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 相信不少人在中國男籃和中國女排亞錦賽相繼失利之后收到過一條對仗工整的短信,看起來令人心酸,絕沒有心情再去嘲諷那些一時之間被指責為“罪人”的主教練。排山倒海般的不滿瞬間很容易就向郭士強和蔡斌傾瀉而去,三大球少帥整體勢微似乎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當然,輸球之后的波瀾很快就會退去,人們其實只不過就是見面相互問上一句——“怎么會輸給伊朗?怎么會輸給了泰國?”
誰能給我們答案呢?在各自管理中心的力挺之下,少帥們還可以繼續擁有用未來時間來證明自己的機會。
有媒體將中國女排輸給泰國比喻為當年的“5·19”,中國足球真是倒霉,別人輸球還要捎帶著被羞辱一下。暫且不表我對“類5·19”之說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單就中國足球被牽扯其中,我大膽地提出一個概念——“中國足球化生態”。中國足球的失敗形象無以復加,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會發出對這個項目的鄙視,一時真找不出積極的信息來堅定人們對于這個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
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中國足球的被動局面的話,我嘗試地加以總結——“青少年基礎薄弱,職業聯賽不見起色,國家隊成績滑坡”。這個結論不難得出,我斗膽將以上的判斷來描述曾經異常紅火的中國籃球和排球,雖然有程度差別,但是究其本質而言,中國的足籃排三大項竟然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可能是因為排球以及籃球成績斐然,因此不會有人在這樣的時刻窮追猛打。
中國男籃再一次丟掉亞洲冠軍之后,有人曾經斷言,中國男籃日后不能沖出亞洲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何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肯定不是指時下這支國家隊目前存在的問題,那是一個行業的危機蓄積的必然結果。中國女排可以說因為輕敵而負于泰國,但是在亞洲的優勢地位被動搖已是不爭的事實。不用去痛苦反思,只需要問我們自己三個問題就好。第一,目前從事三大球項目的青少年的數量與十年前相比較是多了還是少了?第二,我們的青少年球隊在世界和亞洲比賽的成績如何?第三,我們的職業聯賽是否具有生機活力?三大球給出的答案很可能是基本一致的,這就是所謂的“中國足球化生態”。面對中國足球,不該有太多的心里優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