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用范圍
適用于制冷系統(tǒng)中工作壓力不高于2.5MPa、溫度在-20℃~150℃范圍的設備與管道安裝。
二、施工準備
2.1 技術準備 參見"22.2 通風與空調設備安裝"第22.2.2,1條。
2.2 材料設備要求
1.采用的設備、配件、管道和焊接材料應符合設汁規(guī)定,并具有出廠合格證或質量鑒定文件。
2.制冷系統(tǒng)各類閥件的規(guī)格、型號、性能及技術參數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有出廠合格證。
3.無縫鋼管內外表面應無明顯腐蝕、裂紋、重皮及凹凸不平等缺陷。
4.銅管內外壁均應光潔、無疵孔、裂縫、結疤、層裂或氣泡等缺陷。
2.3 主要機具
1.機械:卷揚機、空氣壓縮機、真空泵、切割機、套絲機臺鉆、電錘、坡口機、電氣焊設備、試壓泵等。
2.[具:壓力工作臺、銅管板邊器、手鋸、套絲板、管鉗子、套筒扳手、梅花扳手、活扳手、手砂輪、倒鏈、鐵錘、水準儀、塞尺、鋼自尺、鋼卷尺、角尺、水平尺、半導體測溫計、壓力表、鹵素校漏燈或電子檢漏儀等。
2.4 作業(yè)條件
1.根據設計圖紙及相關技術文件,編制施工方案,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2.建筑結構工程施丁完畢,室內裝修基本完成,施工現(xiàn)場清潔。管道穿過結構部位的孔洞已配合預留,尺寸正確。預埋件設置恰當。
3.施工部位已測放標高基準線。
三、施工工藝
3.1 工藝流程
3.2 操作工藝
1.安裝準備
(1)按施工圖進行設備基礎驗收。對所示管道位置、標高進行測量放線,并查找出支吊架預埋件。
(2)制冷系統(tǒng)的閥門,進場后應按設汁要求對型號、規(guī)格、性能及技術參數進行核對檢查,并按照規(guī)范要求做好清洗和強度、嚴密性試驗。
2. 設備安裝
(1)開箱檢查 1)裝箱單、設備合格證、設備說明書、檢驗記錄、必要的裝配圖及其他技術文件應齊全。
2)核對設備的規(guī)格、型號以及全部零、部件、附屬材料和專用工具。
3)設備主體和零、部件等表面尤缺損和銹蝕等現(xiàn)象。
4)設備填充的保護氣體應尤泄漏,油封完好。
5)開箱檢查后,沒備應采取保護措施,并填寫設備開箱檢查記錄,經各檢驗方簽字。
(2)設備的基礎表面應平整,其位置、尺寸、標高、預留孔洞及預埋件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并在基礎上測放安裝基準線。當混凝土基礎達到養(yǎng)護強度后方可安裝。
(3)設備吊運前應核對設備重量,吊運應捆扎牢固,主要承力點應高于設備重心。吊裝具有公共底座的機組,其受力點不得使機組底座產生扭曲、變形。吊索的轉折處與設備接觸部位,應采用軟質材料作襯墊。設備的吊運必要時應編制吊裝方案并經審批。
(4)需清洗的制冷設備宜在安裝前完成,其清洗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設備清洗后應采取保護措施。
(5)設備吊裝到基礎上,根據安裝基準線對設備進行找正與調平后固定牢固。需加隔振裝置的設備,其隔振形式及安裝應符合設計及設備技術文件的規(guī)定。
3.管道除銹、防腐
(1)鋼管除銹
1)管徑較大的鋼管,可用人工或機械的方法清除鋼管內壁的氧化皮等污物。
人工除銹使用鋼絲刷在鋼管內往復拖拉。機械法除銹,則使鋼絲刷在鋼管內旋轉。
鋼管內鐵銹污物清除后,用干凈抹布蘸上煤油擦凈,再用經干燥后的壓縮空氣吹掃鋼管,然后將鋼管端部用塑料布扎牢封存待用,防止再次產生銹蝕。
2)管徑較小的鋼管及彎頭等配件,可用于凈的抹布蘸上煤油將其內壁擦凈。
(2)銅管除污管內如有塵物,可將棉紗頭綁扎在鋼絲上,浸上煤油,從銅管的兩端分別穿入拉出,經多次拖拉直至洗凈為止。
(3)管道防腐
