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組織編制的《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于12月3日正式對外發布,其中釋放出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的新信號。
上游:非常規開發成重點 嚴格探礦權退出機制
《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我國天然氣資源探明程度低,發展潛力大。加強勘查開發增加國內資源供應被列為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任務。
據統計,我國常規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為52萬億立方米,最終可采資源量約32萬億立方米。在非常規天然氣方面,我國有豐富的煤層氣資源。埋深2000米以淺的煤層氣地質資源量約36.8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約10.8萬億立方米。我國頁巖氣資源也比較豐富。據初步預測,頁巖氣可采資源量為25萬億立方米,與常規天然氣資源相當。
“‘十二五’規劃中多處提到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發的重要性,顯示了國家對非常規天然氣的高度重視。”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錢莉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我國天然氣勘查領域缺乏競爭,存在一定程度的“占而不勘”現象。針對這一問題,規劃提出建立完善天然氣勘查開發促進機制,推動天然氣探礦權、采礦權競爭性出讓制度,嚴格探礦權退出機制。
對此,專家普遍表示支持。中石化有關專家表示,目前我國有30%-40%的油氣區塊投入不足,按規定我國油氣區塊年均勘查投入要達到每平方公里3萬元人民幣以上。長期投資不足的區塊應要求其作業方退出,重新公開招標,給其他市場主體提供參與機會。
中游: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有望提速
從中游環節來看,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已成為制約我國天然氣應用的瓶頸。長期以來,我國天然氣主干管網系統尚不完善,部分地區尚未覆蓋,區域性輸配管網不發達,特別是儲氣能力建設嚴重滯后,目前儲氣庫工作氣量僅占消費量的1.7%,遠低于世界12%的平均水平。
針對這一弊病,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強天然氣管網、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及儲氣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期間,我國新建天然氣管道(含支線)4.4萬公里,新增干線管輸能力約1500億立方米/年;新增儲氣庫工作氣量約220億立方米,約占2015年天然氣消費總量的9%;城市應急和調峰儲氣能力將達到15億立方米。
“如果不解決輸送問題,中國的天然氣項目可能很難吸引廣泛的投資。”香港明遠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譚兆東表示,目前我國油氣管網主要是由中石油等國有大型石油公司控制,未來政府應該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參與油氣管網建設。
根據規劃透露的信號,“十二五”期間,國家可能會引進多元資本加入到基礎設施建設當中,讓更多企業能夠參與進來,以保證天然氣管網建設取得實質進展。
下游:引導天然氣高效利用 氣價改革或穩步推進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預計我國年均新增天然氣消費量超過200億立方米,到2015年達到2300億立方米。與此同時,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在不斷增加,供氣安全問題需高度關注。2010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超過15%,預計2015年超過35%,這將給我國能源安全帶來新的挑戰。
因此,在強調增加國內資源供應的同時,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按照“量入為出”的原則有序開發市場,推進天然氣消費結構優化調整,引導天然氣高效利用。
東方油氣網天然氣分析師呂穎表示,我國天然氣供應對用戶實施分類管理。2012年12月1日起最新實施的《天然氣利用政策》在用戶分類方面進一步優化,其中,車用天然氣和船用天然氣被重點提及,體現了天然氣對傳統汽柴油替代的政策引導方向。
此外,價格杠桿也是引導天然氣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規劃提出,加快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充分發揮價格在調節供求關系中的杠桿作用。
“國內天然氣價格偏低,進口氣與國內氣價格倒掛等問題不利于引導天然氣合理消費。”中石油天然氣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天然氣出廠價僅高于美國,大大低于歐洲國家以及國情與我國相近的印度。我國從2009年開始從中亞進口管道天然氣,中石油每銷售一立方米管道天然氣至少虧損1元。
上述專家認為,天然氣價格改革已列入“十二五”期間資源產品價格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近中期目標將集中于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理順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建立并完善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推行差別化氣價等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