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和訊
和訊股票消息 1995年,一家名為飛力達的物流公司正式運營。剛剛出生的飛力達人員少,業務量小,業務類型單一,主要從事“二代”業務(與口岸的貨運代理商合作,以跑運輸為主)。
16年過去了,從一個夾縫中求生的“二代”,到如今的貨代物流百強榜上的領先企業,江蘇飛力達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質的飛躍。飛力達見證了中國物流業的蓬勃發展,它的成長,代表了中國中小型物流企業的發展歷程。近日,飛力達即將上市。
在十幾年的發展進程中,飛力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產品線,其中,國際貨運業務和VMI倉儲服務是公司當前最核心的兩個部分。抓住了中國外貿經濟,特別是昆山地區電子代工業迅速發展的絕好時機,飛力達目前已經成為專注于IT制造業一體化供應鏈管理的現代物流服務商。
不過,盡管發展迅猛,飛力達同樣難以超越物流行業發展的瓶頸和限制。在目前整個物流行業增速放緩、成本高企毛利率走低的大背景下,作為一位關注上市公司經營基本面的投資者,是否愿意將“橄欖枝”伸向一家面臨擴張困境的物流企業?
預期增長平穩
近年來,伴隨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物流行業總體平穩增長。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1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一五”時期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總量將達到446萬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8倍,年均增長2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左右。這一速度明顯快于同期GDP的增長水平,反映了我國物流需求仍處在較高增長期。
業內預計,“十二五”時期,在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推動下,我國物流業仍將處于總量擴張期,增速將以平穩為總的基調。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預計,未來5年我國物流總量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十二五”期間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年均可比增長14%左右,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左右,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在17%左右。
物流行業的平穩增長對飛力達顯然是一個好消息。從收入增長趨勢看,飛力達整體增長趨勢與物流行業基本一致,公司營業收入2007年度較2006年度增長42.36%,2008年度較2007年度增長28.79%。
但2008年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后,2009年飛力達營業收入出現6.8%的負增長,而同期整個物流行業則增長了7.5%。這表明,飛力達以進出口為主的業務構成受金融危機影響更大;而這一影響在2010年依舊存在,數據顯示,公司2010年前9個月營收的增速仍落后整個行業11.5個百分點。

飛力達收入增長VS社會物流總額
飛力達收入增長VS社會物流總額
作為專注于IT制造業一體化供應鏈管理的現代物流服務商,隨著行業規模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飛力達業務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2010年9月,公司來自IT制造業的物流服務收入為51,479.25萬元、64,827.67萬元、61,546.70萬元、72,218.51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4.24%、92.15%、93.85%、93.16%。
不過,在享受IT行業增長的同時,飛力達也將自己的發展前景牢牢捆綁在IT制造的“大船”上,一旦IT業出現風吹草動,飛力達將首當其沖。
“容易受傷”的物流業
物流行業是公認的微利行業務;同時,由于依附于其他行業還是一個“很容易受傷”的行業。在2008年,物流業也遭受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秘書長賀登才此前曾如此形容08年金融危機中物流行業——“2008年,有可能是物流企業遇到經營困難最多的一年。”
根據賀登才的介紹,08年物流資源要素全面緊缺,經營成本持續上升。當時的倉儲能力已顯不足,新建物流設施取得土地難度加大,所需費用大增;鐵路運力持續偏緊,部分海運航線訂艙困難,公路運輸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車源緊張的狀況;企業發展資金短缺,融資困難;高端管理人才嚴重不足,操作性員工成本持續上升,穩定性下降。與此同時,行業競爭激烈,特別是運輸、倉儲等基礎性普通服務,同行間“價格戰”有增無減。油價不斷攀升,油價已占據運輸企業總成本的35-40%,而且還不時出現加油受限的問題……
頁次:1/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