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曼玉的美與時間無關
2003年7月的一天,"非典"風暴之后艷陽高照的上海。
那一天下午,和上海本地的朋友約好在南京西路的"波特曼"酒店見面。剛在大堂落座之后,偶然抬頭,我碰巧發現了從我身邊匆匆走過的張曼玉。
她的身邊還跟著幾個人,一行人正穿過大堂向門口走去。這時候我身邊有人輕呼她的名字,她似乎聽到了,尋聲望去,之后展顏一笑——好像時空錯亂,我回到了2002年4月的北京,在第一次采訪張曼玉之后,我記得當時她微笑的魚尾紋。
看著窗外午后的陽光,我對朋友講述了一年多之前采訪她的經歷……她告訴我女人最寶貴的財富——快樂每個人在沒有發跡之前都盼望自己早一點達到目標,好擺脫目前終日奔波勞碌的辛苦生活。可是一旦發達了,就會發現自己只能比原來更忙碌,同時失去了很多簡單生活的樂趣。
"除了物質方面,你覺得做人最需要什么?"我問張曼玉。
"學會快樂。"她答。
"你經常會覺得不快樂嗎?""每天每個人都會遇到讓自己覺得不快樂的事情--航班晚點、工作時間太長、連天氣不好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我當然會有覺得不快樂的時候。"她說。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知道有一段時間張曼玉曾經非常不快樂。1990年代初,因為曾經在一年時間里拍了12部電影,張曼玉創造了一個"同時軋戲最多"的同行業記錄,她被梅艷芳等圈內朋友開玩笑稱為"張一打",而這種記錄也只有在香港電影發展的黃金時期才可能出現。據說當時由于工作壓力太大、精神緊張,張曼玉在片場拍戲的時候經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從戲里哭到戲外,把工作人員弄得不知所以。"Maggie(張曼玉英文名)又失戀了嗎?"這時候就會有人私下里悄悄議論。
這種情形就好像近幾年的張柏芝。
據說當時的張國榮看到林青霞和張曼玉拼命拍戲賺錢,曾經勸她們說:"不要一下子接那么多戲吧,人生在世,何必令自己如此辛苦?"可是每一個當紅藝人都會經歷這樣一段時期--你一下子就走紅,因為受歡迎,機會變得特別多,這個曾經夢寐以求的時刻到來得往往突然,讓你沒有選擇的時間和思考的余地,在欣喜之余就只能告訴自己:"抓住機會,努力賺錢啊!"于是你就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了。
以上這段話是我幾年前和主持人吳大維聊天的時候,他對我說的。他當時也正走紅。
每個人在沒有發跡之前都會盼望自己早一點達到目標,好擺脫目前這種終日奔波勞碌的辛苦生活。可是一旦發達了,會發現自己只能比原來更忙碌,并且同時失去了很多簡單生活的樂趣--這是張曼玉曾經在電影《甜蜜蜜》里表現給我們的。我想,那個叫"李翹"的角色里面一定有她自己的影子。
終于功成名就、有名有利,但是卻好像不懂快樂了。電影里最動人的一幕并不是李翹拿到了美國護照,而是在奮斗時期、打工的間隙,她被黎小軍載在自行車后座上無憂無慮唱著:"甜蜜蜜,你笑得多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里……"張曼玉對我說,做人需要"學會快樂"。
年輕一輩的追星族也許對張曼玉缺乏了解,那么他們可以想一想現在香港的"話題女王"張柏芝。雖然時間相隔十幾年,但是她們倆的處境有一些相似--都是19歲時一鳴驚人、直接進入演藝界發展,之后事業順利、名氣節節高升,但是同時也被盛名所累。因為年輕氣盛,容易得罪人說錯話做傻事,因為竄紅太快而遭人嫉妒、愛情不順利自己又擺不平,而狗仔隊一路追殺不給人一點喘息的余地,每天在報紙上寫她如何"為情消瘦"、連家里的垃圾也被翻出來拍照公之于眾……年輕的張柏芝曾經在公開場合多次情緒失控、痛哭失聲。
盡管她紅到無人不知,但是她真的不快樂。
饒了她吧,她只有23歲。"有時候我想,為什么自己什么都沒做錯,卻要每天這么辛苦?我才這么年輕,我要快樂!"張柏芝最近對內地媒體這樣說。
張柏芝的確需要學會快樂,但是她前面的路還長。
而張曼玉就不一樣,她是過來人了,39歲的女人格外了解"快樂"的內涵。
為什么要學會快樂?因為曾經非常的不快樂。
不一樣的堅強天性柔弱的女人在逆境中完全可以選擇堅強。像劉嘉玲,還有張曼玉。我愿意為選擇堅強的女人鼓掌。
被香港媒體稱為"張曼玉情敵"的劉嘉玲同樣是大美人,但是她卻在2002年年底出了大麻煩。因為十幾年前得罪了"道中人",她曾經被劫持綁架并拍下裸照,以作為挾持的依據。做為"走江湖混飯吃"的行業,娛樂業從誕生之日起就和江湖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按道理說,時間已經過去了那么久,有多少恩怨不能化解呢?
