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強農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的兩個基地內一片忙碌,就在兩個多月前,特地請來的水產專家們陸續到達,他們開始為生活在這里的一群人工養殖娃娃魚逐一檢查、籌備人工授精事宜。
人工授精一旦開始,即意味著經歷過產卵、孵化后,這里又將迎來一大批娃娃魚種苗。僅2011年,永強公司就孵化了近40萬尾娃娃魚。而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全國娃娃魚存育量達400萬尾,而市場消費量每年約20萬尾,存育量是消費量的20倍。新一批人工繁育的娃娃魚出生后,勢必壯大娃娃魚存育隊伍。
供求比達20:1!
那目前人工養殖娃娃魚的利潤如何?相關人員表示,目前市場的普遍認識為——一尾5厘米的種苗3年后價格能翻近5倍,餐桌售價更高,最高甚至可達3000元/斤。因此,大量企業不斷涌入這一產業,在浙江,目前通過審核認證的大鯢馴養繁殖單位共33家,其中4家于今年審核通過;大鯢經營利用單位4家,其中2家擁有孵化技術;相關的利用單位(包括飯店、會所等)則更多。
隨著養殖娃娃魚市場愈加興盛,“蛛網效應”怪圈或將逐漸纏繞這一產業。
普遍存在于農業領域的“蛛網效應”,指的是在供應量不敵需求之時,價格上漲,然生產量的加大又會導致價格下跌,價格下滑后,生產量也下降,價格繼續回升,如此循環起伏。為此,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提醒:倘若不注意市場容量和消費群體的培育,導致成魚難賣,價格大跌勢在必然。不僅僅是人工養殖娃娃魚產業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在其他高低端農產品領域,如肉類、大蒜等,這一現象也并不罕見。
記者了解到,目前娃娃魚價格已出現下滑勢頭。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商品娃娃魚的利潤最大跌幅甚至達到了70%,價格從去年的1500元/斤跌到了如今的600元/斤。倘若售價接近或低于300元/斤,產業或將面臨洗牌。
由一尾娃娃魚催生出的新生產業鏈,正將觸角伸向孵化、養殖、經營、利用等不同方向。
有媒體大呼其“錢景光明”,但現狀究竟如何?本報記者近日走訪了眾多企業、經銷門市部、餐館后發現,看似蓬勃的發展勢頭下,商品娃娃魚將游向何方,急需從業者冷靜思考。而對于農產品領域而言,如何擺脫“蛛網”纏繞,更需要企業、政府等不斷思索。
一尾5厘米的種苗3年后價格能翻近5倍?
餐桌最高售價可達3000元/斤
走進建國北路上的永強大鯢水產門市部,一股淡淡的魚腥味撲鼻而來。左側的池子里,安靜地伏著幾條娃娃魚。
“這些娃娃魚已有三四斤重了,能賣到900元/斤。”門市部經理王迪告訴記者。而那些將近2斤重的娃娃魚,在3年前,不過是一尾5厘米長的種苗,售價400多元。記者算了筆賬,以900元/斤計算,2斤重的娃娃魚可賣到1800元/尾,相較于之前的種苗售價,身****了將近5倍。
不一會兒,有人前來購買,四五斤重的一條娃娃魚,900元/斤,花費近4000元。“這些是熟客,他們是替酒店買的。當然,有些酒店為了提升檔次,也會選擇將娃娃魚養殖在顯眼的櫥窗里。”
這僅僅是作為商品魚的售價,倘若經過清蒸、紅燒、燉湯等加工方法,娃娃魚售價遠遠不止這個數。永強大鯢館的前廳經理吳燕介紹說,以最小份的娃娃魚燉盅為例,其售價是228元/盅,原材料是40g娃娃魚肉、10g娃娃魚皮、15g娃娃魚骨頭。“這個售價并不算貴。”吳燕說。
可想而知,當娃娃魚被搬進各大酒店,其身價或許更高。浙江一大型娃娃魚馴養繁殖企業的陸經理告訴記者:“最高價格曾被抬到過3000元/斤,可見這一產業的利潤之大。”
