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16位委員作大會發言。黃海委員在會上發言,題目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黃海指出,我國農產品流通特別是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十分薄弱,其中每年水果蔬菜因此損耗700億元?!?/p>
黃海說,我國農產品流通特別是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十分薄弱:一是市場供求信息傳導滯后,生產盲目性大,農產品供給大幅度波動,“買難”、“賣難”交替出現;二是收購環節組織化程度低,通過合作社或“農超對接”的產品比重很小,農民沒有價格話語權;三是產地倉儲和預冷設施嚴重不足,農產品上市時間難以控制,源頭調控能力很低;四是燃料費等物流成本過高,冷鏈運輸率不足10%,每年水果蔬菜因此損耗700億元;五是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收費名目繁多,“最后一公里”菜價猛漲,等等?!?/p>
黃海指出,去年年底蔬菜價格大幅上漲,消費者嚴重不滿,社會輿論紛紛指向流通環節。實際上,不論是販運蔬菜的合作社,還是在城市賣菜的小販,他們都沒有從漲價中獲得“暴利”,仍然是社會上收入最低的群體之一。漲價背后存在著體制性、政策性的原因,必須采取標本兼治的辦法,切實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目標,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進行考核。
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發展現狀
1、冷鏈物流市場初步形成.目前,我國年產禽蛋近2,000萬噸,水果6,100萬噸,蔬菜近3.5萬噸;肉類食品廠有2,500多家,年產肉類6,000萬噸,產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遞增;速凍食品廠2,000多家,年產量超過850萬噸:冷飲業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有194家:年產量150多萬噸,產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遞增;乳品業1,500多家,產量800萬噸,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水產品產量4,400萬噸,每年以4%的速度遞增,這就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產生了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產品和反季節果蔬為代表的高價值農產品對冷鏈物流的要求更高。廣大的市場需求推動了冷鏈物流市場的形成,加之我國人民生活的改善、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進一步促進了冷鏈物流市場的發展。
2、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有所改善。隨著農產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農產品流通主體積極采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和設施,為實現農產品物流專業化運作創造了一定的物質條件。目前,我國有冷藏庫近2萬座,冷庫總容量880萬噸;機械冷藏列車1,910輛,機械冷藏汽車2萬輛,冷藏船噸位10萬噸,年集裝箱生產能力100萬標準箱。
3、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興起。在業務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響下,各農產品經營企業為增強市場競爭力,將企業的資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業務上去,尋求社會化分工協作帶來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專業化分工的結果導致許多非核心業務從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分離出來,其中包括冷鏈物流業務。
農產品是指種植、養殖形成的,未經加工或只進行初級加工的,可供人類食用的農產品,主要種類有水果(林果)、蔬菜、畜禽及其產品等。生鮮農產品大都為易腐易變質產品,因此不能長期保存,對儲存條件要求很高。 廣義的生鮮農產品可以主要包括初級生鮮農產品、冷凍冷藏生鮮農產品以及加工生鮮農產品
(1)初級生鮮農產品:a.新鮮的、未經烹飪等熱加工的蔬菜和水果;b.家禽和家畜及其產品。
(2)冷凍冷藏生鮮農產品:其中包括冷凍食品和冷藏調理食品兩類。a.冷凍產品:以農、畜為原料經加工處理,急速冷凍及嚴密包裝在一18℃以下儲存及販賣的食品:b.冷藏調理產品:以農、畜為原料經加工調理,急速冷卻及嚴密包裝在7℃以下儲存及販賣的食品。
(3)加工生鮮農產品:經過烹飪等熱加工處理后的熟食,主要方法是農、畜原料經油或脂烹煮或煙熏或注入特殊原料配方,腌漬成的各種即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