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開放性。過去建信息系統就是把自己的流程和資源管好。現在不行了,一定是建一個開放的系統,也就是說采集信息完全靠自己投資和管理的時代快要過去了。必須要有社會信息、外部信息的交換共享,同時還要有自身信息向社會發布的機會。我們在很多案例中看到開放的系統整合外部信息,將自身的信息向外發布,而且還能夠獲得收益。為什么是這樣的?因為我們的管理,在前期基本上是按照二八法則定位的,也就是說企業的KPI 指標、服務水平,只要求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大體上就能達到80%的水平。其他因素可能很多但影響很少,就是一些車、人、倉庫,把他們管好了,服務水平的80%就有保證。但是要再上一個臺階就困難了,要知道道路的情況,交通擁擠的情況,天氣的情況等等,這些情況對于自身進一步提高KPI 非常重要,從80%到90%,從90%到95%,沒有外部系統的溝通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在進一步提高時,二八法則就要調整,要掌握更多的資源。因此,一定要建開放性的平臺,這種開放性是提高運營水平的一個必然的趨勢。
第二,動態化。適應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提升精細化管理要求,這是目前企業發展的重要需求。順便解釋一下為什么IBM 認為傳統的供應鏈模式不行了,實際上IBM原來總結的供應鏈模式就是兩句話,一是制定專業化的解決方案,二是很好的執行這個方案,這兩方面構成了傳統的供應鏈模式。只要能做一個很好的專業化方案,同時能夠很好地執行方案,就是有競爭力的物流公司或者供應鏈公司。現在這樣不行了,因為除了有一個好方案外,還要有實時的調整能力。要根據外部情況的變化,隨時判斷和調整,這就能夠“動起來”。所以要使管理系統適應外部快速發展的復雜環境,動態化一定會提到日程上來。當需要系統動態化的時候,定位信息將成為基礎。什么叫定位信息,就是采集的信息里有兩個基本要素,一個是時間和空間,時空是一個概念,時空是一個信息,還有一個是識別信息,是這個車,還是這個人,還是這個貨。識別信息,加上時空信息混合在一起就叫做定位信息,這將成為物流動態管理的信息源。所以要實現動態管理,必須要有這樣三個基礎,要有可識別的技術,要有時空記錄的技術。這三者捆綁起來就成為一個基本信息。當然這上面可以加載其它管理信息,可以加溫度、壓力、濕度等等信息。用傳感技術捆綁,捆綁在什么信息上,就對什么作動態管理。所以,識別信息加時空信息成為一個捆綁的信息源,可以形成動態信息的公共服務,現在已經出現了非常多這樣的位置服務公共信息平臺。
第三,集中性。現在各大企業都在加強信息化建設,其中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集中管理。因為信息化應用于網絡資源的整合,應用于流程的管理,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效率非常高。這種集中管理有利于提高信息的處理能力和服務能力,信息如果不集中是無法加工和提升的。同時,信息加工服務的人才是稀缺的,只有集中起來才能夠投資建設數據中心。所以,我們會看到信息管理的集中化是近期非常重要的特征。同時我們會看到促進信息服務外包的技術,云計算的服務等等也在近期迅速變化,加上技術人才需求上升,這些都是我們近期看到集中性帶來的變化。
《物聯網世界》:智能物流是技術發展的結果,請您談談智能物流體系中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戴會長:從技術角度來看,關注智能物流要關注幾項技術。一是采集信息技術、傳感器或者叫識別技術。包括RFID、磁卡等等;還有采集過程的傳感器,有溫度、安全等傳感器,甚至包括視頻、音頻等等。二是移動通訊技術,包括3G 網,甚至4G 網,總之是屬于移動的無線通訊技術將會為推動智能物流的發展。三是智能終端,與其他行業的信息化相比,物流信息化中特有的兩個裝備,一是機載終端,二是手持終端,起著移動信息平臺的作用。既有搜集信息,又有通訊、傳感等很多功能。機載終端主要是跟物走,手持終端是跟人走。在網絡發展過程中,會看到物的管理是怎么樣變化,人的管理是怎么樣變化,最后都會提煉固化在兩個智能終端上。研究這兩個智能終端的差異性,將反映物聯網時代物品和人的管理方式。四是位址服務,基于位址的服務現在非常流行,當然GPS 也是,它是比較傳統的,現在位置服務中發展最快的是通過智能手機對人的服務。由于人走到哪里,所有的時間、地點和手機信息是捆綁在一起的。
《物聯網世界》:智能物流與傳統物流的一個很大區別在于對信息的處理能力上,所以數據中心的建設也是發展智能物流的一個關鍵點,請您談談您對此的看法。
頁次:2/3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