“別看這些娃娃魚價格很高,但它們也金貴得很。”王迪說,對于養殖的娃娃魚而言,公司往往喂其新鮮的草魚苗、小蝦、泥鰍。因此,這些人工養殖的娃娃魚味道更鮮美、營養價值也更高。浙江一大型娃娃魚馴養繁殖企業的陸經理也同意這樣的說法。因為娃娃魚喜陰怕亮、喜靜怕鬧、喜潔怕臟,對水質要求非常高,故公司選擇將最大的養殖基地搬到神農架(神農架是娃娃魚天然的故鄉,自然環境、氣候、水質等都非常適合其生長),待其長到1歲左右,再送往杭州養殖基地(包括玉泉、瓶窯等地)進行飼養。
看似“錢”景光明,商品娃娃魚價格卻在跌
“蛛網”束縛使利潤最大跌幅達70%
娃娃魚的利潤之大,讓不少企業開始選擇往這方面發展。打從1996年孫海強開始養殖娃娃魚起,短短十幾年,浙江的娃娃魚馴養繁殖單位就擴張到了33家,這一關注度并不高的產業正在實現高速發展。
伴隨著進入者愈多、消費市場擴張慢,商品娃娃魚的售價卻在逐漸下滑。記者從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去年這個時候,商品娃娃魚的出場價為1500元左右/斤,目前已下降至600元左右/斤,跌去了近70%的利潤。
“價格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產品供應量遠遠大于市場消費量。”該局漁政漁監處副處長紀志康說,目前全國娃娃魚存育量有400萬尾,而市場消費量每年大約20萬尾,存育量是消費量的20倍。由于一些省份把娃娃魚養殖作為一種致富手段,前些年大力推廣養殖,卻沒有注意市場容量和消費群體的培育,導致現在成魚出來,卻很難賣出去,價格大跌勢在必然。
對此,浙江永強農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海強有著不同的看法。“400萬尾存育量應拆分計算,其中包括4個年齡段的魚,一般來說,企業不會選擇將過于幼小的娃娃魚銷售給馴養繁殖單位。同時,今年經濟形勢對高檔消費品市場的開拓也有著很大影響。”
那么,商品娃娃魚利潤跌幅真有70%如此之大?孫海強說:“對于那些馴養規模較小或急于拋售的單位,跌幅或達到70%。”對于永強而言,情況相對樂觀,價格從去年的1100元/斤跌到了今年的900元/斤,跌幅近20%。“但這或許并不是壞消息,公司也希望能夠把價格穩定下來,讓更多的人能吃得起娃娃魚,實現產業的健康、長遠發展。”孫海強說。
不少馴養繁殖企業還在“蓄勢待發”期
餐飲利用單位或成最大贏家
在浙江省,由于擁有娃娃魚《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的企業僅4家,那么,對于其他29家擁有馴養繁殖權、卻尚未取得經營利用權的單位,他們的娃娃魚將何去何從?
“那些已取得《馴養繁殖證》的養殖單位,條件成熟時也將陸續取得《經營利用證》。還有不少馴養繁殖單位與經營利用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娃娃魚養成后由經營利用單位回購。”漁政漁監處副處長紀志康告訴記者。但是,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部分企業目前還處于“蓄勢待發”期,并未從中得到盈利。
杭州寶娃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偉華的養魚靈感,來源于2009年電視上看到的一套創業致富節目。于是,他從陜西買來30尾種苗,請教了相關專家后開始養殖,目前他養殖了200多尾娃娃魚,最大的一尾有四五斤重。但馬偉華卻說,因為沒有取得經營利用許可證,他還沒從中獲利。“因為娃娃魚的生長周期相對較長,想要從中盈利,估計至少得再等上兩三年。”
那么,對于整條娃娃魚產業鏈而言,孵化企業、馴養企業、經營利用企業、餐飲單位等,誰將成為最大贏家?
