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創業計劃”圓普通人創業夢想
甘豐鄰,四川廣安人,高中畢業后南下打工,希望為家庭承擔一點兒應盡的責任。
“我不愿意打一輩子工,總希望能有自己的一份事業。”為了這個目標,他不停地跑不同的城市——重慶、長沙、武漢……每換一座城市,他就感覺距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2006年來武漢后,他開始擺地攤賣日用品。由于有頭腦,他總能找到市場賣點,不久,他的玩具柜臺搬進了超市。一年下來,他的玩具柜臺盈利5萬元。
正當他滿心歡喜準備大干一場時,國家下發文件要求玩具經營企業必須具備3C認證資格。而為他供貨的很多企業一時無法提供,他只得離開超市。
今年3月,得知團武漢市委的“平民創業計劃”征集項目,甘豐鄰又看到了希望:“我有激情,又能吃苦,而且還有經營玩具的經驗,只要有一筆啟動資金,自己的玩具商店一定能重新開起來。”
甘豐鄰從“平民創業”數百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獲得3萬元創業資助。
而今,這個從擺地攤開始的外地人已經在武漢玩具市場站住了腳,還把遠在千里外的父母妻兒接到了身邊。
不分地域,沒有身份限制,零門檻式的平民創業行動讓許多江城青年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艷陽天商貿公司出資100萬元建立“艷陽天——武漢青年創業金”,目前已分3批發放資金40余萬元。
“我們可以是普通人,但不能沒有夢想!”34歲的黃銀華身殘志堅,希望通過開展社區圖書室這個項目,改變自己的生活。今年4月,她獲得團市委5 萬元創業金資助,街道也支持黃銀華在兩個社區開展連鎖經營,目前書屋正向全市鋪開。而黃銀華也沒有忘記及時回饋社會,她擠出時間辦起了殘疾人創業管理培訓班。
“企業診斷室”為創業者“把脈助航”
“我去年開了一個咖啡廳,投入8萬多元,現在快半年了,還在虧本。”今年3月的一天,下崗職工楊秋華一大早就來到團武漢市委剛剛開設的“企業診斷室”,向中百超市副總經理王輝光請教。
王輝光仔細詢問了咖啡廳店址后分析道,咖啡廳在香港路附近的一條側路上,缺少客源。“當前最重要的是擴大影響,增加客源。可以先通過社區、街道宣傳,讓大家都知道你這個咖啡廳。”王輝光說,創業者確定下創業項目后,選址一定要慎重。
武漢青年劉文斌剛剛開始做環保酒精,自產自銷,讓他一直困惑的是,大量招人跑市場和加盟招商,哪種營銷模式更好?效率更高?
武商量販老總王斌給出建議:未來市場將越來越專業化,專業人做專業事。
而今,劉文斌的企業發展已初見成效,不斷有人加盟進行區域代理,企業開始向武漢周邊進軍,未來將輻射全省。
這個定期開設的“企業診斷室”,邀請艷陽天、龍發鋼鐵、武商量販等知名企業老板到中心“坐診”,為創業青年提供創業咨詢、案例分析等服務,累計已為200余名創業者提供服務。
“企業診斷室”只是武漢共青團服務青年創業的新舉措之一。據調查顯示,一些人有錢苦于無項目,團組織就采取社會征集、個人提供、創業中心開發設計三個渠道,收集適合青年創業的各類項目500多個,通過小本項目推介會全面推介。缺經驗也是初始創業者的一大掣肘因素,團組織對此設計了創業導師制度,發動青年企業家協會的200多位企業家,擔任創業導師,通過導師帶徒方式為初始創業者提供幫助。
據團武漢市委副書記沈濤介紹,團市委還成立了青年創業培訓中心、組建了創業俱樂部、開展創業培訓、舉辦青年創業大課堂、開展企業家與創業者面對面等活動。這些項目、活動看起來都相對獨立,但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環環相扣、完整的服務青年創業的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