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設計時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根據國外發達國家掌握著大多數家電產品的核心技術,國內的家電企業要直接在技術上與其進行較量是得不到好處的;而外觀設計的技術含量較低,國內企業完全可以在此領域與發達國家一爭高下。節能考慮近年來,全球電荒、油荒頻發,歐美經濟強國除了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擴大能源產地外,對家電能耗要求也越來嚴格,甚至利用能耗標準作為技術壁壘來制約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對其家電出口;在國內,節能也已成為眾多冰箱制造商的一個重大競點和賣點,冰箱是否節能直接關系到產品開發及日后產品銷售的難易程度。選擇合適的泡層厚度降低冷量泄漏一個最直接方法就是增加冰箱泡層厚度。
一般地說,隨著冰箱泡層厚度的增加,冰箱能耗逐漸降低,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節能冷柜效果越來越不明顯。而且隨著泡層厚度的增加,冰箱的材料成本增加、有效容積下降。因此,產品開發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能耗、成本和容積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泡層厚度。通過多年產品開發經驗積累,科龍公司冰箱泡層厚度的最佳值為5090mm.對于普通冰箱,一般冷凍室泡層厚度為80mm,冷藏室為50mm;對于節能冰箱,冷凍室泡層厚度為90mm,冷藏室泡層為60mm.設計師一般都會采取針對性措施,在熱負荷大的部位(如壓縮機倉上部)適當加厚泡層。
冰箱的結構變化其實并不多,材料的選用對其性能和成本影響非常大。結構設計師應該對所用材料的性能和成本有清楚的了解,盡量采用性能合格的低廉材料,既滿足產品的質量要求,又避免質量過剩。當前,采用塑料件代替金屬件已成為冰箱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一個重要競爭策略。與金屬材料相比,塑料具有成本低、重量輕、電絕緣和耐腐蝕等優點。且塑料材質多樣、設計結構多變,使其具有更理想的設計特性。既避免了金屬件必需的價格不菲的二次加工(如沖孔)和表面處理(如噴涂),又減少了制造對設計的限制、擴大了設計自由(塑料件可以設計成復雜的形狀)。因此,隨著塑料件質量的不斷提高,冰箱中應用的塑料件越來越多,除了一些重要的制冷件(蒸發器、冷凝器、制冷設備)、外觀件(門面板、側板)、支撐件(壓縮機托板)等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塑料件,大大降低了冰箱的材料成本。材料減薄是另一種直接降低成本的方法。近年來,因石油價格上漲導致冰箱大宗化工原材料(如ABS、HIPS)成本提高。在保證內膽能抵抗發泡壓力與熱變形的前提下,企業適當的對冰箱內膽板材進行減薄,有效地抵御了原材料價格上升的不利因素。此外,取消一些對外觀要求不高零件的表面處理也可以降低成本。
工藝考慮產品設計過程中,還應該考慮生產工人操作是否方便、設計是否具有防呆功能;冰箱發泡過程中會出現空泡、漏泡等質量缺陷,發泡后會出現門體收腰變形等工藝問題,需要在設計階段就加以考慮。防呆設計由于冰箱是流水線生產,工人并沒有太多的時間去仔細檢查手中的零件是否正確、裝配是否正確。如果設計師考慮不周,正確的裝配方向難以識別、又沒特別設計防呆特征,忙亂的生產過程中就會很容易出現錯誤裝配、造成返修甚至報廢,給企業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為了防止誤操作的發生,可在制件上設計一些防錯特征,保證裝配方向不正確的時候,零件裝配不上;如果受結構所限,不能添加防錯特征時,就應該增加標志(如文字、圖形)指明正確的裝配方向。另外,將零件設計成對稱結構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呆作用。防漏泡設計由于冰箱的形狀不規則,準確的發泡劑用量往往難以計算出來,需要在正式生產前通過試模進行調整。跟發泡劑用量有關的工藝問題有空泡和漏泡。空泡是指冰箱局部區域(尤其是一些狹窄的角落)因缺少泡料而形成空穴,其主要原因是發泡劑用量不足或結構透氣性差。空泡不會影響冰箱外觀,其處理方法比較簡單,只需要適當增加泡量或增強結構的透氣性(在箱內膽、后板、后底板等零件的結構死角處設計小于1mm的排氣孔)。漏泡是指泡料在較大的發泡壓力下從冰箱密封不好的孔隙擠出形成形狀不規則的溢出物。由于漏泡處往往位于難以密封的死角處,難以清理,嚴重時會影響冰箱外觀甚至造成報廢。解決漏泡的唯一方法是增強冰箱的密封性。最常見的密封結構是利用發泡劑的高粘度性、鈑金件和塑料件的彈性變形進行過盈配合,采用迷宮式密封結構,依靠該結構的迂回來增大流動路線距離及阻力形成良好的密封。設計之外的工藝補救方法是:在所有可能出現漏泡的角落、縫隙處粘貼海綿膠條或免水膠紙,在人手難以觸及的死角注入熱熔膠。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任何人都不得生產、銷售該專利產品。因此,專利擁有量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市場占有率。當今世界,關稅壁壘和行政壁壘的影響正在逐漸減少,而專利壁壘的作用正在日益突出。一些跨國公司憑借其科技優勢和專利優勢,通過專利許可和轉讓,不斷將技術獨占優勢轉化為市場壟斷優勢,在全球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
可見,專利是企業技術優勢、品牌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的法律武器,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內的冰箱企業都迫于市場壓力,跌入了價格競爭的深淵,無暇顧及設計創新,產品開發的模仿現象嚴重。因此,在新產品的科研開發完成后,可以考慮將其核心技術申請專利,防止競爭對手的模仿。使企業可以在專利的保護下,從市場上獲得較高利潤,從而彌補前期的研發投入,又為企業的發展和產品的下一輪開發積累資金。此外,當企業有一些新概念、新思路,而產品還沒開發出來時,為了搶占市場先機,可以先申請專利,甚至申報一些虛假專利來混淆、轉移競爭對手的視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