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人脈-為人之道/為商之道
在面臨窘境、幾乎要打道回老家的時刻,彭善超仍堅持自己的經營思路:善待每一位進門的顧客。而他的“顧客”在最后時刻也給了他最好的回報:幫他渡過了年關!
1996年,彭善超離開湖北老家,到鄭州謀生計。“當時想法很簡單,既然原單位不能做了,在老家做業務又會和認識的人沖突,只有選擇到其他地方發展,又不能太遠,就選擇了鄭州。”彭善超拿著東拼西湊的6萬多元錢,盤下了鄭州金水路一間街邊小店,裝修、置辦辦公用品等之后,他只剩下了3000多元現金。
“3000多塊錢能干什么?只能進一些請柬、音樂盒等便宜的東西,這些貨利潤很低。從11月份開業到年底,生意非常不好。如果按照當時情況發展下去,年關都過不去了,不但店員發不出工資,而且第二季度的房租也交不了。”這種窘迫局面似乎真的要逼迫彭打道回老家了。但他堅持的“善待每一位進門顧客”的經營思路拯救了自己。
年底的一天,一位陌生顧客和彭交流后,竟然邀請彭到他公司任職。而這位顧客是負責京九線服務業務的大京九實業公司的老總。在彭善超婉言謝絕其任職的邀請后,“大京九公司照顧了我第一筆大生意。我一下子賺了幾萬塊,不但年關過了,而且信心更足了,經營思路更明確。”
人脈支撐起禮品供應體系
認識到人脈對經營禮品生意的重要性,彭善超開始緊密地聯絡老鄉、同學、朋友,以及一切可以找到的人脈。最終,一位銀行系統的領導成為了彭事業的貴人,為他帶來了銀行系統的禮品訂單。人脈關系不斷擴展、通關,彭建立起了自己的超級禮品供應體系。
有了大京九實業公司老總的第一大單,彭善超有了感覺,他更加善待顧客,更加為上門的顧客著想。此時,銀川分點的設立,為彭善超的第一個1000萬元提供了有力支撐。
事情源于當時鄭州某公園書記,由于退休后家庭經濟狀況不好,便想到了讓彭代賣寧夏的枸杞。因為書記在寧夏當過兵,現在的老戰友在當地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有這種人際關系,貨源當然不是問題。但彭似乎看得更遠:依靠這種關系,直接在銀川開設一個分點。把這個想法和書記及他的老戰友說了之后,三方一拍即合。后來的北京分點也是這樣開設起來的。而正是這兩個分點的設立,使彭的銷售額一下子突破了1000萬元。
方向定了,彭善超更加放開了思路。他找準了在鄭州做禮品生意的竅門——人脈。
彭善超開始更加緊密地聯絡老鄉、同學、朋友,一切可以找到的人脈。期間,在一位老鄉的介紹下,他結識了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分行的一位領導。而這位領導正是日后他事業成敗的關鍵人物。他在彭困難時期給了兩大支持:其一,20萬元流動資金支持。這筆資金的注入讓陷入1998年公司內部人員調整危機的彭善超迅速復活;其二,銀行系統的人脈支持。從鄭州市建設銀行,到省建設銀行,再到農業銀行,再到其他銀行,彭善超引以為傲的銀行禮品供應系統就是這樣一一打通。
后來,人脈關系不斷擴展,不斷通關,到了電力局、總工會等更多系統。彭善超的超級禮品供應體系基本形成,最終成就了彭善超如今一年2個多億元的銷售額。吃水不忘打井人,“我們去年公司成立十周年慶典時,在臺上我首先感謝的就是這位人民銀行的老領導。”而這正印證了彭善超認定的信念:人脈是事業成功的堅實基礎、最大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