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生長時,淡水魚的pH=6.5~8.5,海水魚為7.5~8.5,過酸過堿都會刺激鰓和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而影響呼吸。
水中CO2的積蓄可降低pH值,由于魚血液具有相當大的緩沖能力,水中pH變化不明顯時對魚的生長影響并不大。
氨也可影響水的pH值,水體中的氨主要來源于魚體本身的代謝。氨對鰓的通透性影響較大,從而妨礙魚的正常呼吸。水中氨的積蓄過多時可降低氧的分壓,用沸石或離子交換樹脂可除去水中的氨。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三羥基甲基氨基甲烷(Trishydroxy amino methane),可有效地維持水中pH的穩定。
水中的總氨由非離子氨(NH3)和銨根離子(NH4+)組成,非離子氨對魚類有很強的毒性,而離子態銨是無害的。NH3和NH4+之間的濃度平衡一般由pH和溫度決定,有毒的NH3的濃度隨著pH和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另外,浮游植物的大量死亡或水污染,NH3濃度也會升高。出現氨中毒后,分子氨和氧氣競爭與血紅蛋白結合,從而造成魚類組織缺氧,同時造成魚類血液中NH3含量增高,出現神經中毒癥狀,嚴重者因缺氧而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