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址:九龍鎮金雞村村委會。
交通情況:緊鄰通往英德市的公路。
建庫情況:土建結構,內擁有制冷機組,冷風機等配套制冷設備,保溫材料。總共4間,占地500平方米,體積2000多立方米,總庫存量100萬斤。
投入資金:200萬元,10名股東集資。
資金分配:庫體建設費共計40萬元,其中承租舊廠房的租金2000元/年,租期30年,以及包括拆除危房,重建庫體,人工的費用等;購買制冷設備60萬元,制冷設備由浙江杭州谷輪制冷生產。另100萬元用于收果、貯果費用。
保鮮效果:冷庫保持恒溫5-8℃,濕度85%左右。沙糖桔先放入預冷庫,冷卻至貯藏溫度再放入貯藏間,保存時間達2-4月。
效益分析:以2008年行情推算,12月中旬收果入庫時市場行情0.8元/斤,3月初開始出售,售價達4元/斤以上,最高可達5-6元/斤。利潤預計2-3元/斤。
鐘觀水的保鮮冷庫應該算比較有代表性,設備比較齊全,設備安裝及設計均由銷售廠家負責,在技術上就有了保障。
當前廣東各主產區均陸續建有這種規模較大、擁有制冷設備的冷庫。據不完全統計,這種類型的冷庫總庫存規模達2萬噸,均由企業、專業合作社、柑桔協會以及種植大戶投資興建。
季作梁教授指出,由于擁有制冷設備,這種冷庫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小,并且庫內溫度、相對濕度及空氣流量都可以控制調節,以適應果品的貯藏,因此貯藏時間得以大大延長,保鮮效果也較好,相對常溫保鮮,桔果外觀漂亮,賣相好,因此可以賣出更高的價錢;相對來說資金投入高,技術要求也高。
溫書恒認為,當前這種規模達幾百萬斤的保鮮冷庫也存在設計上的弊端。“你不可能一天就把庫體存滿,但制冷系統還得開著,無疑增加了運營成本。”他還認為,如果是分批將果放入冷庫,極有可能增加病菌感染的機會,而且庫門頻繁開啟也很耗電,還有就是出庫時庫內外溫差過大,貨架期沒有常溫保鮮的長。
專家建議
溫書恒建議,對于貯藏量特別大的(如幾百萬斤的果實甚至更多),最好分間建成多個小型庫。為節約一次性投入成本,制冷機的配備方式可以采用集中式系統。這樣可以節省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便于管理,尤其對手動操作系統更為合適。雖然需要增加中央機房的建設費用,但總體成本增加不大。與建設單個大型冷庫相比,一次性建設成本會略高,但其運營中的使用成本則會降低。
采用這種方式的優勢是明顯的,當沙糖桔貯量不能達到最大值時,可以只開啟一部分冷庫,從而降低制冷量,使用成本降低;當沙糖桔分期分批入庫時,可以分別貯存于不同的冷庫,不但保證了庫溫的穩定,而且減少了相互感染的機會;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貯藏要求靈活調配冷庫的使用,如短期貯藏的產品可早出庫,長期貯藏的產品集中在一個庫。
因此,他認為,小種植戶有資金的話建一個幾萬斤規模的小型冷庫其實最合適,投資額也只有幾萬元左右。這種小型冷庫容量小,出入庫方便,降溫迅速,溫度穩定,耗電少,自動化程度高,像家用空調和冰箱那樣容易操作。
季作梁教授補充,柑桔入庫前需要經過預冷,并且預冷庫的制冷量一定要大,最好能在數小時內就能將溫度降到貯藏溫度。此外最好在庫外建一個用于裝卸貨物的月臺,要求各貯藏間的門一定要大一點,便于將貨能直接運出通往月臺。
他建議,出庫時還應注意銷售地點和運輸方式,對于出庫時在本地銷售的沙糖桔,應采取逐步升溫的方式將該貯藏間的溫度緩慢升高至15℃左右1-2天,出庫前增加這樣一道預升溫的過程,可以避免出庫前后溫差過大,延長貨架期。而如果銷往外地如北方的話,運輸過程也要注意保持為貯藏溫度。
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龍超安提醒,為使庫內空氣流通,以利降溫和保證庫內溫度分布均勻,貨物應離墻30公分以上,與頂部約留80公分的空間,而貨與貨之間應留適當空隙。深圳安然冷庫公司杜昀儒建議,為了保證良好的制冷效果,必需經常對制冷系統進行維護,如及時清除冷風機組水垢,蒸發器除霜等。
專家還建議,這種冷庫適宜資金充沛或擁有籌集大量資金渠道,以及對保鮮技術掌握比較好的人群,如柑桔銷售代理商、企業、專業合作社、協會,種植規模較大的大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