1)防腐刷漆時,必須保持金屬面干燥、潔凈,漆膜附著良好,漆厚均勻,無遺漏。
2)管道油漆的種類、遍數、顏色和標記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制冷管道(有色金屬管道除外)的防腐可按表22-6的規(guī)定執(zhí)行。
(1)管道安裝后必須采用潔凈干燥的空氣對整個系統(tǒng)進行吹污,將殘存在系統(tǒng)內部的鐵屑、焊渣等雜物吹凈。 (2)吹污前應選擇在系統(tǒng)的最低點設排污口,采用壓力0.6MPa的干燥空氣或氮氣進行吹掃;如系統(tǒng)管道較長,可采用幾個排污口進行分段排污的方法進行。 6.系統(tǒng)氣密性試驗 (1)系統(tǒng)內污物吹凈后,應對整個系統(tǒng)(包括設備、閥件)進行氣密性試驗。 (2)制冷劑為氨的系統(tǒng),采用壓縮空氣進行試驗。制冷劑為氟利昂的系統(tǒng),采用瓶裝壓縮氮氣進行試驗;對于較大的制冷系統(tǒng)也可采用經干燥處理后的壓縮空氣充入系統(tǒng)進行試驗。 (3)檢漏方法:用肥皂水對系統(tǒng)所有焊口、閥門、法蘭等連接部件進行仔細涂抹檢漏。 (4)試驗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泄漏要做好標記,必須在泄壓后進行檢修,不得帶壓修補。 (5)在試驗壓力下保持24h,前6h壓力下降不大于0.03MPa,后18h除因環(huán)境溫度變化而引起的誤差外,壓力無變化為合格。 (6)系統(tǒng)氣密性試驗壓力應符合表22-9的要求。 (7)溴化鋰吸收式制冷系統(tǒng)的氣密性試驗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guī)定,若無規(guī)定應符合如下要求:氣密性試驗正壓試驗為0.2MPa(表壓)保持24h,壓降不大于66.5Pa為合格。 7.系統(tǒng)抽真空試驗 (1)真空試驗的剩余壓力,氟利昂制冷系統(tǒng)小于5.3kPa,氨制冷系統(tǒng)小于8kPa,保持24h,氟利昂系統(tǒng)壓力回升不大于0.53kPa為合格,氨系統(tǒng)壓力無變化為合格。 (2)溴化鋰吸收式制冷系統(tǒng)真空試驗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規(guī)定,若無規(guī)定應符合如下要求:真空氣密性試驗絕對壓力應小于66.5Pa,持續(xù)24h,升壓不大于25Pa為合格。 8. 系統(tǒng)充制冷劑 (1)系統(tǒng)充制冷劑常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由制冷壓縮機低壓吸氣閥側充灌制冷劑,另一種是在加液閥處充灌制冷劑。 (2)由制冷壓縮機低壓吸氣閥側充灌制冷劑 1)先將制冷壓縮機低壓吸氣閥逆時針方向旋轉到底,關閉多用通道口,并擰下多用通道口上的絲堵,然后接上三通接頭,一端接真空壓力表,另一端通過紫銅管與制冷劑鋼瓶連接。 2)稍打開制冷劑閥門,使紫銅管內充滿制冷劑,再稍擰松三通接頭上的接頭螺母,將紫銅管內的空氣排出。 3)擰緊接頭螺母,并開大制冷劑鋼瓶閥門,在磅秤上讀出重量,做好記錄。 4)再將制冷壓縮機低壓吸氣閥順時針方向旋轉,使多用通道和低壓吸氣端處于連通,制冷劑即可進入系統(tǒng)。 (3)在加液閥處充灌制冷劑:在充灌制冷劑時,除出液閥關閉外,其他閥門均應開啟,操作方法與低壓吸氣閥側充灌制冷劑相同。 (4)當系統(tǒng)壓力升至0.2MPa時,應對系統(tǒng)再次進行檢漏。 氨系統(tǒng)使用酚酞試紙,氟利昂系統(tǒng)使用鹵素檢漏儀。如有泄漏應在卸壓后修理。氨系統(tǒng)必須將氨氣排放干凈,方可施焊補漏。 (5)可啟動壓縮機加速充入制冷劑,直至達到需要的制冷劑重量為止。 9.系統(tǒng)試運轉 (1)各種類型制冷機組試運轉應參照設備技術文件的規(guī)定進行。 (2)系統(tǒng)試運轉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試運轉應首先啟動冷卻水泵和冷凍水泵。 2)排氣溫度:制冷劑為R717、R22不得超過150℃;R134a不得超過130℃。 3)離心式制冷機試運轉時應首先啟動油箱電加熱,將油溫加熱至50℃~55℃,按要求供給冷卻水和制冷劑。再啟動油泵,調節(jié)潤滑系統(tǒng),按照設備技術文件要求啟動抽氣回收裝置(制冷劑為R123機組),排除系統(tǒng)中的空氣。啟動壓縮機應逐步開啟進口導葉,快速通過喘振區(qū),油箱的油溫應為50℃~65℃,油冷卻器出口的油溫應為35℃~55℃。油壓差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guī)定。 4)螺桿式壓縮機啟動前應先加熱潤滑油,油溫不得低于25"(2,油壓應高于排氣壓力O.1~0.3MPa,濾油器前后壓差不得大于0.1MPa,冷卻水人口溫度不應高于32℃;機組吸氣壓力不得低于0.05MPa(表壓),排氣壓力不得高于1.6MPa,排氣溫度與冷卻后的油溫關系見表22-10。 5)系統(tǒng)帶制冷劑正常運轉不應少于8h。 6)試運轉正常后,必須先停止制冷機、油泵(離心式、螺桿式制冷機在主機停車后尚需繼續(xù)供油2min,方可停止油泵),再停冷凍水泵、冷卻水泵。試運轉結束后應拆檢和清理濾油器、濾網、干燥劑,必要時更換潤滑油。拆檢完畢后將有關裝置調整到準備啟動狀態(tài)。 7)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組系統(tǒng)試運轉應在機組清洗、試壓及水、電、汽(或燃油)系統(tǒng)正常后進行。啟動冷凍水泵、冷卻水泵,再啟動發(fā)生泵、吸收器泵,使機組溶液循環(huán),逐步通過預熱期后,做機組一次運行并記錄各點溫度、水量、耗汽量等。 (3)整體式制冷設備如出廠已充注規(guī)定壓力的氮氣密封,機組內如無變化可僅做真空試驗及系統(tǒng)試運轉;當出廠已充注制冷劑,機組內壓力無變化,可僅做系統(tǒng)試運轉。 (4)組裝制冷設備的試驗及試運轉,應首先啟動空調系統(tǒng)的風機,然后進行全系統(tǒng)聯(lián)動運轉。 四、 質量標準 4.1 主控項目 1.制冷設備與制冷附屬設備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制冷設備、制冷附屬設備的型號、規(guī)格和技術參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具有產品合格證書、產品性能檢驗報告。 (2)設備的混凝土基礎必須進行質量交接驗收,合格后方可安裝。 (3)設備安裝的位置、標高和管口方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用地腳螺栓固定的制冷設備或制冷附屬設備,其墊鐵的放置位置應正確、接觸緊密;螺栓必須緊固,并有防松動措施。 2.直接膨脹表面式冷卻器的外表應保持清潔、完整,空氣與制冷劑應呈逆向流動;表面式冷卻器與外殼四周的縫隙應堵嚴,冷凝水排放應暢通。 3.燃油系統(tǒng)的設備與管道安裝以及貯油罐日用油箱的安裝,位置和連接方法應符合設 計與消防要求。燃氣系統(tǒng)設備的安裝應符合設計和消防要求。調壓裝置、過濾器的安裝和調節(jié)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guī)定,且應可靠接地。 4.制冷沒備的各項嚴密性試驗和試運行的技術數據,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guī)定。