浙江一大型娃娃魚馴養繁殖企業的陸經理說,對于馴養繁殖企業而言,由于種苗價格較貴,再加上娃娃魚存活率很難達到100%、物價人工成本的存在等諸多因素,回購價減去成本后,利潤空間約為40%;而對于經營利用企業而言,批發銷售價減去回購價,利潤一般在20%-30%間。
“真正最大的贏家應該是那些餐飲利用單位,加上輔料、配菜,其利潤空間將達到70%-80%。”陸經理說,這只是預估算,隨著供需量的變化、地域分布的不同,數據將發生一些變化。
出場售價若低于300元/斤
產業或臨“洗牌”
蒸蒸日上的娃娃魚行業,風險其實也并不小。以病害為例,2009年,外省某地區的一場病害使得河流上游水質受污染,導致幾個村的人工養殖娃娃魚在短期內死亡。“正因為如此,每年我們都會對娃娃魚進行疾病預防,一旦發現不良狀況,立刻隔離,減小病害造成的風險。”杭州永強水產門市部經理王迪說。
“但是企業最大的風險還在于產品銷售。”漁政漁監處副處長紀志康說,雖然商品娃娃魚的售價有所下跌,但是若能穩住600元/斤的價格,除去各類成本,依舊屬于暴利行業。若價格穩定在300-500元/斤,企業仍能實現盈利。
“對于養殖企業來說,其能承擔的成本依舊是有底線的。倘若售價接近或低于300元/斤,娃娃魚產業會出現一次重大調整,面臨重新洗牌。”紀志康說。
但總體來說,浙江省的娃娃魚養殖與湖南、湖北、陜西等地區的養殖存在差異,一些養殖大省走的是“大戶帶小戶”、“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浙江娃娃魚養殖走的是集約化、規?;洜I道路,企業實力較雄厚,經營理念相對先進,抗風險能力比較強,可能會在大調整中處于優勢地位。
然而,對于那些迫切想要進入該行業的人來說,也需三思而后行。
王迪表示,曾有人打電話向他咨詢,表示想進入這個行業。王迪的回答是,這個行業人工繁殖技術要求高、盈利周期長,且只有達到一定養殖數量、規模的企業才能擁有經營利用權。盡管娃娃魚的營養價值高、盈利空間也挺大,但對于盲目跟進的人來說,難免可能“翻船”。而作為農業行業,進入者過多后,也會使行業發生“井噴”,屆時價格會怎樣走向、企業會面臨什么新挑戰,都很難預測。
“娃娃魚搬上餐桌”是否提倡暫難定論
開發與保護需辯證認識
自從人工養殖娃娃魚搬上餐桌起,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會問,娃娃魚不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嗎,搬上餐桌的行為合法嗎?永強大鯢館的廚師長段柏高回憶,打從餐館于2009年6月開業起,這樣的質疑聲還真不少。
記者從省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指出:國家鼓勵馴養繁殖野生動物,野生動物的馴養繁殖采用許可審批制度,國家保護依法馴養繁殖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這一規定,農業部和各省相繼出臺了有關水生野生動物特許利用的配套政策,為合法馴養繁殖和經營利用鋪平道路。要將娃娃魚搬上餐桌,前提是這個娃娃魚必須是人工馴養繁殖的子二代及子二代以后個體,或人工馴養繁殖的子一代大鯢經專家組鑒定為不孕不育的個體或傷殘且不可康復個體。擅自馴養、經營的個人或企業,一經發現,要受到漁業執法部門的相應處罰。
那么,搬上餐桌的行為是否應該提倡?漁政漁監處副處長紀志康認為,還是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比較好。娃娃魚在目前乃至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都將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發展娃娃魚產業,必須準確理解保護與開發的辯證關系,開發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大鯢種質資源,而保護的目的是為了永續利用。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要求,目前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正在制定新措施,即要求取得經營利用許可證的馴養繁殖單位,每年按年度經營利用尾數的1%(最多不超過200尾),捐贈大鯢苗種或等額資金用于大鯢增殖放流,以補充和恢復野外自然資源。紀志康說:“這一政策或于2013年開始實施,目的在于鼓勵經營利用企業在盈利的同時,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農產品如何掙脫“蛛網”束縛?
