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世界》:請您概括談談中國物流行業的現狀?
戴會長:物流行業的發展,除了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技術發展狀況有關外,還和國家的經濟體制變革有直接關系。按照我國經濟發展歷程,我國物流的發展物流的發展狀況具有著與我國經濟發展相匹配的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起步晚,二是發展快,三是空間大。
近幾年來,我國部分省市政府開始認識到物流對于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和提高地區經濟和工商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性把發展現代物流作為一項涉及經濟全局的戰略性問題來抓、以天津、上海、深圳、山東三市一省為例為了使地區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三市一省"都從戰略高度出發把發展現人物流作為經濟騰飛的重要措施和支撐點之一。
我國一些工商企業已開始認識到物流是企業降低物資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外,能夠使企業增加效益和增強競爭能力的"第三利潤源",強化企業的物流管理,取得了明顯的收效。如海爾集團,把物流能力擺在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位置;實施企業流程管理再造工程,將集團的采購、倉儲、配送和運輸等物流活動統一集中管理,成立了物流推進本部,下設采購事業部、配送事業部和儲運事業部,對物流業務和物流資源優化重組,從而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社會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對物流認識的深化,我國在計劃機制下形成的一大批運輸、倉儲及貨代企業,為適應新形勢下競爭的需要,正努力改變原有單一的倉儲或運輸服務方向,積極擴展經營范圍,延伸物流服務項目。逐漸向多功能的現代物流萬向發展。 中遠國際貨運公司作為運輸行業里的實力企業,在現代物流的新形勢下,打出了"綠色服務"戰略。即凡是由中貨公司承接的貨物,從訂艙、制作單證、調箱、裝運、報關、驗貨、裝船、運輸及信息追蹤和資料信息的傳送等一路綠燈。
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已逐步在物流業務中運用。 我國在90年代初期物流活動中開始應用了計算機網絡技術。1993年,上海華聯超市開業,以計算機網絡為手段實現了統一進貨和商品配送。1995年國際互聯網在商業領域的應用,使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有了突破性進展,促進了我國以網絡物流為基礎的物流業的迅速發展。1997年,中遠率先在國內推出了計算機電子委托訂艙業務,并在電子訂艙的基礎上,通過國際互聯網向全球用戶推出了具有網上訂艙、中轉查詢和信息公告等多項業務操作功能的國際貨運網上服務系統。此外,1999年,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在系統內的50臺車輛上 安裝了GPS系統終端使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成為國內首家運用衛星定位技術來組織管理車輛的國有運輸企業。
《物聯網世界》: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智能物流的概念,請您談談什么是智能物流?以及智能物流的特點是什么?
戴會長:講智能物流應該從IBM 的“智慧供應鏈”講起。IBM 有一份報告——《智慧供應鏈》,是第一份從產業角度來談物聯網的報告,其他文獻比較多的是從技術角度談。從產業角度來看,他們的主要觀點是,現在供應鏈管理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情況變化越來越快,所以傳統的供應鏈模式不夠用,必須智能化,這就提出了“智慧供應鏈”概念。
智能是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早期我們把自動化等同于智能,當企業高度自動化以后,就認為智能程度很高。后來有了一些變化,比如一些新產品,像傻瓜相機、智能洗衣機等,我們說這些產品是智能的,因為它們能現場獲取信息并做出判斷和選擇。通過現場判斷選擇,實現對人的替代作用,這樣叫智能,而不是一切按照規定的流程辦。所以智能進了一步,即采取信息化的措施,在自動化上加了信息化,代替人的選擇。今天在互聯網,或者物聯網時代的智能,又要前進一步,不單單是像傻瓜相機自動采集信息做判斷,然后選擇方案的模式,這已經遠遠不夠,還要連接到網絡,隨時把采集的信息通過網絡傳輸到數據中心,或者指揮本部,由數據中心做出判斷和控制,進行實時調整。所以今天講智能,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實時控制反應過程,是不斷在調整的。這個調整是根據實時采集的信息做出判斷和控制,要動起來,要有聯網,要在線運行。也就是三個特征,要有自動化、信息化,還有網絡化,這樣才能體現這個時代的智能。
智能物流標志著信息化在整合網絡和管控流程中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即進入到一個動態的,實時進行選擇和控制的管理水平。這個水平不一定是目前大家馬上都需要,所以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水平和客戶需求來確定信息化的定位,但這個方向肯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智能物流的發展方向是和產業的發展需求息息相關的,目前的狀況看有三方面的要求。
頁次:1/3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