可是事情沒那么簡單,十幾年之后,這些照片被某個神秘人物提供給香港一家具有影響的周刊,該周刊竟然以封面的形式把這張照片公之于眾,并且以大標題"字母女星受虐裸照"為賣點吸引讀者。
盡管照片做了處理,但是很多看到周刊的人都可以隱約發現那個"受虐女星"就是劉嘉玲。在震驚之后,香港演藝界普遍極其憤慨,并且很快以香港電影協會會長吳思遠、香港演藝協會主席梅艷芳和成龍為發起人,組織了表示抗議的演藝界集體簽名和大游行,大家打出"天地不容"的標語,要求"嚴懲不良媒體的黑心行為"、"保護演藝人士的尊嚴"。這是香港開埠以來最為聲勢浩大的娛樂圈集體行動。
而作為當事人、受害者劉嘉玲,在感覺羞辱和難以面對之后,也最終勇敢地站了出來,她用顫抖的聲音對大眾表示:"……我選擇堅強。"身為女人,當然不可能像劉嘉玲那樣經歷如此戲劇性的重大事件,但是如果在平常生活中遭遇情場失意甚至人財兩空,這也算是人生中一個沉痛的教訓。
在和法國導演共結連理之前,1990年代中期張曼玉的戀人是年輕商人宋學祺。這是當時香港有名的青年才俊,敢想敢做有魄力,雖然剛剛留學歸來就投身商圈,但是他志向遠大。宋學祺非常積極地做生意,無奈資金經常周轉不靈。這時,張曼玉為了支持親密愛人的事業,毅然拿出自己積攢多年的1000萬私房錢投入到宋的公司。誰知時間還不到兩年,這筆錢竟然被虧得一干二凈,而且過了不久,宋學祺制造"人間蒸發",退出了商界,從此也和張曼玉斷絕了聯系。
可以想象當時張曼玉的尷尬處境。有朋友勸她--不是早和你說過了,那個人是"空心大老倌",扶不起的阿斗,把自己的辛苦錢貼在他身上多可惜呀。還有媒體幸災樂禍,寫出大標題--張曼玉遭遇薄情郎,人財兩空!
我不記得張曼玉當時做出了什么回應,只是看到很多報道說那一個階段她拼命工作,一個人承擔這"人財兩空"的結果。
在采訪張曼玉時,我問她:"你認為什么樣的女人最美麗?"她說:"我覺得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愛情,在愛情中的女人是最開心和最美的。但是,如果一個女人想保持自己的美麗,不被歲月所改變,那她就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堅強、有個性的獨立的女人。"這句話是在說她自己嗎?