對組裝式的制冷機組和現(xiàn)場充注制冷劑的機組,必須進行吹污、氣密性試驗、真空試驗和充注制冷劑檢漏試驗,其相應的技術數據必須符合產品技術文件和有關現(xiàn)行國家標準、規(guī)范的規(guī)定。 5.制冷系統(tǒng)管道、管件和閥門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制冷系統(tǒng)的管道、管件和閥門的型號、材質及工作壓力等必須符合設汁要求,并應具有出廠合格證、質量證明書。 (2)法蘭,螺紋等處的密封材料應與管內的介質性能相適應。 (3)制冷劑液體管不得向上裝成"凸"形。氣體管道不得向下裝成"凹"形(特殊回油管除外);液體支管引出時,必須從于管底部或側面接出;氣體支管引出時,必須從干管頂部或側面接出;有2根以上的支骨從干管引出時,連接部位應錯開,間距不應小于2倍支管直徑,且不小于200mm。 (4)制冷機與附屬設備之間制冷劑管道的連接,其坡度與坡向應符合設計及設備技術文件要求。當設計無規(guī)定時,應符合表22-11的規(guī)定。 (5)制冷系統(tǒng)投入運行前,應對安全閥進行調試校核,其開啟和回座壓力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 6.燃油管道系統(tǒng)必須設置可靠的防靜電接地裝置,其管道法蘭應;采用鍍鋅螺栓連接或在法蘭處用銅導線進行跨接,且接合良好。 7.燃氣系統(tǒng)管道與機組的連接不得使用非金屬軟管。燃氣管道的吹掃和壓力試驗應為壓縮空氣或氮氣,嚴禁用水。當燃氣供氣管道壓力大于0.005MPa時,焊縫無損檢測的執(zhí)行標準應按設計規(guī)定。當設計無規(guī)定,且采用超聲波探傷時,應全數檢測,以質量不低于Ⅱ級為合格。 8.氨制冷劑系統(tǒng)管道、附件、閥門及填料不得采用銅或銅合金材料(磷青銅除外),管內不得鍍鋅。氨系統(tǒng)的管道焊縫應進行射線照相檢驗,抽檢率為10%,以質量不低于Ⅲ級為合格。在不易進行射線照相檢驗操作的場合,可用超聲波檢驗代替,以不低于Ⅱ級為合格。 9.輸送乙二醇溶液的管道系統(tǒng),不得使用內鍍鋅管道及配件。 10.制冷管道系統(tǒng)應進行強度、氣密性試驗及真空試驗,且必須合格。 4.2 一般項目 1.制冷機組與制冷附屬設備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制冷設備及制冷附屬設備安裝位置、標高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22-12的規(guī)定。 (2)整體安裝的制冷機組,其機身縱、橫向水平的允許偏差為1‰,并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guī)定。 (3)制冷附屬設備安裝的水平度或垂直度允許偏差為1‰,并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guī)定。 (4)采用隔振措施的制冷設備或制冷附屬設備,其隔振器安裝位置應正確;各個隔振器的壓縮量,應均勻一致,偏差不應大于2mm。 (5)設置彈簧隔振的制冷機組,應設有防止機組運行時水平位移的定位裝置。 2.燃油系統(tǒng)油泵和蓄冷系統(tǒng)載冷劑泵的安裝,縱向、橫向水平允許偏差為1%。,聯(lián)軸器兩軸心軸向傾斜允許偏差為0.2‰,徑向位移為O.05mm。 3.制冷系統(tǒng)管道、管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管道、管件的內外壁應清潔、干燥;銅管管道支吊架的型式、位置、間距及管道安裝標高應符合設計要求,連接制冷機的吸、排氣管道應設單獨支架;管徑小于等于20mm的銅管道,在閥門處應設置支架;管道上下平行敷設時,吸氣管應在下方。 (2)制冷劑管道彎管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3.5D(管道直徑),其最大外徑與最小外徑之差不應大于0.08D,且不應使用焊接彎管及皺褶彎管。 (3)制冷劑管道分支管應按介質流向彎成90~弧度與主管連接,不宜使用彎曲半徑小于1.5D的壓制彎管。 (4)銅管切口應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允許傾斜偏差為管徑的1%,管口翻邊后應保持同心,不得有開裂及皺褶,并應有良好的密封面。 (5)采用承插釬焊焊接連接的銅管,其插接深度應符合表22-13的規(guī)定,承插的擴口方向應迎介質流向。當采用套接釬焊連接時,其插接深度應不小于承插連接的規(guī)定。采用對接焊縫組對管道的內壁應齊平,錯邊量不大于0.1倍壁厚,且不大于1mm。 (6)管道穿越墻體或樓板時,管道的支吊架和鋼管的焊接應符合施工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 4.制冷系統(tǒng)閥門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制冷劑閥門安裝前,應進行強度和嚴密性試驗。強度試驗壓力為閥門公稱壓力的1.5倍,時間不得少于5min;嚴密性試驗壓力為閥門公稱壓力的1.1倍,持續(xù)時間30s不漏為合格。合格后應保持閥體內干燥。如閥門進、出口封閉破損或閥體銹蝕的還應進行解體清洗。 (2)位置、方向和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水平管道上閥門的手柄不應朝下;垂直管道上的閥門手柄應朝向便于操作的地方。 (4)自控閥門安裝的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電磁閥、調節(jié)閥、熱力膨脹閥、升降式止回閥等的閥頭均應向上;熱力膨脹閥的安裝位置應高于感溫包,感溫包應裝在蒸發(fā)器末端的回氣管上,與管道接觸良好,綁扎緊密。 (5)安全閥應垂直安裝在便于檢修的位置,其排氣管的出口應朝向安全地帶,排液管應裝在泄水管上。 5.制冷系統(tǒng)的吹掃、排污應采用壓力為0.61MPa的干燥壓縮空氣或氮氣,以淺色布檢查5min,無污物為合格。系統(tǒng)吹掃干凈后,應將系統(tǒng)中閥門的閥芯拆下清洗干凈。 五、成品保護 1.管道預制加工、防腐、安裝、試壓等工序應緊密銜接,如施工有間斷,應及時將敞開的管口封閉,以免進入雜物堵塞管道。 2.吊裝重物不得利用已安裝好的管道作為吊點,也不得在管道上放腳手板踩蹬。 3.安裝用的管洞修補工作,必須在面層粉飾之前全部完成。 4.裝飾工程期間,必要時應設專人監(jiān)護已安裝完的管道、閥部件、儀表等。防止其他施工工序插入時破壞成品。 六、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管道安裝前清理干凈管內雜物、毛刺等,在安裝過程中及時封堵管口,防止管道堵塞。 2.防止閥門不嚴密,應在安裝前按規(guī)定做好檢查、清洗、試壓工作。 七、環(huán)境、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7.1 環(huán)境管理措施 1.施工中應活完料清,下角料、廢料應放至指定地點,集中清運。 2. 氨系統(tǒng)檢修、排放時,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環(huán)境。 7.2 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設備運輸吊裝時,所采用的吊裝運輸器具應符合安全要求。 2. 現(xiàn)場用電及用電設備應符合安全用電要求。 3.系統(tǒng)吹掃時,排泄口應置于安全處,且不得有人站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