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能系指儲存于地球內部的能量,一方面來源于地球深處的高溫熔融體;另一方面源于放射性元素(U、TU、40K)的衰變。按其屬性地熱能可分為4種類型:①水熱型,即地球淺處(地下100~4500m)所見的熱水或水熱蒸氣;②地壓地熱能,即某些大型沉積盆地(或含油氣)盆地深處(3~6km)存在著高溫高壓流體,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氣體;③干熱巖地熱能,需要人工注水的辦法才能將其熱能取出;④巖漿熱能,即儲存在高溫(700~1200℃)熔融巖體中的巨大熱能,但如何開發利用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在上述4類地熱資源中,只有第一類水熱資源在中國已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

中國地熱資源分布概括(圖)
中國地熱資源按其屬性可分為三種類型:①高溫(>150℃)對流型地熱資源,這類資源主要分布在西藏、騰沖現代火山區及臺灣,前二者屬地中海地熱帶中的東延部分,而臺灣位居環太平洋地熱帶中。②中溫(90~150℃)、低溫(<90℃)對流型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帶如廣東、福建、海南等省區;③中低溫傳導型地熱資源,這類資源分布在中新生代大中型沉積盆地如華北、松遼、四川、鄂爾多斯等。這類資源又往往跟油氣或其他礦產資源如煤炭等處在同一盆地之中。上述三類地熱資源分布在我國不同地區,并與該地區的地質-構造背景密切相關。
面向21世紀,中國地熱資源開發主要是直接利用,大中城市有地熱資源的應優先列為詳細勘查與重點開發區,城市地熱供熱和地熱旅游則是首選開發的重點項目,以此帶動地熱的綜合利用。2000年全球地熱直接利用類型比例中地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