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消息,近日太陽能熱水器市場上演了一幕劣質產品傍名牌的鬧劇,業內認為太陽能熱水器市場低門檻、4000余家大小企業無序競爭、質量把關不嚴的局面亟待整頓,行業呼吁提高進入門檻,加強認證監管工作。
太陽能熱水器真假難辨挫傷消費者
日前,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披露了海寧市袁花鎮、黃灣鎮一些家庭作坊式工廠,利用皇明、太陽雨之名,生產、銷售香港皇明、香港太陽雨等太陽能熱水器產品,而這些偷工減料、工藝粗糙的產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不保溫而且滲漏。
負責太陽能熱水器“金太陽”認證的北京鑒衡認證中心認證事業部副總經理王宗介紹說,海寧手工作坊采用手工發泡的方式,致使熱水器保溫性能差。而按照“金太陽”認證實施規則,生產企業必須具有發泡設備,保證在足夠的溫度下混料充分,以確保水箱保溫層的保溫效果。
此外,如果太陽能熱水器水箱內膽金屬厚度不夠,加工工藝過于簡單,容易造成漏水,導致熱水器使用壽命降低。按照“金太陽”認證規則,水箱內膽不銹鋼厚度必須大于0.4毫米以上,才能保證水箱的質量要求。
皇明、太陽雨等品牌紛紛表示與香港皇明、香港太陽雨沒有關系,正牌皇明、太陽雨產品有“金太陽”標識。據悉,目前在全國近4000家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中,有30個品牌擁有“金太陽”認證。
被太陽能熱水器業內稱為“海寧事件”的劣品傍名牌事件,被認為是業內丑聞,砸了行業的“飯碗”。這一事件不僅對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產生了負面影響,真假難辨的品牌也在一定程度挫傷了廣大消費者選購太陽能熱水器產品熱情和信心。
業內呼吁提高門檻整頓行業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朱俊生表示,發生在浙江海寧的這一事件為太陽熱水器行業敲響了警鐘。
“目前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的進入門檻太低,全國大小生產企業有4000多家,進入太陽能熱水器家電下鄉名錄的企業就有243家。”清華陽光副總工程師李旭光表示,太陽能熱水器市場亟待整頓。
“目前魚龍混雜的太陽能熱水器市場急需抬高進入門檻,提高標準,加強認證力度。”支持行業整頓的還有山東力諾瑞特太陽能北京總經理高均義。
據悉,目前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前30家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僅30%左右,非常分散。為了與進入家電下鄉名錄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爭奪市場,一些企業則低價銷售,進而導致更惡劣的低成本競爭,甚至出現粗制濫造。
此外,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還存在比較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皇明太陽能一位負責人表示,曾前往某地打假,結果在工商局內被該地造假者追打。
針對 “中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準入門檻低”的觀點,朱俊生認為:“中國已有太陽能熱水器國家標準23項,問題不在于沒有標準,也不是標準水平太低,而是對于市場的監管不力。”
多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太陽能熱水器進入市場并無嚴格質量把關環節,而代表高端水平的行業認證也沒有被管理部門重視,因此導致太陽能熱水器行業亂局。
來源:新浪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