起碼在當時提問的時候,我覺得張曼玉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美麗的女人。
據說美麗的女人容易命運曲折,所謂"紅顏薄命"。同樣遭遇到被戀人拋棄,同樣在2003年年初,苦命而美麗的"三級艷星"陳寶蓮在放縱自己幾年之后產子,而生下兒子未滿一個月卻跳樓自盡。這是一個讓人同情的反面例子--其實她完全可以好好活著,并且活得快快樂樂地給別人看。
天性柔弱的女人在逆境中完全可以選擇堅強。像劉嘉玲,還有張曼玉。
因為不甘心放棄自己,對自己保留了一份信心,這樣的女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美麗。
我愿意為選擇堅強的女人鼓掌。
漂亮的女人更需要努力只要一提到張曼玉,大家都喜歡說:這是一個有靈性的女人。但是在利用天賦的靈性同時,她也的確肯付出自己的努力和心力。
在談到一些有關演藝事業的話題時,張曼玉對我說:"我是一個很敏感的人,喜歡觀察別人的動作……有人問我取得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是不是因為有天分。其實我覺得很難說是'天分',只能說是'努力'吧。"因為是選美出身,和張曼玉同時期出道的女明星有很多人。只是因為外形甜美可愛,張曼玉投身演藝圈之后開始頻繁地做起了"花瓶",扮演天使、妹妹、女朋友等等讓人賞心悅目的角色,在影片里負責微笑和尖叫。其實如果她自己不覺得煩,這種角色是可以一直演下去的,只要形象保養得好,觀眾也都情愿看一個開心--就像是看廣告一樣不也滿好嘛。圈里也的確有很多這樣的"大美人",比如關之琳和李嘉欣。
但是張曼玉似乎不是這樣的,1990年代初演出電影《阮玲玉》的時候,善感的她沉入角色很深,在看阮玲玉的資料時,她發現這個幾十年前的一代名伶也是從"花瓶"開始做起的,張曼于當時不無感慨地對導演關錦鵬說--"那么我們豈不是一樣的嗎?"雖然外形并不十分相像,但是張曼玉對與自己命運有幾分相似的阮玲玉的刻畫卻分外用心,并且為角色需要剃光了眉毛。這部電影之后為她贏得了她演藝生涯中有分量的獎項--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這也是幾十年來香港女演員在國際影展中贏得的最高獎項。
通過這部電影,張曼玉真正學會了"用心"去演戲,她就此告別了"花瓶"時期,超然躋身于演技派女星的行列之中。
只要一提到張曼玉,大家都喜歡說:這是一個有靈性的女人。但是在利用天賦的靈性同時,她也的確肯付出自己的努力和心力。
和法國導演奧利弗?阿薩耶斯結婚之后,張曼玉離開了香港影壇一段時間,在歐洲和丈夫過著幸福生活。如果不是因為王家衛的一部懷舊影片《花樣年華》開拍,在日新月異的華人電影圈,張曼玉似乎就此快要被遺忘了。
"這是一部很優美的電影,情節中男人和女人并沒有太多的情欲,但是那種壓抑在外表下的心理很動人……這是1960年代的故事,只有那個年代的背景下才可能有這種故事。"《花樣年華》公映之后果然引起一片喝彩,張曼玉和梁朝偉被影片塑造成了婉約派偶像,在每個人的議論中,被提起最多的是她在電影里換來換去的27套旗袍和她曼妙的身材,還有梁朝偉憂郁的眼神,這部電影一下子成為了都市人的新偶像劇。
這時候,幾乎沒有人注意看張曼玉的表演。其實那種壓抑下的含蓄情感是最難表現的,"我的啟蒙老師是王家衛,比如在最初拍《阿飛正傳》的時候,有一場戲醞釀到要哭的時候,他叫我忍住不要哭,我記得他當時告訴我,以后就算自己真的想哭,第一個反應也是把眼淚吞回去,忍不住才哭出來的那一刻才是最傷心的。他說笑也是一個道理,這樣才比較真實。"提起演戲,她這樣說。
