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務部
5月5日,商務部正式對外發布了《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以下簡稱《規劃綱要》)。
《規劃綱要》客觀分析了藥品流通行業的現狀和問題,對行業面臨的形勢進行了深入剖析。同時,《規劃綱要》明確了行業發展的“十二五”時期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一是提高行業集中度,調整行業結構;二是發展藥品現代流通和經營方式,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三是規范藥品流通秩序,加強行業信用建設;四是加強行業基礎建設,提升行業發展水平。為實現《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保障《規劃綱要》的順利實施,商務部提出四項保障措施:一是加強政策引導,改善發展環境;二是加強理論研究,培養人才隊伍;三是發揮多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建立《規劃綱要》的實施制度保障。
附件:
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
(2011-2015年)
藥品是關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藥品流通行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提出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并對藥品流通行業改革和發展提出要求。為適應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促進藥品流通行業科學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合理方便,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綱要,規劃期為2011-2015年。
一、現狀與形勢
(一)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藥品流通從計劃分配體制轉向市場化經營體制,行業獲得了長足發展,藥品流通領域的法律框架和監管體制基本建立,藥品供應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多種所有制并存、多種經營方式互補、覆蓋城鄉的藥品流通體系初步形成。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萬多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2149家,下轄門店13.5萬多家,零售單體藥店25.3萬多家,零售藥店門店總數達38.8萬多家。2009年,全國藥品批發企業銷售總額達到5684億元,2000年至2009年,年均增長15%;零售企業銷售總額1487億元,年均增長20%;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藥品市場規模明顯擴大。
發展水平逐步提升。藥品流通企業兼并重組步伐加快,行業集中度開始提高。2009年,藥品百強批發企業銷售額占全國藥品批發銷售總額的70%。連鎖經營發展較快,連鎖企業門店數已占零售門店總數的1/3,百強連鎖企業銷售額占零售企業銷售總額的39%;現代醫藥物流、網上藥店以及第三方醫藥物流等新型藥品流通方式逐步發展,扁平化、少環節、可追蹤、高效率的現代流通模式比重開始提高。
社會作用不斷增強。2009年,全國藥品流通行業從業人員約400萬人,占城鄉商業服務業就業人數的5%;各類藥店提供銷售及服務約130億人次,較2005年增長33%,在方便群眾購藥、平抑藥品價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藥品流通骨干企業成為藥品儲備和應急配送主體,不僅確保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的藥品需求,而且有效保證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中的藥品供應。藥品流通行業對相關產業發展的帶動性增強,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顯現,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利益作出了重大貢獻。
但是,由于長期實行的以藥補醫體制等體制性弊端,以及藥品定價、采購和醫保支付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加上準入門檻較低、行業規劃管理欠缺、市場競爭不充分、執法監督工作不到位等因素,導致藥品流通行業存在以下突出問題:一是流通組織化現代化水平較低。藥品流通行業集中度低,發展水平不高,跨區域擴展緩慢。現代醫藥物流發展相對滯后,管理水平、流通效率和物流成本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二是行業發展布局不夠合理。藥品流通城鄉發展不夠平衡,發達地區和城市藥品流通企業過度集中,農村和“老、少、邊、島、漁、牧”等偏遠地區藥品配送網絡未能全面有效覆蓋,藥品可及性有待提高。三是流通秩序有待規范。藥品購銷領域各類違規經營現象比較突出。部分零售藥店出售假劣、過期等不合格藥品。部分中藥材市場存在藥材交易混亂、質量缺乏保障、市場管理缺位等問題。
頁次:1/5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