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斷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提質增效。一是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加強縣級改良站和基層奶牛配種改良站標準化建設,制定全市奶牛良種推廣計劃,加強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和良種登記工作,強制推行優質奶牛凍精,大力推廣性控凍精,加大胚胎移植示范推廣力度,加快改良步伐,優化群體結構。依托良種奶牛重點良繁企業,建立市級奶牛胚胎移植基地,發揮良種繁育示范作用,實現奶牛品質跨越式發展。到2010年,全市成母牛年均單產達到6噸,比2007年提高1噸左右。二是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全面落實《動物防疫法》,加強市、縣兩級動物衛生監督和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建設,完善鄉鎮區域動物防疫監督分站和村級協防員隊伍。把牲畜口蹄疫、布氏桿菌病和結核病作為防控重點,對口蹄疫嚴格實施強制免疫,定期開展布病、結核病監測,嚴格實施檢疫、免疫和淘汰撲殺措施,及時凈化牛群。三是完善質量安全監測體系。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加強市畜產品質量監測中心的裝備技術水平,建立和完善原料奶質量第三方檢測制度;在奶牛小區和集中養殖區設立檢測站,進行常規指標快速檢測;乳制品加工企業建立質量監控機構,進行自檢。通過建立覆蓋全市、層次清晰、職能明確的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實現原料奶和奶產品的優質化和安全化。四是完善飼草飼料供應體系。大力開發秸稈資源,擴大專用飼料作物種植面積,發展全株帶穗青貯,提高飼草飼料轉化率。因地制宜種植以苜蓿為主的優質牧草,提高鮮奶品質。鼓勵飼料企業開發適宜不同生長階段奶牛生產需要的專用飼料,搞好推廣應用,提高奶牛生產性能。在奶牛小區和規模奶牛場大力推廣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TMR)和生產性能測定(DHI)技術。到2010年,TMR使用量由2007年的13臺增加到50臺以上。五是完善風險保障體系。按照《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07)31號)文件精神,在總結奶牛互助保險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覆蓋全市的奶牛政策性保險制度,降低養殖風險,增強抵御重大動物疫病、自然災害等風險的能力,解除奶農的后顧之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責任落實。市政府成立市政府主管副市長為組長的奶業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包括農工委、發改委、財政、科技、國土、保監會、畜牧、農開辦等部門的負責同志,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畜牧水產局,負責全市奶業發展各環節的組織、協調和發展規劃的制定以及方案的具體實施工作,定期分析奶業形勢,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各縣(市)、區政府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全面落實行政領導負責制,把保持奶業穩定發展、避免大起大落作為重要任務,隨時關注奶業發展動向,妥善解決奶牛養殖、加工、市場、價格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各有關部門要強化大局觀念,結合各自職責和任務,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全力支持奶業工程建設。各縣(市)、區要把奶業發展列入考核目標,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及時通報有關情況,確保年度任務和總體目標如期實現。
(二)加強政策扶持。《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07)31號)在養殖補貼、政策性保險、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養殖農戶信貸支持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市政府從明年開始,每年安排奶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場)建設和良種繁育、質量監測、疫病控制等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補貼。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快完善配套措施,因地制宜制定具體政策,切實抓好落實。有關部門要規范程序,簡化手續,降低門檻,特事特辦,營造良好的奶業發展環境。對中央、省、市財政安排的農業產業化、農業開發、扶貧、科技等支農資金,要統籌規劃,集中使用,重點向奶業傾斜。國土部門要將畜牧養殖用地納入鄉鎮土地總體規劃,滿足規模養殖發展的需要。保監部門要指導有關保險公司積極開展奶牛政策性保險業務,不斷擴大覆蓋范圍。
(三)加強監督管理。要加強對原料奶收購價格的指導,探索建立原料奶質量第三方檢測機構,逐步實現優質優價,維護企業、奶農雙方利益。加強乳制品市場監管,建立完善監督檢查制度,嚴格標識標注管理,嚴厲打擊摻雜使假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探索建立“政府+協會+專家委員會”等形式的奶業協調服務機構,定期發布原料奶成本價格,完善價格形成機制,促進奶業快速健康發展。
(四)加強宣傳引導。加強乳制品營養功效和消費知識的公益性宣傳,普及營養知識,引導乳品消費。積極培養青少年、軍人、老年人等固定消費人群,強化乳品飲用習慣,擴大消費群體。順應城市居民消費需求變化趨勢,加大奶酪、冰淇淋、黃油等產品的市場推廣力度。大力開發適合農民消費的乳制品,不斷拓寬農村市場。積極培育奶業發展典型,總結推廣經驗,激發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二〇〇八年六月十日
河北省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頁次:2/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