盡管接近40歲,張曼玉仍然是眾人的偶像。在香港影壇她當之無愧地拿著每部戲600萬港幣的女星最高片酬,同時她廣告代言的身價據說也不低于1000萬。我并不是拜金,因為在這里,演員的身價就代表了"自身的價值",就像好萊塢的"2000萬俱樂部",片酬是衡量一個演員是否為一線大明星的標尺。
不是依靠天分,而是張曼玉的努力為自己贏得了這些。
這個美女,與時間無關她的故事起伏跌宕卻優美動人,20年的時間,她不僅沒有被人遺忘,而且更加光華耀眼。這時候,年齡已經不是問題,喜歡她的男人和女人都說:這才是真正有味道的成熟女人。
2003年9月20日,張曼玉過完了她"3字頭"的最后一個生日。
香港娛樂圈有很多即將邁入40歲的美女,并且根據個性不同分為各種類型,有精致版的關之琳、話題版的劉嘉玲、搞笑版的吳君如等等。入行以來,張曼玉都不算是最出挑的"絕色"--1983年她從英國回香港沒多久,就得到了當年"港姐"的亞軍,剛出道時她打出的是"可愛"牌,因為性格外向口無遮攔被稱為"鬼妹仔",在很多電影里做花瓶,以純真甜美博人一笑。數年前香港某媒體評選過"四大絕色",包括林青霞、關之琳、李嘉欣、甚至有當時剛演完《霸王別姬》的張國榮,張曼玉則榜上無名。
真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是閱歷,連氣質都可以隨著年齡而變化。20年的時間可以讓任何一個人脫胎換骨,曾經性格見棱見角的張曼玉終于被打磨成了一顆圓潤的珍珠。
2002年4月,我在北京見到張曼玉的時候,她對我說:"我現在對自己外形方面的要求不多。只要維持自己身體的健康、保持快樂平和的心境就很好……女人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可能覺得幸福。而對于物質方面,我反而年齡越大越無所謂,我不是一個特別現實的人,賺錢、工作最好順其自然,很多東西是你的就是你的,如果不是你的,那就不是。"當時她剛剛離了婚,并且和好朋友梁朝偉傳出緋聞,但是對于這方面的話題她絲毫不避諱--"我們是朋友,"她平靜地微笑著,說。
和我告別之后,張曼玉匆匆穿過酒店大堂,這時有一個影迷向她喊:"張曼玉,我愛你!"她尋聲望去,展顏一笑,然后輕輕揮一揮手,當時我又一次看到了她微笑時出現在眼角的魚尾紋,那是一個女人被歲月的流水打磨過的痕跡。
很顯然,并沒有人因為張曼玉的皺紋而改變對她的喜愛。年齡越來越大,她卻越來越紅,如今片酬和廣告身價已位居所有香港女星之首。
從1983年到今天,張曼玉的20年豐富而精彩,她的故事起伏跌宕卻優美動人。20年的時間,她不僅沒有被人遺忘,而且更加光華耀眼。這時候,年齡已經不是問題,喜歡她的男人和女人都說:這才是真正有味道的成熟女人。
20年前的張曼玉和20年后的張曼玉是不同的。時光流逝沒什么可怕,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從經歷中吸取養分,讓自己越來越成長--這樣的女人不會衰老,只會"升值"。
2003年7月的一天下午,我和上海本地的朋友約好在南京西路的"波特曼"酒店見面。剛在大堂落座之后,偶然抬頭,我碰巧發現了從我身邊匆匆走過的張曼玉。
"做了這么多年記者,采訪過的人里面給你印象最深的是誰?"朋友問。
看著窗外午后的陽光,我想起了剛剛從我眼前經過的張曼玉。之后,我對朋友講述了一年多之前采訪她的經歷。
其實,張曼玉并不是7年"娛記"生涯里最令我難忘的人。
因為在采訪她的時候,我已經了解應該怎樣去做一個"娛記",并且決定離開這個行業。而見到張曼玉之后,她讓我更加了解應該怎樣去做一個"不敗"的女人。
像她說過的那句廣告詞--鉑金,貴乎稀有。
而一個不能被時間所摧毀的女人,她的價值又何嘗不是如此?
文章摘自《我動了娛樂圈》作者:于蕾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