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范圍內物聯網的產業實踐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
何為數據“泛在聚合”意義上的物聯網
第一個實踐方向被稱作“智慧塵埃”,主張實現各類傳感器設備的互聯互通,形成智能化功能的網絡。
第二個實踐方向即是廣為人知的基于RFID技術的物流網,該方向主張通過物品物件的標識,強化物流及物流信息的管理,同時通過信息整合,形成智能信息挖掘。
第三個實踐方向被稱作數據“泛在聚合”意義上的物聯網,認為互聯網造就了龐大的數據海洋,應通過對其中每個數據進行屬性的精確標識,全面實現數據的資源化,這既是互聯網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物聯網的使命所在。
比較而言,“智慧塵埃”意義上的物聯網屬于工業總線的泛化。這樣的產業實踐自從機電一體化和工業信息化以來,實際上在工業生產中從未停止過,只是那時不叫物聯網而是叫工業總線。這種意義上的物聯網將因傳感技術、各類局域網通信技術的發展,依據其內在的科學技術規律,堅實而穩步地向前行進,并不會因為人為的一場運動而加快發展速度。
RFID意義上的物聯網,所依據的EPCglobal標準在推出時,即被定義為未來物聯網的核心標準,但是該標準及其惟一的方法手段RFID電子標簽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它難以真正指向物聯網所提倡的智慧星球。原因在于,物和物之間的聯系所能告知人們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物的狀態與狀態之間的聯系,才能使人們真正挖掘事物之間普遍存在的各種聯系,從而獲取新的認知,獲取新的智慧。
“泛在聚合”即是要實現互聯網所造就的無所不在的浩瀚數據海洋,實現彼此相識意義上的聚合。這些數據既代表物,也代表物的狀態,甚至代表人工定義的各類概念。數據的“泛在聚合”,將能使人們極為方便的任意檢索所需的各類數據,在各種數學分析模型的幫助下,不斷挖掘這些數據所代表的事務之間普遍存在的復雜聯系,從而實現人類對周邊世界認知能力的革命性飛躍。
人類認知世界的一種新的通用語言
舉個例子:
土壤毒化水平測定:新出臺的食品安全法規將注意力集中在食品的生產加工環節。然而,影響食品安全的源頭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在種植地的土壤毒化。
土壤毒化至少由以下二方面因素決定:一是地塊周邊水系中污水排放情況,二是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濃度;了解該區域的地質結構信息,你會得知這些有毒有害物在土壤底層和表層的擴散情況;了解空氣中的濃度以及氣象條件,你會得知有毒有害物沉降到該區域土壤上的范圍和數量;通過水利氣象部門的信息,你會知道水系內的污水及村鎮污染物以怎樣的方式隨雨水倒灌到該塊土地上。當然,農業部門的檢測會告知所使用的化肥、農藥對土壤的毒化影響。任何靠抽樣檢測來實現土壤毒化水平測定都是不切實際的,只有將上述諸方面的數據信息合成起來,依靠科學的數學分析模型,才能夠綜合判定該區塊土壤的毒化水平。
沒有物聯網的情況下,這樣的工作是不可能實現的,原因在于環保部門、水利部門、地質部門、農業部門、氣象部門等各部門的數據是無法相互辨認的,也不可能被實時集成到一個統一的運算分析系統中去。隨著統一物聯網的建成,各類數據及各行各業的數據都將遵循統一的屬性編碼規則,這使人們有能力把上述諸多部門,甚至包括其他相關的未列舉到的部門的數據,任意的檢索到一起進行運算分析,從而實現土壤毒化水平的精確測定。
我們可以準確地說,互聯網將人類社會帶入了“信息時代”,而物聯網的使命則是要把人類帶入“智慧時代”。人類對周邊世界認知能力的革命性提升,以及應對各種以往難于解決的各類難題的智慧普遍而大量的生成,將會使人類社會在生產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態等各個重大方面發生深刻的變革。因此,只有數據“泛在聚合”意義上的物聯網,才是人們廣泛期待的具有文明演進意義和普世價值的物聯網。
中機國信工業數據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及其主持建設的“中國物聯網核心網絡體系”,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知的惟一的針對數據“泛在聚合”進行物聯網建設的力量和實踐。
具有廣域網特征的中國物聯網核心網絡體系的建成,一方面為所有的設備所產生的數據提供一個從生成到傳輸、集散、調用、屬性標識的完整的秩序化管理;另一方面,依托屬性分類、標識分類的編碼規則,將實現現有的以及未來不斷增長的網絡數據的全面“資源化”,對數據海洋中的每一個數據進行精確的屬性標識,無論這個數據走到哪里,人們對它的含義、屬性都可以一目了然。
頁次:1/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