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冷鏈物流網經過多方資料了解到,不同的活體水產品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和環境要求,為了提高其運輸存活率、降低運輸成本,應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運輸。目前已開發出來的活體水產品運輸方法主要有機械運輸、低溫運輸、充氧運輸、麻醉運輸、休眠運輸和模擬保活運輸等6種形式,不同運輸方法的操作原理、特點和適用對象不同。
為了提高水產品的運輸存活率及降低運輸成本,實際貯運作業過程中通常根據待運對象的生理特征和運程等將以上6種方法進行合理的組合。
(一)水產品的機械運輸
機械運輸是將待運的活體水產品裝入帶水箱的車、船等運輸機械中進行運輸的方法。
特點:適用廣泛
運載量小、成本相對較高
管理要求高
由于以上原因,機械法運輸水產品的距離一般以中短途和短途為主,運輸時間一般不超過8~12h,而且適宜在冬春等氣溫較低的季節進行作業。在實際作業中,所貯運的對象通常為生命力較旺盛的魚類或可進行氣呼吸的特種經濟類水產品。
1、開放式 2、密閉式
(二)水生動物的低溫運輸
大多數水產品是冷血動物,其新陳代謝率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因此低溫環境有利于延長水產動物的存活時間。目前維持運輸過程低溫恒定的方法主要有機械制冷法和保溫法兩種。
低溫運輸前要低溫馴化、暫養。
(三)魚類的充氧運輸
充氧運輸主要適用于一些對溶氧要求不太高的高價值魚類,尤其是魚苗和種魚,該產方法操作簡單、設備投資少、使用費用低,是我國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活魚運輸和保存方法。
在運輸前通常將貯運對象裝入有水的塑料袋中,用工業氧瓶充入高壓純氧后扎緊袋口,然后將塑料袋放人泡沫箱中。為了保證充足的氧氣供應,魚和水的裝載量一般不超過塑料袋有效體積的1/4,同時要求塑料袋的密封性能良好。
為了降低運輸過程中魚體的耗氧量,該法通常與低溫法結合起來使用。該法通常還與機械運輸法配合使用,以提高運輸水體的含氧量。
中國冷鏈物流網注:水生動物對純氧的利用率高,因此使用高壓純氧。
(四)魚類的麻醉運輸
據中國冷鏈物流網了解到麻醉運輸通過抑制機體神經系統的敏感性,降低魚體對外界的刺激反應,使魚體失去反射功能,降低呼吸強度和代謝強度,提高活體水產品運輸存活率的運輸方法。
該方法具有運輸存活率高以及運輸成本低的特點。
為了提高運輸存活率通常對運輸對象采用全身麻醉。根據水產品的生理特性,可采用化學麻醉和物理麻醉兩種麻醉形式降低魚體神經系統的敏感性。
1.魚類的化學麻醉及其常用藥劑
某些藥物可使水產動物暫時失去痛覺和反射運動,降低肌肉的活動強度,減少機體氨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且可使肌肉保持良好的弛緩能力,從而有利于長途運輸。常用的化學麻醉劑有乙醇、乙醚、二氧化碳、巴比妥鈉、苯氧基乙醇、苯唑卡因、奎納丁、磺酸間氨基苯甲酸乙醋(MS-222)等30余種。
磺酸間氨基苯甲酸乙醋(sandoz),俗稱MS-222
鹽酸苯唑卡因(Benzocaine )
CO2
鹽溶液
表2-1 幾種活魚運輸麻醉劑的性能及特點:
|
水溶性
|
用量
|
是否重復利用
|
入麻時間
|
|
喹哪丁CH3CHN(OH)
|
差
|
10mg/kg
|
不能
|
>60min
|
原液對黏膜有刺激性
|
尿烷C3H7NO2
|
好
|
0.5%~5%
|
可
|
>60min
|
可能有致癌作用
|
弗拉西迪耳C3H6OI3N3O3
|
好
|
500mg/kg
|
不能
|
>60min
|
水溶液浸泡效果差
|
三氯乙醛C(Cl3)CHO
|
好
|
40~60mg/kg
