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品市場一般分為“活、鮮、凍、老 ‘(老’指代,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對珍珠貝進行保活長途運輸, 取得較好效果。七十年代, 臺州在石斑魚腌制品) ”, 市場價格也由高到低變化。比較而言, 活水產品身價要比凍品高出十幾倍。現在賓館飯 店供應生猛海鮮的越來越多, 這表明人們對食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據統計, 日本 1998 年水產品進口量 342 萬噸, 其中活水產品的數量為 4 萬多 噸, 比上年增加了 3% 左右; 活水產品交易持續增 長。 香港消費的水產品 90% 是活鮮品; 近幾年我 國從沿海到內地, 水產品活體銷售中心也不斷涌 現, 供應量呈直線上升趨勢, 生猛海鮮、游水活魚 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 每年進入上海市場的 活水產品就達 3 萬噸左右, 這也是市場指導生產 的一個強烈信號。因此, 保活運輸是保持水產品最 佳鮮度, 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最有效方式, 同時也 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此外, 為適應國內外市場 的迫切要求, 觀賞水產動物的保活運輸也在迅速 增加, 并成為水產流通的重要環節。
從一般的保活運輸到無水保活運輸是對傳統 運輸方法的一次革新, 對進一步探討水產動物在 無水條件下的新陳代謝、休眠、生存、對水的依賴
性等具有重要的學術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它的研究開發不僅能夠提高運輸存貨率, 增加運輸密 度, 延長運輸時間, 大大降低成本, 減少運輸水質 處理, 簡化運輸管理, 節約運輸噸位, 而且搬運操 作方便, 減少環境污染, 避免海水腐蝕, 方便保活 暫養等。因此它具有非常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 益及生存效益。
2 國內外發展情況
2. 1 國內
五十年代, 開始了梭子蟹的保活試驗。六十年活體運輸中存活率達到 100% 。八十年代, 開始采 用麻醉劑在活魚運輸中使用, 為長途運輸創造了 條件。九十年代, 昆明多功能活魚運輸機試驗取得 成功, 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水平。 1991 年江 蘇淡水所對青蝦進行無水保活運輸, 經過 16 小 時, 存活率達 90% 以上, 經過 38 小時, 存活率達75% 。閩浙活鰻運銷日本及港澳, 采用分級梯度降 溫, 充氧方法, 運輸 24~ 33 小時, 存活率 95% 以 上。沿海水產品專用運輸船就有近 20 艘, 保活運 輸技術也不斷提高。 1993 年山東將河豚加水、加 冰充氧運銷日本, 經 10~ 18 小時, 存活率達 95% 以上。船艙加水充氧運輸活牙鲆, 經 33 小時, 存活 率達 96% 。1994 年 10 月, 湖北宜昌在羅氏沼蝦的 水中加入保活劑, 充氣經 20 小時, 存活率達 91.4% , 充氧 32 小時運輸, 存活率 96. 48% 。1995 年,山東煙臺活蝦運輸, 無水充氧, 低溫休眠, 木屑包 裝運輸, 經 10 - 18 小時, 存活率達 90% 以上。
1995 年, 湛江水院將新對蝦經過麻醉充氧降溫干 運 21 小時, 存活率最高可達 90% 。1996 年, 福建水產所對真鯛苗、鱸魚苗、石斑魚苗空運加水充 氧, 經 10 小時, 存活率 90% 以上。1998 年, 筆者將 海鰻無水保活運輸, 從上海空運到日本, 經 16 小時, 存活率達 95% 以上; 石斑魚降溫充氧空運 12小時, 存活率 93% 。1999 年山東棗莊將淡水魚采 取休眠方法運銷到韓國, 次日上午運到韓國, 脫眠 后放入水中魚鮮活如初。[ 1- 7 ]
2. 2 國外
八十年代, 新西蘭、馬來西亞活鯛和貽貝的低 溫運輸、日本的 CO 2 麻醉進行活魚運輸均獲得成功。九十年代日本發展了活魚運輸專用車, 1991年日本三井公司用集裝箱運牙鲆, 5~ 7 天存活率90~ 100% ; 長崎大學開展了霧態下魚類、貝類和 棘皮動物的活體運輸研究, 獲得較好的成果, 運載量提高了 2~ 3 倍, 有效地提高了單位容積的運載量。日本 H yom in sy stem 公司將冬眠的鱸魚能保 活 40 天、鱒魚 90 天、蟹 5~ 6 月, 加拿大、美國、澳 大利亞也都采用無水保活龍蝦, 存活率達 95% 。
1991 年, 日本利用冰溫技術進行無水保活運輸研 究, 保活時間提高了十倍, 運載密度增加了 4~ 5倍, 把比目魚由日本成田機場無水空運美國 30 小時, 存活率 87. 5% ; 后來, 牙鲆、魚甬、康吉鰻、烏賊 和河豚等在低溫水中呈假死狀態后進行無水空運 均獲得成功; 1992 年日本北海道還開發了一種活魚罐頭, 使活魚處于昏迷狀態, 兩天內不死亡;
1997 年日本用新型集裝箱從名古屋運象鼻蚌到 上海 5~ 6 天, 存活率為 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