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華東地區的冷鏈物流行業近年來發展已經漸行正軌道路訓,華北、華南地區也在與之并肩作戰。但是不樂觀的西北地區冷鏈物流供應稍有落后之處,當地人都很期待甘肅省冷鏈物流運輸規模能夠盡快穩定發展起來。甘肅定西的馬鈴薯、岷縣的當歸、蘭州的百合、永登的玫瑰……如今,甘肅的農產品正在悄然走出甘肅,走向全國各地的千家萬戶。但在甘肅農產品走天下的時候,兩個制約因素擺在了我們面前:由于種植規模小、冷鏈物流未形成體系,生鮮食品運輸困難,我省農產品“遠走他鄉”的步伐并不順利。
8個甘肅特色農產品展銷館
我省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享譽國內外,年生產農產品約110多種,40%左右的農產品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省內供給有余,需要大量外銷。自2011年起,我省先后在國內經濟發達地區設立了8個甘肅特色農產品展銷館,推動了甘肅農產品走向全國,也實現了助農增收。
2011年3月,省農牧廳嘗試在浙江義烏設立首個甘肅農產品長期免費展銷館。農產品展銷館的運行模式完全按照市場化方式進行,政府不投入一分錢,全部由省外經銷商投資,并負責經營管理,省農牧廳做好省內農產品組織推介和參展企業的協調服務工作,為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牽線搭橋,動員企業免費將樣品提供給經銷商。據了解,通過設立在義烏的展銷館,甘肅農產品不但批量銷售到南京、杭州、福州、上海等地,不少特色農產品還出口到中東和歐洲。
同年9月,第二家甘肅農產品展銷館落戶北京。
隨后,上海、廣州、福建廈門、河北唐山、江蘇鹽城等城市陸續設立甘肅土產品展銷館,當地市民被百合、蘋果脆片、玫瑰花、中藥材等甘肅特色農產品所吸引。甘肅省農產品營銷管理辦公室主任寇明科告訴記者,目前全國共有8家甘肅農產品展銷館,每家展銷館經銷的農產品不下300個品種。2012年,8個展銷館的營業額超過1.5億元。
“除了8個展銷館,邊貿出口也是甘肅農產品對外銷售的一個重要途徑。從廣西、新疆、西藏出口的主要以大宗鮮活農產品為主。洋蔥、蘋果、中藥材等農產品則依托山東、廣東、遼寧等外省出口企業銷往國外。”寇明科說。
寇明科告訴記者,全國有300余家省外農產品經銷企業將甘肅的農產品擴散到省會為主的市級城市批發市場。目前,我省加工成的農產品近五成銷往外省,每年有30萬余噸洋蔥出口。
農產品借助網絡走天下
5月初,家住蘭州的王宗軍去家鄉隴南成縣出差,看到距離縣城不遠有成片櫻桃地。當時正是櫻桃成熟的季節,當地的農戶正帶著孩子采摘櫻桃,吃著又甜又大的櫻桃,王宗軍隨手發了條微博。
沒想到微博發出后,網友紛紛轉發,說希望能夠品嘗到成縣櫻桃。王宗軍與“蘭州圈子”網站進行聯系,希望他們能在網上銷售櫻桃。5月10日,“蘭州圈子”發出微博,預訂成縣大櫻桃,一斤25元。微博發出2小時,100斤櫻桃被預訂,5個小時后,200斤櫻桃全部被預訂,不少網友因為沒能及時訂到而遺憾。
在王宗軍看來,通過網絡銷售櫻桃是一個嘗試,沒想到效果這么好。王宗軍說:“網絡的力量不可小視,希望通過網絡能把家鄉的野生獼猴桃、土蜂蜜、核桃、胡麻油等土特產帶到更多老百姓的家中。”
據了解,成縣有50萬畝的核桃基地,預計今年產量在1萬噸左右。成縣宣傳部副部長燕海超告訴記者:“我們希望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力量,推廣成縣的核桃。鮮核桃保質期短,我們準備向蘭州、西安、天水、寶雞等地推廣;干果核桃不受地域限制,希望能借助網絡的力量,走向全國。”
2012年底,省衛生廳廳長劉維忠了解到定西市渭源縣蓮峰鎮選道村和元明村種植的中藥材積壓嚴重,銷售不暢。12月17日,劉維忠發微博稱:渭源縣蓮峰鎮選道村和元明村積壓黃芪、大黃、防風各300多噸,丹參200多噸。黃芪每斤10元,大黃每斤3元,防風每斤17元,丹參每斤7元。請大家轉發幫農民一把。
劉維忠通過微博將這一消息發布出去,隨著微博轉載率的不斷上升,全國各地藥商也將目光投向到這兩個小村子。天津、海南、濟南、北京等地區的大型藥廠和藥商紛紛訂貨,僅3天時間,庫存的上千噸藥材已經預訂出三分之二。隨后,定西渭源縣開起了淘寶店,在網上賣中藥材,半個月就賣出去30多噸。
劉維忠接受記者采訪稱,甘肅今年將重點幫助農民“開淘寶店”,將農村的中藥飲片通過網絡銷售出去。
如今,在淘寶、拍拍等電子商務網站上,銷售甘肅土特產的網上商店比比皆是。
種植規模小和冷鏈體系不健全制約發展
對于商家來說,最希望的就是找到大量的買家。然而,當借助網絡等平臺打開銷路吸引了大量買家后,新的問題隨之出現。
甘肅省農產品營銷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滕懷淵告訴記者,甘肅農產品銷售常常會出現某種產品暢銷、打開銷路之后卻發現供應跟不上的問題。“不少農產品在當地看來是大面積種植,等外地客商聯合起來去考察時,卻發現種植規模過小,無法滿足客商的要求……”滕懷淵說。
與種植規模小而散相比,制約甘肅農產品銷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冷鏈物流體系的不完善。蔬菜、肉等生鮮農產品的流通中,對保鮮度起到決定作用的是冷鏈物流。冷鏈物流是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從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滕懷淵表示,甘肅的不少農產品季節性強,但由于冷鏈體系未建立,深加工又沒有形成氣候,使得這些農產品全年供應有困難。“就比如像天祝、甘南的牦牛肉,在北京、上海銷量不錯,但是對保鮮要求非常高。采取空運,成本太高,不劃算;而普通物流沒有冷藏車,鮮肉根本無法運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