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養老險作為社保補充,正日益被市民所接受。但對于具體的險種而言,養老險有躉領、期領兩種領取方式,領取年限有終身領取和保證領取兩種方式,而領取起始年齡也有多種區分,客戶究竟該如何選擇呢?
定額期領取成首選
對于不同的人群,養老金領取方式是很有講究的。躉領是在約定領取時間,把所有的養老金一次性全部提走。這種方式比較適合退休后進行二次創業或者有諸如出國旅游等大筆支出預算的客戶。
太平洋人壽上海分公司客服經理馮嘉亮表示,對于客戶而言,一次性獲取養老金固然能滿足一時的需要,但并不太符合人們實際養老開支的規劃需要。對保險公司來說,一次性的養老金給付不利于現金流的穩定,常常也會引起給付壓力,這也是如今很多養老險產品不提倡客戶躉領的原因之一。
期領是在一段時間內每年或者每個月定期領取養老金,有點類似社保養老金的領取方式,在單位時間確定領取額度,直至將保險金全部領取完畢。相對而言,期領的方式較為靈活,如果到期沒有領取仍可享受復利計息,當客戶需要時一并取出。據不完全統計,滬上7成以上的客戶傾向于選擇期領的方式。
領取年限配合社保
養老險的領取起始年齡有多種方式供市民選擇,且在沒有開始領取之前可以更改。一般而言,養老金領取的起始時間通常集中在被保險人50、55、60、65周歲這四個年齡。
當然,養老金何時開始領取并不能作單一考慮,還需要和養老險的另一個核心要素,即領取年限相匹配。市場上的養老險在領取年限上通常有兩種:一種是保險期限為終身,雖說是終身,但大多條款的一般終止年齡為88歲或者100歲。在后一種情況下下,被保險人活得越長越劃算,養老金的開始領取年齡自然是越早越好。同時考慮到通漲因素,養老金領取還是早點開始為好。
而另一種領取年限為保證領取,如保證養老金領取10年或者20年。在這樣的險種條款下,從什么年齡開始領取,實際領取的總金額并不會有太大影響。保證領取養老金一般承諾“家庭延續”,若被保險人沒有領滿10或20年的保證領取期,其受益人可以繼續將保證年期內的余額領取完畢。
終身領取的養老險一般繳費較高,對于有家族長壽史的客戶比較適合;從養老規劃的前期支出綜合考量,保證領取的養老險事實上已經能滿足大部分客戶的養老需求。如今保險公司在領取方式和時間上也更為靈活,可以讓客戶自行選擇。如中宏人壽新推出的“豐裕年年”養老險就約定,客戶可以自我設計養老金領取時間和方式,在10年、20年和至88歲三項之間選擇。
泰康人壽上海分公司培訓部高級講師張艷萍表示,對于擁有社保的城鎮客戶而言,養老金領取時間最好遵循“與退休年齡相銜接”的一般性原則,與領取年限的條款匹配起來,做適當調整。一般來說,男性60歲,女性55歲,這樣在退休之后就立即有養老金領取,生活水平上不會出現較大的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