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 發卡行“慫恿”客戶使用免息分期付款方式購買12000元的液晶電視,,但代價卻是——憑空多出936元手續費
春節前,王先生和太太購買了一款液晶電視,用信用卡支付了12000元,在發卡行的短信提示下,王先生選擇了12個月分期付款。
王先生美滋滋地認為,反正也是免息,何樂而不為呢?可第一期的對賬單寄來后,王先生傻眼了,每期1000元的還款額變成了1078元,也就是說,12個月下來,王先生要多花936元錢。這所謂的免擔保、零首付、免利息”家電分期付款咋從“餡餅”變成了“陷阱”呢?業內人士提醒,要警惕免息背后的“隱性成本”。
分期付款免息不免費
春節前,王先生和太太刷信用卡支付購買了某款液晶電視。剛刷完卡,發卡行就發來手機短信,除了提醒剛刷卡消費的金額外,還建議申請使用銀行提供的分期付款業務,這樣,下個月的賬單壓力可減輕不少。辦還是不辦?王先生雖然早就聽說過這種業務,可還一直沒使用過,既然短信里明確指出分期付款是“免息”的,何樂而不為呢?
按照提示,王先生給信用卡中心客服打了電話,很快就搞定了液晶電視的分期付款手續。王先生申請的是12期分期付款,他認為每個月只要歸還1000元,12個月即可還清。
轉眼液晶電視搬回家快一個月了,幾天前,王先生收到了銀行的對賬單,一看就傻眼了,不是說每個月還款1000元嗎?怎么變成了1078元?王先生趕忙詢問銀行客服,究竟是怎么回事。
客服小姐解釋,分期付款的確是免息的,但卻不是免費的,每個月多出來的78元錢,是分期付款的手續費。據介紹,分期次數越多,手續費相應越高。
每個月多付78元,12個月總共要多付936元,這價格貴得有些離譜。妻子建議提前還掉欠款,客服小姐稱,提前還款可以,但按規定,必須在下一個還款日前,將商品余額和剩余的各期手續費一次性還清,此外,還需加收一定的提前還款手續費。
警惕免息背后的“隱性成本”
近年來,銀行大力推行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消費方式。持卡人則為了減輕一次性付款的經濟壓力,看中信用卡分期付款可“免息”的特點,紛紛開通這一功能,以提前享受到商品和服務。不過,記者經過調查了解到,信用卡分期付款消費大部分是“免息不免費”,即免收利息,但持卡人每期必須付手續費。而“利息”與“手續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分期付款免息并不意味著不收手續費,手續費的標準一般以分期的期數來確定。據記者了解,像王先生這樣沒有了解相關銀行的分期付款條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糊里糊涂地扣除手續費的消費者,并不在少數。
記者經過計算后發現,多數銀行的分期付款手續費率,比銀行一年期貸款利率低不了多少。
其次,即使銀行方面承諾信用卡分期付款是既免利息又免手續費的,持卡人還是需要注意,所購商品是否與市場上同一商品的價格一致。據業內人士透露,現在相當多的銀行都推出了“免息免費”的信用卡分期付款服務,很多消費者因此辦理了這些銀行的信用卡。但其實這些消費者還是中了圈套,因為手續費早加到商品價格上了。
業內人士指出,消費者在分期付款消費時,一定要有理財意識,警惕免息背后的“隱性成本”,要對銀行信用卡使用條款進行充分了解,并注意比較所購商品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異,切莫花了“冤枉錢”。如果自身財務狀況良好,就沒必要白白支出幾十或者上百元的手續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