|
可
|
>60min
|
-
|
異戊巴比妥鈉
C11H17N2NO·O2
|
好
|
110~160mg/kg
|
可
|
>60min
|
10℃以上失效
|
不同魚種對不同藥物的反應不同,采用麻醉法活運水產品的效果與水產品的種類、麻醉劑的品種與用量、運輸水體的溫度和操作方法密切相關。
操作方法:生產上一般先采用正常的劑量將魚類麻醉后放入水槽中,然后向水槽中加入等量的淡水,將原有麻醉劑的濃度降低一半。麻醉運輸過程中保持低溫、黑暗以及輕微的搖動可使魚體保持安靜。
人工合成麻醉劑均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在使用過程中至少應注意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麻醉劑反復使用對人和魚的危害性;
其二,魚在麻醉劑溶液中最長的時間;
其三,麻醉過深后的急救等問題。只有有效解決上述3個問題,才能真正地在商品水產品的運輸過程中大規模推廣化學麻醉運輸法。
2.魚類的物理麻醉
中國冷鏈物流網據悉物理麻醉法采用一定強度的物理刺激抑制魚類神經系統的敏感性,降低其對外界刺激的反射強度,安全性較高,因此頗受研究者的青睞。
常用的物理麻醉法主要是電擊活魚,使活魚假死,從而延長其存活和運輸時間。
例:鯛魚、墨魚
日本的多部俊郎借鑒中醫中的針灸原理,將一定粗細、長短的銀針直接插入魚體頭部的相關穴位中,即可使其進入麻醉狀態。該方法操作簡單、安全性高、投資少,是-種典型的活體水產品綠色運輸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具體操作規程需進一步研究。
(五)魚類的休眠運輸
冬眠的魚不游泳,所以不需很大的活鮮容器,由振動、噪聲和光線等物理因子引起的死亡率幾乎降到零,休眠狀態下它既不需進食也不會產生任何排泄物,因此也沒有質量損失。
誘導水產品冬眠的方法主要是降溫法。
1、生態冰溫零點或稱臨界溫度
2、生態冰溫區
降低生存冰溫零點使其接近冰點是活體長時間保存的關鍵。對不耐寒的魚種應馴化其耐寒性,提高其在生態冰溫范圍內的存活率。
中國冷鏈物流網據悉,經過低溫馴化的水產動物,即使環境溫度低于生存冰溫零點也能保持冬眠狀態而不死亡,而此時的新陳代謝水平極低,因此有利于保活運輸。如臨界溫度為5℃左右的河豚,在有水的狀態下,通過特殊的冷卻方法加以馴化,能在-0.5℃的生態冰溫區存活62h。
中國冷鏈物流網認為采用休眠法運輸活體水產品時,為提高運輸存活率需解決兩個重要問題。
其一,測定?;钸\輸對象的生態冰溫零點
其二,選擇合適的降溫方法 。降溫過程中應采用緩慢梯度降溫法,降溫梯度一般不超過5℃/小時。
最早被采用冬眠法進行運輸的是日本對蝦,隨后冬眠運輸技術在某些品種的水產品上取得成功,日本報道冬眠的鱸魚大約能保活40天、鰈魚三個月、近圓蟹科的蟹5~6個月。
休眠法只能在極端環境下延長水產動物的存活時間,并不能無限制地保證其生命活性。劉淇等研究表明,-0.5~1.5℃時牙鲆處于半休眠狀態,體內的新陳代謝水平較低,隨著?;顣r間的延長,體內的ATP不斷被消耗而得不到有效的補充,乳酸含量因呼吸排泄受阻而上升,魚體的疲勞程度逐漸增強,當超過其耐受極限時便開始死亡。
(六)魚類模擬?;钸\輸
模擬?;钸\輸是根據水產品的生態環境和活動情況,人工模擬?;钸\輸對象的自然生活環境條件進行運輸。
日本三菱重工公司研制了一種新的水產品?;钛b置,該裝置設置了一個容積為5m3的回流型水槽,并根據魚的種類安裝了可調節的水流發生裝置、水溫自動控制裝置、供氧系統及高性能海水生物凈化設備,使其盡可能接近于天然的環境條件。
該方法是對機械運輸的一種重要的革新,解決了大批量、長時間和遠距離運輸活魚的難題。使用該裝置,即使是最難運輸的沙丁魚的存活率也可達100%。
來源:中國冷鏈物流網,轉載請注明,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