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銷售與管理
太子奶已經走到了進退無路的地步。如果李途純回來,沒錢玩不轉,讓戰略投資者接盤但是條件苛刻,如今已經到了無人洽接的境地。太子奶怎么走到這步田地了呢?
追逐資本的生死時速——太子奶失利案例解析
太子奶,中國知名的發酵型乳酸菌飲料代表企業,但因擴張過速,管理不當,資金鏈出現嚴重問題,其掌門人李途純急中生膽,抱薪救火,與高盛、摩根、英聯三大戰略投資者進行投資“對賭”,結果落敗,超六成股份旁落,株洲市國有企業高科奶業接管太子奶集團,李途純出局。
這到底是怎樣的錯?企業做大做強的根基到底是什么?追逐資本為什么欲速不達?到底什么是企業和企業家的基本價值觀?太子奶的發展軌跡為我們提供了絕好的討論范本。
戰略迷失、決策失誤
太子奶目標宏大,落地散亂,核心不堅,盲目擴張,最后在戰略上迷失了方向,什么風都是逆風,所有的努力都是錯的。
太子奶在依托發酵型乳酸菌取得第一步成功后,也許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也許是真的迷失了方向,開始了大躍進式的多方向、無關聯多元化經營,業務涉及乳制品、食品、“辣翻天”調味品、童裝、日化用品、釀酒、旅游休閑、餐飲、零售、傳媒、房地產等,并且把這些實體產業的成功希望押在資本運作上。而在最核心的主營業務——乳酸菌飲料上,除了全國圈地,上馬工業園等虛張聲勢的動作之外,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發展,在戰略上失去了焦點。
顯然,湖南太子奶集團連續5年以7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占居中國發酵型乳酸菌飲料業的霸主之位,給李途純一個大大的錯覺,在乳酸菌的小王國里陶醉著,以為從此可以在市場上無所不能。
其實,乳酸菌實在是個小品類,包括太子奶在內的前150多家乳酸菌飲料企業的全部銷售總額,在乳品行業中所占比例最多不過是區區的5%,而蒙牛和伊利無論哪一家,在乳業市場的份額都在20%以上。太子奶其實一直生活在“大奶牛”們的陰影下,太子奶的乳酸菌老大只不過是李途純用來孤芳自賞而已。
太子奶這個乳酸菌老大在市場營銷中實際并不強大。一是消費者沒有認可。在市場上,乳酸飲料、酸奶和乳酸菌飲料的等概念亂作一團,太子奶是真的經過發酵的益生飲料并不突出。二是,太子奶從廣告到渠道到終端,產品單一,形象老舊,最多算是知名的二流品牌。三是乳業巨頭經紛紛變“酸”,分食市場。如伊利的優酸乳、蒙牛的酸酸乳、娃哈哈的營養快線等。更有更多的企業“揣著明白裝糊涂”,大作調配型乳酸飲料,在市場中混戰著。太子奶發酵型乳酸菌身陷其中,勢單力薄,自己不說明,別人不明說。所以,太子奶真正的對手不是同類的乳酸菌競品,主要來自調配型乳酸飲料、酸奶,是乳業巨頭!
對這一點,李途純抱有鴕鳥心態,把頭埋起來視而不見,更愿意生活在自己劃定的市場概念里,麻醉并陶醉著。在李途純看來,太子奶到了必須多元化的時候了。
這種情況下進行多元化注定不會成功,除了錢緊外,其前提原因是,太子奶根本沒有把發酵型乳酸菌這個品類做到足夠大,經銷商、消費者對這個品類的認知和依賴遠遠沒有達到以身相許的程度。
太子奶在低溫奶產品的決策失誤,再一次表明李途純在太子奶戰略市場方向上的失誤。
2007年7月,太子奶集團投巨資研發的低溫奶產品在湖南、湖北、北京三個試點地區上市,然后,半年不到,低溫奶全線潰敗。
太子奶乳酸菌飲料雖然有乳,但其本質定位是一個含乳飲料,在消費者心智中被定位在飲料行業。純奶市場是一個高度競爭、大品牌稱霸的市場,太子奶出品低溫奶,恰恰是以自己的短板對在蒙牛伊利的長板上了,方方面面的資源不支撐,市場不買帳。種別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這是典型的戰略迷失,不戰自敗。
產品單調、形象陳舊
太子奶產品單調,形象陳舊,該說的不說,市場失寵。
產品是營銷的“基礎”,也是盈利的道具。太子奶產品十年如一日,單調、土氣,給人感覺只是瓶子的大小有變化,沒有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去開發產品,看不到產品類型和所對應的目標人群和使用場所有什么不同,凸顯創新能力不強,產品力疲弱,贏利能力不強的弊端。
太子奶的傳播手段和它所傳播出來的品牌形象也如它的產品,非常陳舊老套,形式與內容跟不上時代,更重要的是沒有點出太子奶的真正賣點在哪。
太子奶在廣告中喊:“記??!每天喝瓶太子奶,天天補充乳酸菌。”直奔主題,全然不管消費者能不能接受,為什么接受,來個直接命令?,F實是,有多少人知道80%以上的中國人因無法吸收牛奶營養,喝了白喝,還有反胃、腹脹、腹鳴、腹瀉等不適現象?有多少人知道只有優質的無抗奶才能發酵做成乳酸菌飲料,是最讓人放心的安全飲品?有多少人知道乳酸菌飲料中的乳酸桿菌、雙歧桿菌是具有多重保健功效的長壽菌?有多少人知道乳酸飲料≠乳酸菌飲料,前者是調配后者是發酵,從口感到營養到生產成本有著很大區別?
太子奶代表乳酸菌,這些內容蒙牛不說,伊利不說,更有企業本來就想把水攪混借機漁利絕對不會張口,太子奶為什么該說的不說!
太子奶的廣告和公關傳播,一是動靜大內容少,比如做央視標王,1998年一次,2005年又一次,動靜挺大,可是太子奶沒有借勢傳播,沒有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上述諸多能夠幫助太子奶賣貨的實用功效傳播得就更少,只會反反復復傳播空洞的知名度;二是公關新聞差,媒體組合少。太子奶與乳酸菌本身就是生活所需,很多時候用新聞和公關的方式,不花錢或者少花錢就可以傳播出去,可惜它沒有做。三是打廣告只為招商,貨物只要到了經銷商那里就算萬事大吉。李途純表示一年要投入4億元的廣告費,但實現上只有每年1月到2月太子奶招商的黃金時間里,才偶爾能在中央電視臺上看到太子奶的廣告。不對經銷商的業績負責,更別想對消費者進行忠誠度的維護了。
頁次:1/3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