除延長產業鏈、樹品牌外,或可通過組織化對抗風險
娃娃魚的價格起伏并非特例,在農產品行業中,由市場機制造成的價格起伏隨處可見。例如大蒜,兩年來,其價格經歷了從暴漲到暴跌,再到暴漲的過山車行情,傷害了一些從業者及消費者的利益。那么,在娃娃魚這一高端農產品逐漸體現“蛛網效應”后,我們不禁要反思:如何才能掙脫“蛛網”或減輕其帶來的束縛,使企業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延長產業鏈、關注農產品深加工或許是一條新出路。
永強大鯢水產門市部經理王迪告訴記者,門市部于2010年2月開張,當年營業額就突破了百萬元大關,2011年更是實現翻倍增長,2012年前7個月,營業額依舊處于平穩走高趨勢。然而門市部銷量火爆的不僅僅是商品娃娃魚,還有一個半成品的養生套餐。王迪拿出一份包裝好的套餐,40g大鯢肉、10g大鯢皮、15g大鯢骨、195g固化高湯、一小袋生粉,售價198元/份。“過年的時候,有些單位一訂購,就能訂上好多。就拿去年的一個溫州老板來說,他在酒店吃到了娃娃魚,發現味道不錯,就干脆定了300份,給員工們當年貨。”
這意味著,娃娃魚的經營利用正在朝著深加工方向邁步。王迪說,公司預計明年上市,目前券商已入駐,而如何發展深加工,公司正在討論中。“初步考慮會往保健品、化妝護膚方向發展。”王迪舉了一個娃娃魚魚油的例子,經過簡單的加工去腥味后,它就能對治療凍瘡產生非常好的效果。
“娃娃魚市場想要擴展,終端消費者在其中占據的比例必定非常大。”王迪說,未來的商品會考慮往商場、超市進軍,目的是讓更多人能享用到人工養殖娃娃魚所帶來的功效。
浙江一大型娃娃魚馴養繁殖企業的陸經理也表示,公司正在計劃往深加工方向發展。“據某大學相關檢測報告顯示,娃娃魚的肌肉蛋白富含17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氨基酸總量近93%;娃娃魚的皮中又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總量也高達近64%。”陸經理說,將娃娃魚深加工產品打入高端市場,如銷售用娃娃魚制成的蛋白粉等等,既能更好地推廣其保健作用,又能將客戶直接拓展到每一位消費者。
此外記者也發現,在網上,娃娃魚深加工產品的店鋪早已誕生。以一家名叫“金鯢娃娃魚”的店鋪為例,其創店時間為2010年8月,銷售的深加工產品共8個種類,主要包括營養產品(如娃娃魚長壽面)、保健品(如蛋白膠囊)、美容護膚品等。不僅如此,搜索“娃娃魚長壽面”,也能看到相關的26件寶貝。銷售數量雖不大,但這一現象的出現,無疑表明著娃娃魚深加工產品正逐漸發展。
這是企業掙脫束縛、謀求更大利潤的方式。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管理系副教授金少勝認為,如何掙脫“蛛網”束縛,對農產品而言,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也應該分開考慮。如果該農產品是生活必需品,如小麥、大米,當其價格跌至一定水平時,國家會采取一定措施(如以保護價格進行收購)來干預市場,防止生產者的積極性被挫傷。企業除了隨市場價格進退外,還可以采用期貨市場來規避風險。倘若該農產品是非生活必需品,如娃娃魚、綠豆、辣椒等,其價格隨市場波動是很正常的。當產品過了成長期、進入成熟期后,企業可以考慮樹立品牌,爭取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這時候政府通常不會進行干預。
“此外,產業還可以通過組織化來對抗風險,由一家龍頭企業來引導整個行業。”金少勝補充道。雖然浙江娃娃魚市場的規范程度很高,但是由于全國市場是流通的、開放的,所以這一舉措依然顯得很有必要。
倘若有企業想進入娃娃魚行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金少勝說:“地方政府需向其充分介紹該產品,做到信息的透明與對稱,但最終的決策者,依舊是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