,趙偉告訴記者,剛辭職那個時候,覺得輕松痛快,但越來越沒有底,最近甚至開始后悔,有些事情堅持一下就過去了。開年求職的情況是,工作閑置了三個月,有點生疏,高不成低不就,投了二十份簡歷,參加過八次面試,薪水從1600元至2500元不等,但無論從崗位還是薪水上,相比以前都有差距,目前對于他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調整心態,重新出發。“人在職場,總是有一些精氣神的,一旦熄滅再重新起步,總要面臨被動局面,現在感覺,對于發展是不利的。”趙偉說。
C、理智型:“裸辭”是一種姿態
你有“裸辭”的經歷和勇氣嗎?
當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一些白領時,不少人打趣道:“有沖動,無行動!”
“我總有不顧一切辭職的念頭,但是現實中這么多東西要買單,何況只要上班,生存在社會上,就有各種壓力,有時只能用辭職的念頭來安慰一下自己。”就職于武昌一家國企的陳蘋這樣告訴記者,但同時有些擔憂地表示,不找下家就辭職休息的念頭,從起初的一年幾次,漸漸到現在的一兩個月幾次,沖動真怕變成了“行動”。
漢口一家畫廊老板“羅嗦的熊貓”告訴記者,自己創業之前,有過三次“裸辭”的經歷,最長兩個月,最短三個星期,感覺不錯。“裸辭”也是一種姿態,并無絕對正確或錯誤,關鍵看個人的現實狀況、個性等因素,若經濟條件許可,或現實負擔不重,完全可在一定范圍和限度內,遵從內心的意愿和需求,進行調整和休息,這也許才會獲得真正的灑脫和自由。而不考慮現實因素,逃避職場問題,則對自我發展是種挫傷。
“無論‘裸辭’還是跳槽,其前提,還是得看是否有個人規劃,否則只會越來越被動。”“羅嗦的熊貓”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