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華南地區羅非魚價格大部分時間在高價位運行,500克/尾的羅非魚廠家收購價在10元/.kg以上,大多數養殖戶獲利豐厚,但冬季(羅非魚上市高峰期)魚市 “跳水”,魚價暴跌約10%,引發不少人對羅非魚后市擔憂。
我國羅非魚養殖集中在南方,養殖區域有限,但羅非魚銷售主要靠出口,國際市場對羅非魚需求是影響其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兩、三年前,因國際市場需求疲軟,曾導致羅非魚養殖業跌入低谷;另外,羅非魚病害也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尤其是鏈球病等每年都對羅非魚養殖造成極大威害。市場風險及養殖技術風險,直接影響羅非魚養殖戶的收益,進而左右養殖戶生產的積極性。反過來,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也能改變市場供求,從而影響魚市的走勢。
下面通過對影響羅非魚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2014年“虎頭蛇尾”市場行情:
2014年國際市場上,羅非魚的需求穩中有升,但國內羅非魚養殖業經過兩、三年恢復性的發展,羅非魚養殖戶在高魚價下終于戰勝對鏈球病恐懼,大規模擴產。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廣西羅非魚總產量達35萬噸,而在全國排名僅第三位。未到10月份,大部分加工出口廠家就基本完成訂單交割。今年訂單是前期簽訂的,價格早已確定,附合今年大部分時間高價位運行情況,但冬季訂單任務量銳減,并逢出魚高峰,廠家刻意打壓,導致年底魚價下跌。
下半年,國內市場物價下跌,羅非魚不例外地受到沖擊,這是影響十月份后魚價暴跌的原因之一。
另外,今年羅非魚養殖病害相對少于去年,羅非魚增產,原料供應充足,不但給廠家完成本年度訂單提供支撐,也給后市魚價下調埋下“定時炸彈”。冬季,養殖戶為避免寒潮的造成損失,集中捉魚上市,導致羅非魚上市量“噴井”式上沖,最終引發魚價下跌。
羅非魚價格走向是受眾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魚市是否由牛轉熊?很多養殖戶對2015年魚市表示憂慮。
從目前養殖情況分析,養殖規模短時間內不會縮減,且養殖戶艱好象對主要病害的防治很樂觀,明年羅非魚產量或不低于今年,供應依然豐足。
國際市場上,大國之間的貿易戰激烈,石油大戰誘發對各行業的變化較大,羅非魚市場供求關系難測。我國已調低明年的經濟發展預期,降息等刺激政策不斷出臺,可見目前的形勢不態好,國內食品將維持低價位運行已成定局,這決定著羅非魚行情在國內市場不會有出色的表現。
預計明年羅非魚價格或承傳今年年底的弱勢,低開低走,然后回復到穩定狀態。雖然魚價有小波動,但魚價不會高于10元/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